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意义的“退学”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成绩不合格或违反学校的管理规定,从而学校会对该学生作以“退学”处分。一般情况下,这种退学的贬义性远大于褒义性。

可是早在1974年,某大学生却主动申请退学。他的成绩优秀,同时并未违反学校规定,申请退学不仅得到父母支持,还传遍整个中国,甚至引起周恩来总理的注意与特批。在此之后,全国各地都以该名学生的“主动退学”举动为标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一切都源于一次“走后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后门

“走后门”作为社会中的普遍现象,包括但不限于:走后门给自家孩子谋个学区房的名额、找医院熟人为病人安排特殊照顾等,通过不正当手段而达成个人目的。

“走后门”的行为虽然算不上可耻,但是也放不得明面上分说。对于普通群众来说,“走后门”无疑是他人侵犯了自己的公平权利。而作为“走后门”得到关照的人来说,无疑得到了“格外”照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照顾”的钟志民从小在部队大院生活,过着十分富足的生活。20岁那年,他无法再忍受当兵的辛苦,多次给父亲打电话,希望通过父亲的“暗箱操作”帮自己上大学。其实,此时的钟志民已经走过一次后门了。

他中学毕业以后,被分配到瑞金县沙洲坝公社百花园生产队。从小在富足的环境中长大,农村生活的艰苦令钟志民苦不堪言。仅在这里待了三个月,钟志民就利用家中父母的关系去参军。而参军名额就是挤掉了另一个青年农民得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2年,由于特殊原因被迫停顿的大学招生工作重新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蠢蠢欲动的钟志民再也不能压抑自己对大学生活的向往,他暗暗决定:一定要离开这里。

可是自己如何才能从这里逃离呢?同如今的高考制度不同,若想在当年成为一名大学生,必须要由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三者缺一不可。此时的钟志民自知靠着以上三种方法上大学的机会微乎其微,于是他将希望都寄托在自己父亲——钟学林的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钟学林是分管干部工作的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行政九级干部(十三级以上为高干),妻子是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的正处级干部,二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

接到儿子电话的钟学林,起初并不同意钟志民的请求。因为他此前就为儿子“暗箱操作”过,再来一次实在说不过去。何况夫妻二人又都是行政干部,这么做岂不是“知法犯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本该基层推荐、各层审批的流程,钟学林只需要打一个电话就能将钟志民送进南京大学中。不得不说,“章法”的重量在此时轻如鸿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学前,钟学林问儿子,“上大学以后你有什么计划?想学什么专业?”他胸有成竹地说:“我想去政治系学哲学,我想系统了解自然知识、社会知识,而哲学是这些问题的总体认识。”

钟父见儿子心中颇有打算,他十分欣慰。对于他们这样的人家来说,从政发展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若儿子真能在大学中学有所成,日后仕途发展必然超过自己,那么此次“走后门”也是值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钟学林嘱咐儿子说:“此次你有上大学的机会,并不合章法。在大学生活中,你定要认真、谨慎,不得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深知其中要害的钟志民立马应允,他憧憬着开学以后的美好生活。

同年4月,钟志民只身来南京大学报到,顺利地成为政治系哲学专业的一名学生。他对这里的一切充满好奇,期待着大学生活的自由与精彩。同时,谨慎的他在兴奋之余依然没有忘记父亲的嘱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钟志民留心到,班级一共30多名同学,他们都是在部队中表现优异,从而被推荐审批到大学中的。而自己是“破格”录取进来的,因此更要好好表现,才不会辜负父亲对自己的帮助。

事实上,钟志民在这些同学中,的确表现出色。他做事勤恳、为人谦逊、功课认真。这样的好学生哪个老师会不爱呢?作为班级中的尖子生,钟志民的表现很快就引起班主任胡福明的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福明时任南京大学政治系党总支书记,他刚从五七干校调整回来,此次带领的哲学班是回来之后教育的第一届学员。从下放劳动到回归本职工作,胡老师的心情同这届大学生一样激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一段时间交流,胡老师发现同班同学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于是让班里的学习委员谷嘉旺利用课余时间为大家补习。热心的谷嘉旺经常与班级同学分享学习方法、交流心得。一来二去,钟志民与这名学习委员相处得很熟络。

钟志民了解到,谷嘉旺是老三届的知青,因为文笔好被公社书记推荐来到大学。同他相比,自己的身份显得有些不明不白,每当谷嘉旺或其他人询问自己的家庭背景时,钟志民总是打岔更换其他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来二去,大家都不再追问钟志民的出身。早就对同学们有些了解的胡老师在得知到钟志民的“神秘”以后,心中已经有了几分答案,出于现实情况考虑,胡老师并未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