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8月31日的抗战背景

1937年8月31日,当淞沪会战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国军人一个接一个倒在日军的炮火之下时,鲜有人想到,日军机枪射出的子弹、发射的炮弹,很大一部分竟是用中国支付给日本的赔款制造的。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中日两国全面开战后,蒋介石政府仍在支付日本庚子赔款。就在8月31日当天,国民政府继续支付了当月对日庚子赔款32824英镑。

事实上,从满清灭亡到蒋介石败退台湾的几十年间,民国政府一直在偿还清朝遗留下来的25亿两旧债。

清朝的25亿两旧债从何而来?

不平等条约赔款

清朝25亿两旧债的主要来源是不平等条约支付的赔款、清朝为兴建铁路和发展军事经济向外国借款,以及支付给列强的其他特殊利益款项。其中,甲午战争对日本的赔款和庚子赔款尤为庞大。

甲午战争后,清朝对日本的赔款高达2亿两白银,这还不包括后续分期付款的利息。庚子赔款的本金加利息更是高达9.8亿两。尽管庚子赔款因美国主动放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等国的免除,以及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等原因,部分款项被免除,但北洋政府和民国政府仍需偿还大笔庚子赔款。例如,日本一直要求中国继续偿还对其的庚子赔款。

清朝向西方借贷

晚清时期,清朝的财政收入仅为几千万两白银,而赔款数额却是天文数字。加上慈禧太后等统治阶层的腐败奢侈,清朝根本无力发展军事和经济。

清朝在战争中的屡战屡败使其意识到,必须拥有与西方接轨的军事力量。然而,购买先进武器、修建铁路和训练新军都需要巨额资金,清朝不得不向西方借款。为镇压太平天国,清朝向西方列强借款19次;左宗棠为收复新疆,向西方银行借款6次;清朝末年,为发展新军,清朝向洋人借款几十次,累积借款金额超过一亿两白银。

特殊利益款项

甲午战争后,日本不仅得到大笔赔款,还侵占了台湾和辽东半岛。但由于德、俄、法三国担心日本影响其在华利益,三国联合向日本施压。无奈之下,日本只好“归还”辽东半岛,但却向清朝索要3000万两“赎辽费”,软弱无能的清政府竟答应了。此外,德、法、俄三国在“三国干涉还辽”后,也向清朝索要“好处费”。

民国政府在抗战期间仍在偿还日本赔款

民国成立后,蒋介石继续承认清朝的不平等条约。二战爆发前,中国海关仍由英国人负责。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在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乃至全面抗战爆发后,民国政府仍在偿还对日本的庚子赔款。

1937年8月26日,民国财政部长孔祥熙发出一份电文,表示为维护海关权益,对日庚子赔款仍需支付。这一事件曝光后,民国政府遭到中国民众的强烈谴责。迫于压力,孔祥熙宣布从9月起停止支付对日庚子赔款。然而,民国政府仍按月将款项打入英国人控制的银行账户,直到1938年底,民国政府又偿还了五十多万英镑。

为什么民国政府承认清朝25亿旧债?

首先,民国成立时,列强明确表示,若民国政府想获得承认,必须承认清朝旧债。其次,蒋介石虽然喊着“反帝和民主”,但骨子里对列强仍然畏惧,有着严重的“奴性思想”。他害怕惹怒列强,这也是民国时期各国租界仍存在,洋人在中国仍享有特权的原因之一。最后,蒋介石还债是为了得到列强的支持,继续向西方借款。

新中国的坚决立场

1949年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后,毛泽东与苏联特使米高扬谈到,新中国成立后将不会承认任何不平等条约。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列强拿着一份7亿多的债务清单找到中共,毛泽东强硬表示:“新中国不会承认清朝的不平等条约,也不会赔付一分钱,谁欠的你们找谁去。”

新中国的自信与强大

对于毛泽东的强硬立场,国内有一部分人担忧,害怕引起列强干涉。毛泽东在政协会议上解释道:“新中国与旧中国截然不同,若继续承认不平等条约,让洋人在新中国拥有特权,这还是新中国吗?我坚信有人民的支持,我们完全不用惧怕列强。”

中国用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让西方列强看到了中国的强大与不畏惧,即便在美国几度用原子弹威胁中国时,中国也未屈服。正如毛泽东所说,“他们想打多久就打多久”。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试爆原子弹,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强大。西方列强不再敢如同对待清政府一样对待新中国。这样的新中国,自然有足够的底气对列强们说“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