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5月6日,“兴登堡”号飞艇在一场灾难性事故中被大火焚毁。它的发生宣告了商业飞艇时代的中止,也打断了飞艇工业的发展进程,却促使现代航空器的研究和使用朝着现代飞机方向发展,人类航空科技和应用格局由此改变。

飞艇时代

1872年,法国人特·罗姆成功制成了一艘螺旋桨飞艇。飞艇的问世很快受到人们的欢迎,与当时的飞机相比,在远距离、大规模运输性能方面,它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而且先于飞机完成了载客环球航行。

20世纪30年代,人类对飞艇的研发和应用达到了高潮。当时,由德意志齐柏林公司制造的齐柏林系列飞艇已穿梭于欧洲各国,在从事商业运营的同时,也满足了军事用途。该系列飞艇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最大的飞行器,“兴登堡”号则是该公司为德国政府建造的飞艇舰队中,设备最先进、体积最大、舱内设施最豪华的一艘,以陆军元帅保罗·冯·兴登堡的名字命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兴登堡”号飞艇始建于1931年,这艘飞艇汇集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且异常奢华,人们称它为“20世纪30年代空中的豪华客轮”。至空难发生时,“兴登堡”号已执行了63次飞行任务,其中连续34次为满载乘客和货物横跨大西洋,累计载客1002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灾难来临

1937年5月3日夜,载着97人的“兴登堡”号缓缓升空,离开德国法兰克福,前往美国纽约的莱克霍斯特,预计5月6日6时到达目的地。

5月5日,“兴登堡”号飞艇接近美国东岸。这时,它突然遇到一股强对流空气,因为逆风飞行和滂沱大雨,飞艇无法按原定时间到达,抵达时间被迫推后10个小时。

5月6日下午3点,这艘飞艇来到了纽约市上空,但是这时纽约开始下大雨,恶劣的天气使得飞艇无法着陆,艇长决定推迟2个小时着陆。傍晚,“兴登堡”号准备着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空难前11分钟,霎时间风向忽然转变,为让飞艇尽快降落,艇长紧急转弯强制降落,由此形成的压力致使4号气囊附近的一根拉索断裂,气囊撕裂,氢气开始泄漏。

空难前8分钟,艇长注意到飞艇尾部正在下沉,但他却误以为是飞艇失去平衡所致,未采取有效的抢险措施。

空难前4分钟,飞艇在空中悬停,氢气继续从气囊中溢出,艇体所积蓄的静电以最短的路径释放电压,在外皮与金属客舱之间形成了静电火花,火花进入泄露氢气的充气管,从而点燃了泄露的氢气。

18时25分,空难发生。飞艇下降至离地面仅90余米的空中,距碇泊塔仅有几米时,飞艇尾部平衡翼附近出现了火光,随即发生两次爆炸并起火燃烧。在第一束火苗出现32秒后,巨型飞艇就烧成了一个空架子。

22点45分,大火扑灭。本次遇难人数共计36人,在此次惨烈的空难中,飞艇中的97人,竟然有约2/3的人死里逃生,这绝对是一个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故发生后,美国和德国的专家组展开了联合调查,尽管飞艇最初的着火点、火源等事故原因至今仍未有最终定论,但在诸多说法中,氢气往往被认定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因素。飞艇泄露的氢气与空气混合后会发生爆炸,以特定比例混合后还会发生燃烧。

飞机时代

空难发生后,再也没有一家飞艇制造公司采用氢气为客运飞艇充气,这种飞艇也被禁止使用。随后,齐柏林公司立即设计出了一种名为"类电车"的设备,用于检测大气中的电荷活动,这是世界航空史上第一次以采集精确数据进行判断的方式来分析雷暴天气。

由于人们对飞艇的安全性产生了强烈的质疑,以飞艇制造为主业的齐柏林公司也在1940年倒闭,飞艇退出民航领域。现今,及时掌握天气情况早已成为保证航空安全的前提,可以说,这与"兴登堡"号空难不无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9年,第一架满载乘客的商业飞机成功越过了大西洋,飞机很快取代了飞艇,成为人类最主要的航空器,如今现代喷气飞机的速度已是飞艇的6倍以上。

但是,飞艇并未完全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在军事侦察、高空摄影等领域,飞艇仍能发挥其独特作用。飞艇的飞行速度较慢,它可以在目标地域上空悬停很久,使搭载的侦察仪器可以既精确又高效地探测目标。另外,在低速情况下,艇上雷达更容易探测小型目标,这一特性也为高空摄影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兴登堡”号空难的不少照片资料都被收录在了视觉中国cfp.cn档案频道,档案频道汇聚了来自全世界摄影师、机构的档案图片,其中就包括视觉中国全资收购的比尔·盖茨于1989年创办的全球知名图片库——Corbis,许多关于“兴登堡”号空难的珍贵影像就藏于Corbis-Bettmann影像档案馆中。

为了让图片使用者、学者、历史学家能够看到这些文献和影像资料,图片库一刻不停地在存有Corbis和众多历史资料的“铁山”中进行着影像的数字化工作。目前,档案馆已有超过610万的胶片影像完成了数字化处理。

以上内容节选自由视觉中国总裁柴继军主编,联合中国国家地理·图书于2018年正式出版《历史的底片》。视觉中国从被数字化处理的Corbis-Bettmann影像档案馆中精挑细选出的290幅历史图片编纂成书,让人们了解这些经典照片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