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6月4日,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新四军江浙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支队长刘别生率部在新登城外的虎山与敌军血战。

在这场敌众我寡的战斗中,刘别生像往常一样亲临战斗第一线指挥。

就在他登上虎山阵地使用望远镜查探敌情之时,反光的望远镜片暴露了他的位置和指战员的身份,密集的子弹如同暴雨一般急速袭来,即使久经沙场,刘别生也躲避不及,左腿、左臂、腹部三处中弹,生命垂危。

卫生员经过全力抢救,情况依旧不容乐观,弥留之际,刘别生举起颤抖的右手紧紧地拉着政委的手,艰难地说道:“政委,我快不行了,你要继续带领部队,打退敌人!

随后,他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一支钢笔和身上仅有的4块银元委托罗维道同志转交给军区党委,留下了他这一生中最后一句话:“战斗还在进行,请暂时不要把我的情况告诉部队,也不要告诉我的妻子,把部队带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一天,在密山脚下的一个大樟树下,威震江南的“老虎团”团长、一代骁将刘别生壮烈牺牲,年仅31岁,此时距离抗日战争结束仅仅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

1945年抗日英雄刘别生血洒新登城,却不想在他牺牲的66年后,他的孙子却在另外一个“战场”成为了中国人尽皆知的“抗日英雄”——火烧日本靖国神社。

这个刘别生是谁?他的孙子为什么要火烧靖国神社?后来结局如何?

刘别生,作为万千为国牺牲的英烈之一,很多人对于他的事迹所知不多,但是说起粟裕麾下“三虎将”之一的王必成和他的“老虎团”,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

抗日战争时期,王必成率领的“老虎团”纵横驰骋于江浙大地,所到之处,令日寇闻风丧胆,而刘别生就是这支部队的团长,王必成最为重要的得力干将之一。

1915年,刘别生出生于江西安福县的一个贫苦家庭。

父亲干长工,母亲做皮匠,一家人虽辛勤劳作,却时常入不敷出,多以借钱度日。

在刘别生幼年时,父亲因病去世,留下他和母亲二人相依为命,这也使得原本就窘迫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孤儿寡母的生活愈加艰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岁时,刘别生独自一人前往地主家中做工,补贴家用。放牛、扛毛竹、当苦力......年幼的他尝遍人间世态炎凉,受尽了地主的压迫和剥削。

四年猪狗不如的生活,使得生性刚强的刘别生无时无刻都在想着如何逃离地主的“魔掌”。

恰好有一天,他在外面看到红军贴出的“打土豪分田地”等宣传标语,刘别生深受触动,他认为红军就是穷人的队伍。

早就过够了受人压迫剥削生活的刘别生返回家中,含泪跪别母亲后,毅然踏上了寻找红军的路途。

1928年9月,刘别生如愿找到了红军队伍,加入了黄公略领导的红三军,开启了他戎马一生的革命生涯。

刘别生参加红军的消息传回乡里,亲人遭到了地主和反动派的残酷迫害:母亲被反动派赶到了湖南,背井离乡,一连多年都下落不明;舅舅不愿对反动派说出刘别生的下落而惨遭杀害;他们家之前租住的祠堂更是被国民党拆掉修建了碉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种种迫害,并没有击垮刘别生,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一直跟党走下去的决心,激起了他与反动派坚决斗争的斗志。

参加红军后,刘别生在部队中积极上进,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加入了共青团。在革命的大熔炉里,刘别生年纪虽小,但是战斗勇敢,浑身上下都透露出一股子“狠”劲,深受上级的领导的青睐。

在中央苏区期间,刘别生参过第一次至第四次反“围剿”战役,两次英勇负伤,其中有一次身中八弹,幸得及时救治才保全一条性命。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六军团西征,刘别生留守苏区,被任命为湘赣独立团连长,在武功山一片坚持游击战争。

三年艰苦的游击战争,锻炼了刘别生的指挥能力和军事素养,为他日后在华中、江浙地区率部抗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37年7月7日,日军蓄意挑起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正式爆发。

在华北危急、中华危急的关键时刻,在国家大义下,国共两党摒弃前嫌再度合作。

此时正在南方八省开展游击战的红军部队被改编为新四军,奔赴苏皖抗日战场,共御外辱,刘别生也由此成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的排级干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皖南事变爆发时,军部特务团团长刘别生所部被顽军重重包围,在这关键时刻,刘别生亲自带队,身先士卒,硬生生地突破敌人布置的七道封锁线,带领98名同志突围到江北根据地,成为各部中最先突围出来的一支部队。

新四军军部重建之后,作战勇敢的刘别生接替王必成担任新四军一师二旅四团团长,这个团就是在苏皖战场上所向披靡,所到之处令日寇闻风丧胆的“老虎团”。

1943年11月,为开辟新根据地,防止被国民党顽军知晓,刘别生化名为方自强,率领16旅主力48团以“新四军苏皖第一支队”的名义南下苏南,在长兴西北山区和安徽南部的郎溪、广德一带开辟苏浙皖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斗争。

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部分消极抗日,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消灭敌后抗日武装和抗日根据地上。

刘别生所部活动的广兴、长德一带盘踞了日、伪、顽及其他武装,各方势力犬牙交错,他不仅直面日伪部队的扫荡,还要防止国民党军队的突然袭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艰难的处境下,刘别生率部转战宜、广、长三县交界地区,充分发挥新四军的优势,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发展地方武装,与敌人进行游击战争。

在刘别生的指挥下,仅在1944年这一年,在面对日伪顽的多方进攻下,就取得了杭村大捷、长兴战役、泗安战役、青岘岭战斗四场大规模战斗的胜利,四战四捷,“方司令”的威名响彻江南。

方司令真了不起,新四军真是神军”,这是长兴一带百姓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1944年3月,日军集结一个中队和一个大队的伪军,用几匹洋马拖着一门九二式步兵炮,对新四军革命根据地进行扫荡,兵峰直指广、长边界的杭村。

杭村地处山区,四周丘陵连绵,满山遍野都是竹林,野草没膝,是打伏击战的绝佳地形。

此时,方司令(刘别生)正率领48团在杭村驻守,得知日伪军前来扫荡的情报后,立即将情报上报给了旅长王必成,同时紧急调遣部队设伏,对日军来个瓮中捉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