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如何让“择校热”降温、如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缩小区域、城乡和校际之间的差距等难题始终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近日,延吉市部署了教育系统集团化办学工作,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整体质量,让更多孩子享受到教育均衡发展的红利。

那么,集团化办学应该怎么“办”?如何实现“以强带弱”?能否真正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集团化办学简而言之,就是要建立教育共同体,由集团整体统筹、各校协同管理,逐步实现规模、管理、质量多维度统一升级。”延吉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李柱范介绍说,集团化办学是为了打破学校间壁垒,建立起“以共同进步为中心、以制度体系为框架、以规范程序为纽带”的办学运行机制,促使区域整体形成开放的、互动的、合作的良性教育生态。目前,延吉市已将19所小学按区域划分为以北山小学、中央小学、河南小学、延河小学为牵头总校的四个教育集团。

据了解,在推进过程中,延吉市坚持全局谋划、整体推进,探索集团党委负责模式,科学制定集团发展规划。教育集团内各校在教学、教研和考试等方面同步发展,优化课程建设,实现教学管理的高效协同,通过建立集团内常态化教师交流机制,形成优势互补的协同发展格局;通过创新教师培养新机制,建立优秀教师引领下的教学研训一体化的集团培训制度,最大限度发挥教研共同体作用,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通过搭建交流平台、开展联合教研、共享优质课程资源等方式,促进各校之间的教育教学合作与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得到有效扩展。为消除学校“同质化”隐患,延吉市要求注重集团内各学校特色文化的培植和个性发展,形成“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推动学校间优势互补和发展互促,在整合资源和发展特色方面可实现“生长”和“增值”,达到既统一又富有个性的集团化办学状态。

专业化、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延吉市集团化办学以教师轮岗交流为首要一步,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点工作。

“前几天,全体学生刚刚结束了《三国演义》整本书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孩子们慢慢进入状态,能够静得下心、坐得住板凳,从‘不懂’到‘感兴趣’,收获特别大!”从北山小学轮岗交流至延边大学师范分院附属小学校的教师李青云感慨地说。

延边大学师范分院附属小学校原是一所民族学校,在延边州推进义务教育普通学校与民族学校均衡整合发展、实现国家统编教材全覆盖后,办学资源差异问题日益凸显。去年8月,延吉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施教师轮岗交流工作,为该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李青云曾是北山小学的一名资深教师,她响应延吉市教育局号召,到延边大学师范分院附属小学校做了一名“新教师”。她发挥自身优势,深耕“整本书阅读”,带领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不到一年时间,李青云带领学生们读完了20多本书,取得了显著成效。

集团化办学实施以后,先期已取得显著成效的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将依然发挥重要作用,让教师从“学校人”变为“集团人”乃至“系统人”,真正打通师资交流渠道,最大限度发挥集团“集约化”作用,增进校际互动,优化师资配置。

“我们采取了‘1+X’的组建方式,集团内各成员校之间实行管理互通,通过教师轮岗、研训联动、项目共研、质量共进、文化共建、捆绑考核等方式,实现了各校之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延吉市北山小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康伟华表示,北山小学作为教育集团总校之一,将与包括延边大学师范分院附属小学校在内的4所学校结成紧密的教育共同体,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实现集团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在人民群众对优质资源需求“井喷”的当下,破解区域、校际间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难题仍极具挑战性。延吉市集团化办学,为延边州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迈出了新的更大一步,还需在落地、前进中不断摸索、完善和创新,成为延吉市乃至全州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助推优质教育资源早日“遍地开花”,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葛威/ 文 姜乃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