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前,苏州市高新区塔园路新地中心公交站台发生一起持刀行凶案件,歹徒在持刀伤害一对日本母子后,欲冲上校车对车上的儿童继续行凶,被一名中国女士阻止。最终,这名奋不顾身的中国籍女士被歹徒连捅数刀。

4天后,我们得以知晓关于她的一些细节。她叫胡友平,女,1969年7月生,现居苏州市姑苏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之前的文章中,我仅能用女士来形容她,因为关于她的一切,没人知道。

6月27日,苏州公布了她的见义勇为事迹,并提请追授胡友平“苏州市见义勇为模范”称号。

感谢苏州公布了她的姓名,她的年龄和照片,这样一个大写的人,值得被我们熟知并铭记。当然,我们也不用再为她的安危而担忧,也不用再为她日后是否会遭到极端人士的报复而感到忧心,更不用担心她看到网上那些言论是否会感到难过,因为她已经去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的,在经过几天几夜的抢救后,她还是走了。

然而,直至此时此刻,我们依然无法知晓她的真实身份。是事发时的校车司机,是乘务员、引导员,还是只是一名刚好路过的苏州市民?

我们只知道,她是一开始通报中的“中国籍伤者”,是奋不顾身上前阻止,被犯罪嫌疑人连捅数刀的市民胡友平。

盛夏的苏州,阴雨绵绵,空气中弥漫着悲伤,这种悲伤来自于对一个良善之人离去的不舍。

在那个下午,在那个叫做新地中心的公交站台上,在那个惊心动魄的瞬间,她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她忘记了自己也是血肉之躯,忘记了身后人的身份区别,也忘记了任何来自立场方面的考量,张开双臂紧紧护住身后的妇孺。

是她,暂停了歹徒大肆挥舞的屠刀,护住了一整车的孩子们,如果不是她,今时今日将是怎样的后果没人敢想。如果不是她,恐怕不止苏州,恐怕相关新闻早已刷屏各大国际网站,恐怕各大外企此时已成惊弓之鸟,恐怕此时的外交已然陷入困境。

但因为有了她的挺身而出,因为有了她的人性光辉,压制住了歹徒的野蛮和暴戾,将伤害降低到最小。

是她,维护了我们的形象和体面。

她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

刀尔登在《中国好人》中说:道德下降的第一个迹象,就是不关心事实,毕竟,辨别真相是累人的事。容易的办法还是把自己从这一负担中解脱,让别人来告诉我谁是“坏人”,我只负责吃掉他。

果然,在她去世的新闻下方,依然充满了不少质疑和污蔑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用自己较弱的肉体,抵挡住了疯狂砍来的刀子。

然而她却要被耻笑,被冠以污名。

她永远离开了,却还要被耻笑。

她积德行善,挽救了很多人,却成了贼。

她尸骨未寒,却早已被透彻心扉的寒气所包围。

很欣慰苏州对她的追授,但也遗憾当地对某些细节的回避。该如何讲述她的事迹,以及人们该如何理解她的举动,在此时此刻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必要,在她已经离世的前提下,显得更加令人揪心。

胡女士付出生命保护弱小,勇敢、善良和怜悯是作为人的最高贵品质,因此这一切不仅仅是一句“同违法行为做斗争”就可以概括的。

因为她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平民英雄。也许在很久后的某一天,我们才会意识到她用生命为我们挽回了什么。

此时此刻的另一边,日本驻华大使馆表达了对胡友平离世的痛惜,并降半旗致敬胡友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热搜上,却依然以“勇救日本母子的中国女子不幸离世”为话题报道相关新闻,甚至不愿写下胡友平英雄之名。

这一刻,无关国别。什么都没说,却又像在诉说着什么。

我深深地被胡女士见义勇为的行为所震撼和感动,在危急时刻,我们可能会感到恐惧和无助,但总有一些人,那些英勇无畏的人,无谓身份,用行动诠释着人性的伟大。

当我们在纪念胡友平的时候,到底在纪念什么?

事实上,我们纪念某个人,更多的是想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至善至美人格的向往,对人性光辉的敬佩,另外还有,对满是遗憾的惋惜。

当我们在纪念胡友平的时候,到底在纪念什么?

纪念她在危急关头站出来保护弱者,纪念她的责任感和勇气,纪念正如她姓名一般的友好与和平。

你别总是难堪,我们该怎么告别呢?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甚至想不到用什么语言去纪念她,心痛她。

我遗憾,她用自己的生命给很多人上了一课;我更遗憾,她付出生命的代价,却依然唤不醒某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