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定州聚焦关爱保护“一老一小”群体补齐服务短板(引题)

暖心服务托起“朝夕美好”(主题)

河北日报记者 林凤斌 通讯员 谷晓丹

每千人托位数达4.93个,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542个村(社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点覆盖率100%;建成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和农村互助幸福院136个,61个村(社区)开设老年食堂,北邵村等3个社区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2023年以来,河北省定州市聚焦“一老一小”群体关爱保护,不断补齐服务短板,提升服务质量,守护“朝夕美好”。

关爱特殊困难老人

——建立四级包联制度和照护台账

“你们经常来听我唠叨、帮我干活,我现在每天都很开心。”6月12日,定州市杨家庄乡石板村一位村民向探望她的乡心灵驿站工作人员说。

原来,这位村民因生病长期情绪低落,丧失生活信心,不愿与人交流。2022年4月,杨家庄乡与定州市第三医院合作,招募志愿者成立心灵驿站,义务帮助辖区孤寡老人、失能老人、困境儿童等纾解心理压力,摆脱生活负面情绪。心灵驿站工作人员得知石板村这名村民的情况后,主动上门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成功帮助她重拾生活信心。

近年来,定州市把做好独居、空巢、留守等特殊困难老人探访关爱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持续推进,先后出台《关心关爱“一老一小”特殊困难群体工作实施方案》和《推进“一老一小”工作实施方案》,构建“民政主导、乡镇主管、村级负责、部门协调、志愿参与”的工作格局,健全关心关爱服务网络,不断提升关心关爱水平。

以村街(社区)为单位,对特殊困难老人进行排查和信息采集,准确掌握数量规模、基本分布、经济来源、家庭结构、健康状况、生活照料等情况,以及赡养人外出地点、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及存在的实际困难,建立关心关爱信息台账。

充分发挥村民小组长、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志愿者作用,对不具备家庭照护条件的人员,按照就近方便、双方自愿的原则,选择有照护能力的亲属或邻里作为照护人,协商签订照护服务协议,明确服务内容、双方权利义务和相关责任,按协议规定落实照护服务。照护人定期联系、入户走访,随时跟踪掌握情况并及时实施关爱救助。

建立市、乡、村、照护人四级包联制度,将普遍探访和重点探访相结合,明确专人负责村街(社区)内纳入关心关爱人员的各项服务工作,加强关心关爱服务各项措施的针对性、长效性,防范特殊困难老人因无人照料面临重大困境的风险。截至目前,该市建立关心关爱照护台账4437人。

为把对老年人的关爱照护落到实处,该市充分发挥各类志愿者队伍力量,积极开展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成立爱心志愿服务队,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水电维修、健康指导等公益服务;成立维权志愿服务队,进行普法知识宣传,在司法部门指导下,对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进行调解,对侵害老年人权益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成立老年人协会,提供场地和必要资金支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人活动,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充值缴费、心理慰藉、联系亲属、代购物品等帮扶服务。思源公益志愿服务队、朝阳爱心协会、爱心飞扬志愿者公益协会……目前,定州市涌现出多个长期服务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志愿组织。

满足养老多元化需求

——推进各级养老机构建设,探索多种服务模式

近日,走进周村镇北车寄村互助幸福院,只见活动室里,老人们或三三两两打牌下棋,或跟着志愿者学习电脑操作;图书室里,老人们聚精会神地看书“充电”;休息室里,床铺整洁,窗明几净……大家乐在其中,惬意地享受晚年生活。

定州持续推进市、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市级养老平台筹措100余万元建成智慧养老服务与监管平台,利用“数字+服务”新模式,通过“服务呼叫—工单派发—电子结算”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紧急救助等多种服务,及时满足养老多元化需求。

大力推进各级养老机构建设。推动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实行标准化管理,不断提升该市兜底保障能力。目前,该市养老机构发展到21家,保障床位数达2394个;16家机构通过河北省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其中三级机构2家、一级机构14家。建成76家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全面推行志愿服务和市场化有偿服务相结合的运营模式,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建成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1个,完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做好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等工作。在村级层面,以农村互助幸福院、邻里互助点等为依托,发展互助性养老,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60个、邻里互助点494个。

6月13日中午,走进清风店镇罗家庄村互助幸福院,正赶上餐厅开饭。菜是一荤一素,主食有米饭、馒头和小米粥,10来位老人围坐在餐桌前吃得津津有味。

“85岁及以上老人一顿饭一块钱,80岁至84岁老人一顿饭两块钱。”该村党支部书记刘英奇说,餐厅依托互助幸福院,通过村集体自筹资金和社会捐助方式运营。该院去年重阳节开放,深受老人欢迎。

“吃饭难”是居家养老人群首先要解决的问题。2023年以来,定州市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化运营、市场化管理,积极探索多种老年助餐服务模式,该市建成61个村(社区)老年食堂。同时,该市将谷圣元八宝粥、阿鲍厨房等10家餐饮企业纳入首批惠老助餐点,低偿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优质助餐服务。

推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

——实现农村学前教育全覆盖,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

“这个幼儿园离家近、环境好、收费低,孩子也愿意来。”6月13日,在定州市庞村镇中心幼儿园庞村分园门口,送孩子上学的庞村村民李新说,从平房到楼房,从与小学混用操场到幼儿专用游戏场地,家门口的幼儿园越办越好。

“这所幼儿园原来是庞村小学附属园。那时,我们占用庞村小学闲置教室,孩子们的活动空间受限,滑梯等设施也不是幼儿专用。”该园园长李哲说,为满足附近村民对普惠优质学前教育的迫切需求,2021年8月,他们在庞村小学旁新建庞村分园,有6个班,可容纳200名学生。

庞村分园是定州市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全覆盖工程的一个缩影。2019年以来,按照“服务半径1.5公里,服务人口0.3万至0.5万人”的原则,定州市采取大村独办、小村联办形式,实现农村学前教育全覆盖,农村幼儿园数量达162所,学前3年幼儿毛入园率逾95%。

走进润迪蓝天幼儿园,该园不但设有早期阅读、陶艺、架子鼓等特色课程,还有省级校园食品安全标准食堂,孩子们非常开心。

“这些孩子年龄大多在3岁以下。”幼儿园教学督导张江慧说,现在双职工家庭占大多数,孩子看管成了难题,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解决了民生堵点、痛点问题。

2019年底,定州市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出台《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实施步骤和职责分工,要求各部门共同参与、积极有序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

同时,该市各市直部门、各乡(镇、街道办)均明确负责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的主管领导和专兼职工作人员。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专门服务窗口,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登记注册业务实现一站式办理。

有了政策保障,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得以迅速发展。截至2023年底,该市共有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131家,提供托位3803个,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400余人,8家托育机构被确定为“河北省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省级试点”。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