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一直是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短板,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等成为了它的主要制约因素。为此,国家九部门于2021年起实施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由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与地方师范院校采取定向方式,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中小学校培养1万名左右师范生,从源头上改善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不佳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优师计划”是坚强基础教师队伍、推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师资优质均衡的重要举措。在一众承担该计划的高校之中,重庆师范大学围绕实现“优生”“优育”“优师”,为“地方优师计划师范生(简称“优师生”)量身打造了“四化两制”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四化”即小班化、精准化、现代化、本土化,其中,颇具特色的“本土化”,是指该校会通过强化优秀校友典型事迹的示范引领作用、开设地方特色课程和开展“非遗进校园”等活动的方式,来拓宽学生的技能实践空间,提升优师生的本土文化素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在重庆市教委的助力下,该校还组建了由“高校、区县政府、区县教育研训机构和定向中学”共同构成的优师生培养联盟,并实施“四位一体”协同培养,有力拓展了重庆市的教师教育资源,为优师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其次,该校依托“导师制”和“书院制”这“两制”,着力提升优师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从大一开始,该校各学院会为每为学生配备一名校内导师,给予他们入学适应、基础课学习方面的指导;从大二开始,该校会为每个优师生另外配备一名定向区县的教研员或骨干中学教师作为校外导师,加强其专业学习、教研能力和本土实践方面的能力。不仅如此,有些专业甚至还额外为优师生配备了学术导师,实行“三导师”共同指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导师制”基础上,重师还会为优师生量身打造“书院制”多维度扩大优师生能力培养的时间和空间,以保障和提升优师生人才培养质量。

截至目前,该校已经形成了已完备的书院制方案,对标师范生职业能力标准,打造了基础素养养成区、教学实践能力区、综合育人能力区和自我发展能力区,并在不同的区域设置不同功能的教室,包括师德养成实训室、美育实训室、书写实训室、远程教学观摩室、班主任技能实训室等,以更好地满足优师生的教学需求

在这两者的双重保障下,该校优师生不仅能得到更丰富、更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从而巩固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还能在多为导师的阶段性指导下,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学术、创新、实践等多方面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成长教学能力有保障的优秀教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合这两年的招生情况来看,重师的优师生规模正在逐步扩大,且各类别的最低录取位次均“优”于同类别同专业。而该校也能为这些学生提供更优质的资源和教学,培养一批全面发展、素质优良的卓越教师。在优质生源和优质培育下,该校塑造出的“优师”定能为推动乡村教育振兴和基础教育均衡化、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