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拥有机器猫的四次元百宝袋,你最想要什么?如果是彭外妹,或许她最想要的就是时间机器。如果可以的话,她最希望将机器指针拨回到彭伟庆一岁半那年,回到改变儿子一生的那天。

如果家人在彭伟庆刚刚高热的时候,就将他送至医院就医,或许彭伟庆会像其他人一样长大、上学、工作、结婚。可是,人生这场列车是一趟单程旅行。彭伟庆在那天之后,再也没长大。这么多年,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在笼子里的怪物

河南省郑州市西二街8号国棉一厂家属院内流传着一个传说,在小区里住着一个“怪物”,半夜时分,屋内会发出怪叫。如果你将耳朵贴在墙上仔细听,还有细碎挠墙的声音。

刚搬到家属院的邻居,有些实在不堪其扰,只能选择搬家。不过,住在这里的老邻居,似乎早已经习惯了夜晚叨扰的声音。每户人家并没有大惊小怪,而是与怪叫声相伴多年。

其实,怪叫声是彭伟庆发出来的。邻居早先看到的铁笼子,就是为他准备的。许多人口中的“笼子怪物”,就是住在笼子里四十五年的彭伟庆。

每天清晨,彭外妹都会在七点准时为彭伟庆准备好早饭。彭伟庆自从生病之后,脑子就再也没有发育。他既喊不出妈妈,也不能自己吃饭。彭外妹每餐会准备一些好消化的食物:面条、小米粥,隔着笼子喂儿子吃饭。

因为彭伟庆吃米饭会被呛到,彭外妹只能辅之软饼或者蛋糕。彭伟庆大小便不能自理,彭外妹便不会喂彭伟庆太多水。即使这样,彭外妹一天还要给儿子换四五次裤子。“换完一条裤子,我得休息好几个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彭外妹毕竟是耄耋老人。儿子换裤子的时候,总会挣扎着乱拍乱动,这无疑给彭外妹又造成了很多阻力。无奈之下,彭外妹只能在儿子裤裆里套上塑料袋,避免将裤子尿湿。

可是,彭伟庆在笼子里,不是躺着就是乱动。即使尿到塑料袋里,也会被他弄得到处都是。彭外妹除了每天喂饭换衣服,还需要时不时给儿子理头发、剪指甲、擦身子。

当初老伴儿还在时,彭外妹能轻松许多。自从老伴去世之后,彭外妹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好在平日里有二女儿帮忙送菜,彭外妹还能多些时间喘息。

其实,女儿们看着彭外妹照顾弟弟实在太累,曾经建议彭外妹雇一位保姆。不过,彭外妹担心彭伟庆会认生,再影响到他的情绪,提议便搁浅了。其实,彭外妹还有另一层考虑,她想将钱攒下来,日后留给儿子用。

彭伟庆生病了

其实,彭外妹养在笼中的彭伟庆,刚出生时非常健康伶俐。彭外妹祖籍广东,与丈夫彭精相识于马来西亚。当时,彭精在当地经商,彭外妹在马来西亚念书。彭外妹毕业之后,两人便举行了婚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彭精大部分亲友都在马来西亚,不过,两人结婚之后,他还是带着彭外妹回到了家乡河南。虽然俩人需要从头开始打拼,但是,彭精和彭外妹凭借自己的才干和学识,都找到了工作。

彭精在郑州国棉厂当会计,彭外妹则是厂里的技术骨干。俩人稳定之后,彭外妹为彭家开枝散叶,连续生了三位千金,个个聪明伶俐。虽然俩人有了三个孩子,可是,彭精还是希望能有个儿子。

彭外妹也很理解彭精,毕竟他家是三代单传。如果彭精和彭外妹知道未来儿子遭遇的“劫难”,还会生下彭伟庆吗?不过,人生没有假设。1964年,33岁的彭外妹终于为彭家生下了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精十分高兴,彭家终于有后了!虽然一家有六张嘴需要吃饭,不过,彭精和彭外妹都有不错的工作,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时间一点点流逝,孩子们也渐渐长大。

因为彭精和彭外妹从国外回来,当地政府对华侨有额外优待。家里经常分些米面粮食,刚学会走路的彭伟庆,经常将家中的大米分给邻居小伙伴一起吃。

彭外妹一直记得,幼时的彭伟庆长得白白嫩嫩,很听话也很懂事。虽然体质没有三个姐姐好,但是也算能吃能喝。直到有一天,大女儿跑去单位找彭精。也正是这一天,改变了彭伟庆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爸!弟弟一直哭!快回家看看!”彭精赶紧放下手头的工作,跟大女儿回了家。还未走到家门口,彭精就听到儿子的哭声。他连忙打开门,前去查看。原来,儿子是发烧了。

彭精悬着的心暂时放了下来,他给妻子打了电话,告诉她不用担心,儿子只是发烧了。如果彭精的医学知识储备能够再多些,或许就能救儿子的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精想着从前女儿们发烧,只需要按照老人教的方法,用葱白熬水,再用毛巾反复擦拭即可。彭精也没有多想,按照老法子给儿子擦了擦身体。后来,儿子渐渐止住了哭声,然后睡着了。

彭精便不再为儿子擦拭身体,直到彭外妹回来,儿子也一直没醒。晚饭做好后,彭外妹想叫儿子起床吃饭。可是,不管她怎么叫,儿子就是没反应。

这让彭外妹的心又悬了起来,她赶紧抱起儿子,摸了摸身上,很热。彭外妹赶紧叫彭精端了杯水进来,想给儿子喂点水。如果彭外妹能了解一些基本常识,或许彭伟庆还有被救好的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彭伟庆又一次错过了被救治的最佳时间。一家人忐忑地过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彭精和彭外妹抱着儿子去了医院。最终,彭伟庆被确诊为大脑炎。

不过,彭伟庆的劫难才刚刚开始。因为高热时间过长,导致彭伟庆大脑受到损伤。更晴天霹雳的事情还在后面,彭伟庆的智力不仅永远定格在一岁半,他还患上了癫痫。

一般来说,幼儿在3个月-5岁,都会发生高热现象。如果及时就医,或者能够有效降温的话,对幼儿基本没有太大影响。如果幼儿高热时间过长,导致大脑缺氧,就会有4%的概率发展成为癫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伟庆的高热时间已经近48小时,这就会造成其大脑急性海马损伤。除此之外,还会造成内侧颞叶硬化。最重要的是,幼儿高热惊厥期间,千万不要喂水或者猛烈晃动,不然会进一步造成脑损伤。

彭精和彭外妹实在想不到,为什么自己的儿子会这样。其实,持续高热的幼儿只有1%-7.6%会发展成为癫痫。癫痫作为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不仅会影响学习,还会对日后工作和婚姻产生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彭精和彭外妹还考虑不了那么多。他们迫在眉睫的问题,是给儿子看病。俩人抱着彭伟庆去了好几家医院,得到的消息都不太好。渐渐地,彭伟庆开始不会走路了。没走几步,就会摔个大跟头。

再后来,彭伟庆也不认识爸爸妈妈了。即便如此,彭精和彭外妹也一直没放弃寻医治疗。因为一直带儿子在外看病,家里的存款一点点减少。直到后来,他们只能借遍亲友。

即使如此,彭伟庆一直也没有好转。如果彭伟庆能够晚出生十几年,他的癫痫可以通过药物或者手术治疗。通过外科手术,很大概率能改变大脑认知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彭精和彭外妹抱着儿子什么也做不了。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一天天退化,直到大脑神经智能彻底停滞。这对于彭家来说,堪比晴天霹雳。彭外妹祈求老天,儿子长大一些,能够变好一点。

可彭外妹的愿望并未成真,彭伟庆非但没变好,病情更是一点点恶化。彭伟庆小时候犯病,一家人还能抱着,不让他乱动。可是,随着彭伟庆一天天长大,他的身高也逐渐变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养在笼中

彭伟庆十几岁时,十分不好控制。一旦癫痫发作,他就会倒在地上,不仅口吐白沫,而且全身抽搐。更严重的是,彭伟庆不会走路。彭精和彭外妹只能随时盯在儿子身边,生怕出事。

自从彭伟庆生病之后,彭家再也没有以往的欢笑声。女儿们都十分懂事,她们眼看父母照顾小弟十分辛苦,便会帮助分担些家务。不过,彭家的儿子是“傻子”“怪物”的传言,还是传遍了家属院。

彭伟庆的三个姐姐,因为他这个“傻弟弟”,没少在学校遭人嘲笑。彭伟庆的三姐因为年纪不大,因为此事经常自卑。可是,彭伟庆除了呆呆地坐在地上流口水,什么也改变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看彭伟庆如此遭遇,最心痛的莫过于彭外妹。彭伟庆刚生病那几年,彭外妹经常自责。她一直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早点将儿子送去医院,他会不会能好一些?”

可是,人生没有倒退键,等待彭家的还有更大的暴风雪。彭伟庆长到青春期时,他的个子长得更高了。和小时候相比,他力气大得惊人。不仅如此,彭伟庆还患上了狂躁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患上此病,让彭伟庆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地大喊大叫。有时候姐姐给他喂饭,他还会抢东西、抓头发、吐口水。这让姐姐们十分寒心,更难过的是,她们说的话彭伟庆一句话也听不懂。

如果彭伟庆安安静静还能好一点,一旦他的狂躁症发作,几个人都控制不住。有时候,父母带他在路边晒太阳,他还会突然攻击路人。为此,彭家没少给邻里乡亲赔钱、赔不是。

更让彭家难过的是,很多孩子看到彭伟庆出来晒太阳,就会骂他傻子。还有一次,几个人因为有事外出,只留彭伟庆一人在家。当所有人回来的时候,彭伟庆的身上沾满了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让夫妻俩十分后怕,原来,彭伟庆先是打破了玻璃。然后,他捡起玻璃片,不断扎自己。因为犯病,彭伟庆甚至感觉不到疼痛。可是,“伤在儿身痛在娘心”,彭外妹心疼不已。

为了照顾儿子,俩人只能轮换着上班。即便如此,俩人依然不放心。一天夜里,夫妻俩聊起农村看孩子,因为担心孩子走失,会将孩子用绳子绑起来。彭精和彭外妹也商量着,白天将儿子绑起来。

如果俩人有其他方法,他们肯定不会绑起彭伟庆。虽然万般无奈,也只能如此。不过,彭伟庆对绳子十分反感。他看见自己被绑起来,特别愤怒,不断用牙齿咬绳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牙齿出血了,彭伟庆也不管不顾,彭精和彭外妹只能换别的方法了。后来,俩人商量给彭伟庆关在笼子里。彭精找到了一位木匠,给彭伟庆打了个像婴儿床一样的木笼子。

不过,因为笼子很小,彭伟庆只能蜷缩着坐在里面。他好像明白自己被关了起来,不仅大喊大叫,还会用头不断撞击木头。白天还好,邻居家里没人。可是到了晚上,彭伟庆依然不知疲倦地叫嚷着。

因为彭伟庆生病,彭精两口子没少给邻里道歉。每逢节假日,俩人还会给家属院的所有邻居送礼。起初邻居们还有些怨言,时间长了,大家都能理解彭家的辛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伟庆有时候犯病,不管不顾地到处抓。木头笼子到处都是彭伟庆的血,彭精眼看不行,就打算再重新给儿子换个笼子。等待新笼子的这段时间,彭家人小心翼翼。

可是,彭伟庆还是遇到危险了。一日,他看见父母在厨房做饭,彭伟庆直奔过去抢过刀。这可吓坏了彭精夫妇,好在终于抢过了刀,也终于避免了一场惊险。

夫妻俩给彭伟庆新打的笼子,不仅做了额外加固,还重新调整了木头宽度。彭外妹担心儿子再用木头伤了自己,用棉布将木头都包了起来。可是,他们还是小瞧了彭伟庆的破坏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过几天,彭伟庆就将棉花都咬了出来。夫妻俩眼看木头笼子还是不行,后来,他们又专门请了师傅,用钢筋在家里焊了一个铁笼子。为了彭伟庆活动方便,还在笼子下面专门安了轮子。

这个高一米七的大笼子,成了彭伟庆日常活动的“家”,彭伟庆在大笼子里,一待就是四十多年。彭伟庆陪伴三个姐姐上学、工作、成家、立业,可是,他自己依然睡在笼子里。

姐姐们相继离开家,彭家北侧卧室,就成了彭伟庆一人的。这时候,彭精和彭外妹也终于退休,俩人可以全身心地照顾儿子了。虽然女儿们都出嫁了,可是,她们还会时不时回来帮衬父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彭家二女儿彭秀荣,住得离父母很近。平日里,就靠彭秀荣帮忙给父母买菜。彭伟庆自从住在笼子里之后,几十年都没有离开过家。彭精为了儿子身体健康,经常给他买润肠的药物。

可是,一旦吃了润肠药,彭伟庆的大小便更不能控制了。这可苦了彭外妹,十几岁时的她要挑一百多斤粪,没想到到老了,还要伺候儿子,每天要清洗被粪便尿液弄脏的裤子。

后来,彭精生病了。为了减轻妻子的负担,他主动住到了养老院。可是,没到两个月,彭精就去世了。彭外妹十分难过的是,老伴儿临走前,俩人都没能再见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精去世前,嘴里一直念叨着儿子彭伟庆的名字。两位耄耋老人,终其一生都在为儿子活着。彭外妹时常安慰自己,“当妈的不会丢下孩子不管”。无论彭伟庆变成什么样,她都不会放弃他。

媒体报道

后来,彭家笼中养儿的事,被媒体报道了。社会各界听闻彭家的故事,纷纷捐款捐物。不过,彭外妹一分没动捐款。她将每一分钱都存了起来,“以后给儿子养老用”。

彭外妹每个月有一千多块退休金,再加上彭伟庆四百多元低保,也能勉强够俩人吃喝。不过,彭外妹年纪大了,高血压、脑梗、腰间盘突出等毛病,都找上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外妹手里的一千多元,还要再花700-800元买药,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好在经过媒体报道,当地政府和市侨联也向她伸出援手。侨联工作人员带着彭外妹去检查身体,还将彭伟庆送到了康复中心。

因为身患疾病,彭伟庆四十多年都没下过楼。很多像彭伟庆一样遭遇的人,大多过了三十岁就去世了。在彭外妹看来,儿子的命运很不幸。但是,他又是幸运的。

彭伟庆一生都有父母陪在身边,快到六十岁了,又住进了康复中心。入院检查时,医护人员发现彭伟庆身上没有任何褥疮,皮肤状态维持得很好。这一切,都离不开彭外妹的悉心照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伟庆发病时,医护人员会及时使用镇定剂。他的情绪不仅得到了很好的安抚,更能安静地待好久。“临走前听到我儿叫声妈,我就别无遗憾了!”虽然彭伟庆不会说话,却能在人群中一下子认出母亲。

母子二人检查和住院的左右费用,都被免除了。“母亲去世之后,钱都会用在弟弟治病上。”彭外妹辛苦一生,终于可以安心住进养老院。如果她早于儿子去世,照顾彭伟庆的接力棒就会交到二女儿手上。

我的儿子我得管”,彭外妹为了这个承诺,辛苦照顾了病儿四十五年。“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或许彭伟庆再也不会回到自己的“笼子家”,但彭外妹早已在自己心中,为爱子建了一座华丽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