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大学的专业,人们还是习惯地分为文科、理科、工科等,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专业选项。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等专业属于传统的纯文科,广义的大文科还包括新闻学类、经管学类、法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类。近年来,随着学科交叉的推进,大学本科的培养也重视跨学科,比如有些学校已经在开设的PPE项目(即哲学、政治学与经济学的交叉项目)、"法学+金融"或"法学+经济"双学位项目、"外语+计算机"双学位项目等。那么,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还需要学习人文类专业吗?每一位学人文学科的学生、老师,也许都受到过这样的灵魂拷问:学文史哲,有什么用?

作为一名历史系的老师,以往我总是这样回答:如果某一天早上你醒来时,发现自己失忆了,是不是很可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了历史,谁也不研究、不记录历史,那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就失忆了。这类灵魂拷问,中外历史学家概莫能免,法国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也曾被问及"历史有什么用",这位牺牲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年鉴学派创始人的回答远比我精彩深刻,在他看来,这个问题已经超越了"人们需不需要从事历史研究这一行当"这类关于职业价值的提问,而是与整个人类文明的价值与延续息息相关。他写作《历史学家的技艺》的初衷就是,"当我们对社会与自身产生疑惑之时,我们都应该反躬自问:是否曾努力向历史学习。"

也许你会有疑问,故纸堆中的历史学,能承担这么重大的责任吗?历史学家研究政治与政府、外交与国际关系、经济与金融、宗教与哲学、文学与艺术、文化与社会变革、身体与医学、性别与家庭,考古学、人类学等,特别是新兴的科学与技术还在不断为历史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不过,无论历史学家研究哪个领域,他们都有一套严谨、共同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要求对原始资料进行仔细分析,与现有的学术研究和时事展开对话,并通过各种媒体(从新闻报刊到学术期刊,从纪录片制作到举行公开演讲)进行思想交流。历史研究的对象是过去几千年漫长进程的产物,但它不仅仅关乎过去,更是帮助我们理解当代世界的矛盾和乐趣的有效工具。历史专业的学生探索人类几千年来的实验和智慧、胜利和悲剧,这些都是创造现代世界的基础。

大学里的文科学些什么?

那么,在今天的大学中,人文学科的本科生主要在学什么?经典文本的精读与研究在大学的人文教育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中文系,学生除了要修读中外文学史、现代古代汉语这类必修课外,《论语》《庄子》《诗经》《离骚》《四库提要》《乐府诗集》等精读课也占很大比重;在哲学专业,必修课内容包括先秦以降的历代哲学和古希腊至今的西方哲学,除此以外,还有数理逻辑、伦理学等课程;而经典文本的研读则包括中国古代哲学典籍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等等。

再以历史学为例。历史专业的课程除了史学原典、史学理论、文献学、断代史、国别史和各领域的历史之外,还有古典语言的系统训练,包括古代汉 语、楔形文字、拉丁语、古希腊语、古希伯来语等。

当前,随着人文教育与新兴技术的有机结合,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已成常态,比如在语言学专业,计算语言学、生成语言学、实验语音学、语言统计学等课程,与数学、计算机等学科关系密切;在历史系,口述历史、田野调查、历史人类学、历史地理、艺术史、医学史、环境史等课程也同样让学生接受跨学科的训练。这些课程和技能不仅扎根于学科的核心理论和方法论,还紧密联系到现代社会的实际应用和全球化背景。

一些知名的综合性大学会鼓励本科生开展学术研究,这里就略举几项文史哲专业的本科生在近几年完成的课题,也许有助于了解人文专业的学生们所受到的训练与他们的学术前沿研究。

在文史哲专业,学生对传统文本的研究与解读仍占相当比例,但不少学生都有形成新的关注视角。他们不仅能自主提出问题,不少学生还能熟练使用GIS等数字技术,跨学科展开研究。比如我们有一位从小喜欢音乐的同学,提出的一个研究课题就是"欧里庇得斯晚期作品中的合唱歌",将个人兴趣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还有哲学专业的同学在历史系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医学空间视角下的上海中山医院"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本科生则在中文系教授的指导下研究"晚清上海话词典"的课题。

人文学科究竟给人带来什么?

人文学科教育有助于培养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艺术、文学和哲学激发了许多重大创新和发现的灵感,历史学则教会我们如何从过去的经验中汲取智慧,在技术和科学进步迅速变化的今天,这种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尤为重要,它使我们能够跨越学科边界,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

人文学科的教育,主要培养的是思辨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通过对经典理论与文本的细读,我们得以深入探讨人类情感、道德和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过去,也贯穿于今天和未来。

也许我们不能得到标准答案,但是人文学科的教育让我们有能力挑战刻板印象,有能力分辨善恶美丑,拥有更大思想的自由。人文学科的教育促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社会和个体在其中的角色。这不仅是关于知识的积累,更事关如何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欲望和行为动机。这种理解和同情心是我们构建更加公正、包容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所必需的。

大学人文学科的训练,还有效强化了我们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无论是在专业领域内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效的沟通都是成功的关键。文学教我们如何表达思想和情感,历史和哲学则通过故事和辩证法训练我们以逻辑和条理性进行思考和表达。这些技能不仅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益,也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参与至关重要。

在当下,作为人文学科的学生,我们能够与全人类千年、万年来积累的文明对话,在前人基础上,继续探索人类思想的前沿,这是何等幸福的事情啊!如果这样的工作也被AI取代了,人类将会处于多么悲惨的境地?!当你接受了人文学科的这些训练之后,未来将有可能用新的、用你的方式来讲述人类的故事,让这些故事与今天的世界发生关联。

作者:陈雁

文:陈雁(作者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图:视觉中国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姜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