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晋城市委书记王震主持召开全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座谈会。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始终把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牢牢抓在手上,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加快建设全国“文旅康养样板城市”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晋城市委副书记、市长薛明耀提出具体要求。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常青,市领导孙世新、武健鹏、田志军、黄登宇、邓志蓉出席。

座谈会上,晋城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发改委等17个市直部门、市属企业对晋城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提出意见建议和具体举措,6个县(市、区)汇报本地区下一步工作重点,与会领导结合分管领域作交流发言。大家直奔主题、直面问题,深入研讨、建言献策,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王震指出,文旅康养产业是消费新蓝海、增长新动力,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和特殊功能。近年来,在产业变革、消费升级、技术革新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文旅康养产业正由“快速成长”向“持续爆发”转变,由“供给迎合需求”向“供给创造需求”转变,由“热门城市独大”向“小众城市出圈”转变,由“银发经济”向“人人皆养”转变,由“资源至上”向“服务为王”转变。在新的变化趋势下,晋城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有优势、有条件,有基础、有底气,有机遇、有潜力,正当其时,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王震强调,推动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必须坚持久久为功,以跑马拉松的心态,以百米冲刺的激情,干在每一天、干好每件事;必须坚持系统谋划,始终把全市域作为功能完整的文旅康养目的地来规划建设管理;必须突出自身特色,把晋城最具代表性、最有传播力和认同感的文化元素贯穿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必须树牢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始终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必须强化项目支撑,以优质项目吸引客流、扩大市场、提振消费;必须树牢精品意识,坚决做到“提品质、出精品、创经典”;必须注重融合创新,把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民生福祉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王震要求,要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全力把文旅康养产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要做好空间布局“优化”文章。持续完善“一核、两环、两带、多片”的空间布局,坚持把城市作为最大的景区来经营,推动各县(市、区)主动融入全市大局,突出连片发展,实现文旅康养资源串珠成链、集聚成势。要做好古堡资源“活化”文章。突出独特性、故事性、互动性,坚持保护第一,科学开发利用,注重整体联动,推动古堡申遗,将古堡打造成晋城的核心IP。要做好生态优势“转化”文章。深入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和生态绿化品质提升行动,保护好生态,恢复好生态,持续放大生态优势,将“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要做好优质产品“供给”文章。坚持政府做“生态”,景区做“平台”,市场做“业态”,不断完善“示范区+大景区+百村百院+精品线路”的产品供给体系,提供更多高质量、多样化的康养产品。要做好消费业态“升级”文章。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商、学、养、闲、情、奇”12大要素,擦亮美食名片,优化住宿体验,创新消费场景,不断满足不同人群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要做好服务品质“提升”文章。始终把游客的满意度放在首位,制定规范标准,强化综合监管,坚持数字赋能,严守安全底线,切实做到“旅游满意在晋城”。要做好经营主体“引育”文章。坚持“引进来”和“扶起来”相结合,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培育壮大本土企业,全面激发社会资本参与热情。要做好乡村振兴“融合”文章。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把推动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作为晋城最鲜明的特色,发挥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等重大牵引性工程带动作用,精心打造美丽乡村、特色片区、示范廊带,持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要做好宣传推介“引流”文章。坚持内宣与外宣双轮驱动,打造城市品牌,创新宣传手段,锚定目标群体,精心举办活动,对接行业协会,讲好晋城故事,不断扩大晋城的知名度、辨识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王震强调,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必须坚持“全市一盘棋”,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清单落实,做好政策支持,注重多元投入,建强人才队伍,强化激励引导,确保每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注入强劲动能。

薛明耀要求,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围绕建设全国“文旅康养样板城市”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坚持市县一体、全域发力,坚定不移走好文旅康养融合发展之路。要系统总结,深度思考,找准差距,对标先进,拿出更加有力有效的举措,推动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要聚焦重点,精耕细作,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切实把文旅康养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胜势。要坚持“三划并重”,提高算账能力,不断提升文旅康养项目的综合效益,实现项目价值、经营价值和可持续发展。要强化精品意识,把“提品质、出精品、创经典”要求,融入文旅康养产业发展谋划布局,贯穿景区建设运营管理全过程。要瞄准市场需求,丰富产品供给,培育新业态新模式,让更多游客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要强化要素保障,在土地、人才、资金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为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要推进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打造一批智慧旅游目的地,培育一批智慧旅游创新企业和示范项目。要深化改革创新,发挥国企引领作用,鼓励民营经济、社会资本等进入,汇聚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的强大合力。要保持战略定力,聘请一流团队,坚持一流标准,秉持宁可留白、不留遗憾的原则,合理保护、开发、利用宝贵资源。要坚持市县联动,打破区域界限,加强协作配合,构建“五指成拳、抱团发展”的发展格局。

助编:祁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