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太原6月27日电 题:引黄灌溉 山西多地全力抗旱保苗

新华社记者王飞航、柴婷

“水来啦!”烈日当头,在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古魏镇窑头村,村民张东东看着黄河水沿着田间沟渠流进农田后兴奋地喊道。一行行黄色麦茬间,刚播种没几天的夏玉米已经抽出不少新叶。“多亏了大禹渡灌区给我们引来的黄河水,让农田及时解了‘渴’。”张东东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运城市芮城县古魏镇,村民正在利用引黄水灌溉农田。(采访对象供图)

当前,山西正处于秋作物播种和苗期生长的关键时期。5月份以来,该省平均降雨量仅为3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37.3%,而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8℃,旱情显现并迅速发展。面对旱情,山西各地积极开展提引水灌溉,全力抗旱保苗。

山西省水利厅厅长龚孟建表示,截至目前,山西省灌区累计灌溉供水量约13亿立方米、灌溉面积1330.3万亩,166处大中型灌区充分利用水库、河道、机电井等全部可利用水源,保障受旱情影响区域的供水需求。

记者在山西多个产粮大县发现,农业用水在“开源”的同时更加注重“节流”,越来越多新型智能灌溉设备投入应用,服务抗旱保苗。

大禹渡灌区位于芮城县黄河岸边,在灌区的数字孪生指挥调度室,记者看到,随着工作人员鼠标的点击声,整个灌区的用水收费、电子计量、闸口流量等情况一一呈现在大屏幕上,让人耳目一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位于运城市芮城县的大禹渡扬水工程。(采访对象供图)

“灌区农户通过手机端即可实时查看当前配水流量和购买水量,随时用水,随时供水,确保干旱条件下灌区内农作物正常生长。”大禹渡扬水工程服务中心副主任闫帅说,通过拓宽升级配水渠道,进地水流量变大,既降低了用水成本又缩短了灌溉周期。

山西各地全力打好抗旱防旱主动仗,积极推广来自基层的有益做法和经验。侯马市发动种植户铺设水肥一体化滴灌带,利用自走式移动喷灌机等大型设备补水造墒,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安泽县沁河庄村在靠近河边、有灌溉条件的地方铺设喷灌带,进行微喷灌;在薄膜下应用滴灌技术,将水肥直接送到作物根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临汾市安泽县和川镇沁河庄村,村民利用喷灌带进行微喷灌。(采访对象供图)

此外,为科学应对部分地区出现的旱情,山西省市县乡四级1.4万名农技人员围绕重点地区和主要作物,开展进村入户技术服务。省级专家团队及时制定《春、夏播玉米抗旱抗高温技术要点》《春、夏播大豆抗旱增产技术要点》等指导意见,对旱情发展快、影响程度重的地区,主动下沉一线,帮助农民解决抗旱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我今年种了20亩玉米,已经全部出苗啦,昨天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刚刚浇完水。”在临汾市洪洞县辛村镇马一村,村民刘安生一边查看出苗情况一边告诉记者,“农技人员现场指导,说我这20亩玉米现在苗全苗壮,这下我就放心啦。”

“我们还利用区域主流媒体每天发布各地抢墒播种、抗旱田管等经验做法,向广大农户推广实用管用的抗旱技术模式。”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处长王圆荣说,“从目前来看,干旱对夏播工作有一定影响,但大部分可防可控,广大种植户具有抗旱夺丰收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