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习惯了城市霓虹灯的璀璨夺目,看够了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你是否怀念那片养育我们的土地,那金黄的麦田、硕果累累的果园……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一个政策口号,更是我们内心深处对美好家园深深的眷恋和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产业兴旺到生态宜居,从治理有效到生活富裕。近年来,济阳区聚焦“乡村振兴”,深入践行“千万工程”经验,蹄疾步稳推进乡村振兴集中展示区建设,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济阳区曲堤街道郭家村,一根小小的黄瓜,串起了乡村振兴的“黄金链”。通过“1125党建+产业”模式,郭家村以“党群连心棚”为纽带,实现了黄瓜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年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成为名副其实的“亿元村”。

郭家村黄瓜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本村经济的飞跃,还引领了曲堤街道黄瓜产业的快速发展。截至目前,曲堤街道拥有2.6万个黄瓜大棚,种植面积超5万亩,年交易量突破10亿斤,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黄瓜种植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激活乡村潜能,关键在于发挥本土资源优势,强化产业支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深厚的产业根基,通过挖掘地方特色,强化品质管控,济阳区着力培育了“曲堤黄瓜”“仁风西瓜”等一系列特色产业品牌,成为济阳特色农产品走出去的金名片。目前,济阳区“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43个,“西之皇”西瓜获评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济阳区获批创建2024年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命脉所在,是乡村繁荣的基石。济阳区以“一镇一品”为核心,精心布局五大共富片区,从“甘甜黄瓜”到“多彩番茄”,从“富硒西瓜”到“黄河稻米”,再到“万亩林果”,每一处特色产区都是一个特色产业的缩影,它们各展其美,相互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地图。

济阳区仁风富硒蔬菜数字产业园,利用物联网、5G等技术开发了数字化农业园区信物融合综合管理操作系统,日常自动进行温湿度监测预警,手机操作通风、浇水、施肥、升降棉被,智慧大棚助力村民减负,推动富硒西瓜产业进一步腾飞。

充分借鉴仁风富硒蔬菜数字产业园的成功经验,济阳区进一步打造了曲堤黄瓜数字科技示范园,应用5G物联网、棚型、恒温、施肥、病虫害防控等新技术,实现了蔬菜生产环境精准自动控制,让黄瓜产业插上智慧的翅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垛石番茄产业综合体等特色园区,这些数字产业园、示范园,让农业生产实现了从“土里刨食”到“云端管理”的跨越,不仅直接促进了村集体和农户的增收,还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升级换代,为农业现代化树立了标杆。

园区的建设发展离不开资金投入支持。在仁风富硒蔬菜数字产业园的建设中,济阳区创新使用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通过区属国企股权投资形式,成立了富硒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采用“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政企合作”的模式,有力推动了三产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资金保障。

在济阳区回河街道大杨村,济阳区还探索出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新形式,推动大杨村与山东供销现代农业发展集团建立合作关系,成功引进胶州大白菜,不仅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也鼓起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钱袋子”,真正做到了让农民受益、农村繁荣、农业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济阳区以现代农业为轴,串联起产业链上下游,激活了乡村经济的一池春水,精心策划实施的一系列龙头项目,形成了以“一镇一园”“一村一业”“联村共建”为代表的项目矩阵,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强劲经济增长点。

共同富裕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也越来越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方向。要实现共同富裕,必不可少的是实现乡村振兴。

济阳区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不断探索模式创新,为实现共同富裕找到了新路径。曲堤街道郭家村联合88个村成立的“闻韶红”蔬菜经营有限公司,通过“乡村公共资源+强村共富公司”的方式,实现了村集体与农户的双赢,开创了资源共享、利益联结的新模式。这种模式的推广,既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难题,又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整合与优化,为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济阳区曲堤街道牛王村打造“诗画牛王”文旅项目。探索油葵种植与旅游观光融合发展新路径,争取政策资金约100万元,打造“牛王童话乐园”游乐场,累计接待游客2万余人,营业收入达28万元,村集体增收约20万元,带动百余人就业,美了乡村、富了乡亲、聚了人心,奏响了新时代村民共富的“田园牧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共富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乡村与返乡创业青年的“双向奔赴”。95后青年杜帅大学毕业后,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返乡创业。在他的策划下,40亩油葵花海不仅让牛王村一夜之间“火”出圈,更为村集体带来了50余万元的增收,点亮了乡村经济的新增长点。他还与回河街道紧密合作,在去年春节期间推出犇犇儿童乐园,日均接待游客量高达4000人次,填补了济阳区区域主题游乐领域的空白,为济阳的旅游版图增添了亮丽一笔。

这些乡村文旅项目不仅带动了旅游热潮,更成为促进社会福祉的桥梁。通过打造乡村振兴特色旅游村,为100多名退役军人、残疾人、脱贫人口、下岗待业等人群直接或间接提供了工作岗位,人均收入从3000元上升至7000—10000元,真正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谱写了共富新篇章。

济阳区的乡村振兴之路,是产业兴、项目强、模式新的生动实践,也是人民群众笑容背后的幸福密码。在这里,每一处变化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每一项举措都是对乡村振兴战略掷地有声的回应。在这里,乡村经济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农业现代化的美好图景正徐徐展开。(来源:济南宣传 济阳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