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言·】——»

她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却成为诺贝尔和平奖全球百位女性提名中的一员。

面朝黄土背朝天,却被授予全国“三八”绿色奖章,荣获“2020-2021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称号。

她十几年如一日,凭借自己的双手种下30多万棵树,治理4万亩流动沙丘,亲手打造了一片“绿色王国”

多年后,当曾经“风刮黄沙难睁眼,庄稼苗苗出不全”的毛乌素沙漠再度焕生机,人们才惊讶地发现,这个名叫殷玉珍的农家妇女奇迹般地书写了一曲动人的绿色乐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报恩嫁女·】——»

殷玉珍出生在陕西省靖边县,在家中姐弟6人中排行老四。

在那个外出谋生尚不时兴的年代,殷家平日里主要就靠家中的几亩田地维持生计,而父亲殷风军也会在农闲时去沙漠中放羊补贴家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殷玉珍生得俊俏可人,又做得一手好菜,最拿手是的陕北小曲,引得无数年轻人在她家门口转悠。

等到了该出嫁的年纪,周围十里八乡的媒婆更是好像要将殷家门槛踏破似的。

可殷风军不仅不理会那些上门说亲的人,反而是心一横,将女儿嫁到了几十里之外的毛乌素沙漠中的一户人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殷风军与那户人家的缘分还要从1969年讲起。

那一年,陕西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旱灾,为了躲避灾荒,不少人家纷纷逃离家乡。

殷玉珍日后的丈夫白万祥就这样和家人一起,来到了毛乌素沙漠落脚,这一住就是十几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家人居住的毛乌素沙漠一带是殷风军放牧的必经之地,可当地多变的气候也让他时刻面临着不小的风险。

一次放牧途中,殷风军途经的沙地突然刮起了大风,黄沙漫天,饶是经验丰富的殷风军也寸步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沙暴中迷失了方向的殷风军本以为自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就要在这片荒漠中等死时,一位当地姓白的居民及时出现,将濒临绝望的殷风军救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大哥将殷风军带到自己家中,并拿出酒来驱寒压惊。

酒过三巡,两人就这样成了“拜把子”的兄弟。

之后的日子里,每当殷风军再去到毛乌素沙漠放牧时,总要到白大哥家中讨碗水喝,并坐下来拉拉家常。

也就是谈话中,白大哥无意中透露,自己年纪越来越大了,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儿子白万祥至今还没娶到媳妇,毕竟没人愿把自家女儿嫁到这荒漠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到这话,殷风军瞬间站起身来,拍拍老白的肩膀让他不要担心:

“我家的老四今年刚好19岁,她人聪明漂亮,就把她嫁给你家儿子吧。”

殷风军当即就和白大哥敲定结婚的日子,并说自己一定赶在婚礼前将女儿殷玉珍送到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嫁到荒漠·】——»

彼时的殷玉珍还不清楚白家的情况,自小听话的她也从未想过反对“父母之命”。

就这样,1985年的一天,殷玉珍在父亲的带领下,带着干粮水壶,坐在毛驴上,踏上了前往夫家完婚的路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到家乡在身后越来越远,殷玉珍被自己眼前的风沙呛得咳嗽不止。面对漫天的黄沙,殷玉珍甚至不敢大口呼吸,生怕一张嘴,沙子就会灌进来。

近两日的颠簸过后,等到殷玉珍听到父亲那一句“到了”时,她抬眼看到的却是那一望无际的荒漠。

殷玉珍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未来就要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

环顾四周,方圆几十里竟再没有其他的人家,而丈夫的“家”就是一座低矮的地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地人叫它“地窨子”,这种房屋光线昏暗,一半在地上,一半则被埋在地下。

这个只有4平米的房间里不仅没有像样的家具,甚至连“床”也是用枯草、树枝搭建而成的。这样的房间只能弯着腰进出,想在里面站起来是想也不敢想的。

殷风军虽有万般不舍与愧疚,还是狠下心来掉头离开。

殷玉珍的新婚是在以泪洗面中度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婚后最开始的几天里,殷玉珍离白万祥远远的,渴了饿了就用家中带来的干粮和水充饥,坚决不和白万祥说一句话。

后来,一夜风沙呼啸,等到第二天殷玉珍想要出门时,却发现门早被沙子堵了个严严实实,哪怕是在家做惯了农活的殷玉珍也无法将门打开。

她只好喊来白万祥帮忙,等殷玉珍终于打开房门时,她只有一个念头,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殷玉珍还是低估了毛乌素的威力,这之后的日子,她无数次尝试逃跑,又无数次在沙漠中迷路,如果不是白万祥在身后默默跟随,她恐怕要死在沙漠里。

殷玉珍绝望的发现,她根本就无法从这片沙漠中逃离。

认命的殷玉珍只得留在这里,她安慰自己,白万祥虽然贫穷,但对自己已经是无微不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时家中偶尔会得到一些猪羊肉或是干净的沙米,白万祥总是先端来给殷玉珍吃。

荒漠中水源难得,白万祥经常要到赶几里地的路,才能打回一桶水来,即便那水又酸又碱,可依然是沙漠中珍贵的存在。

吃喝方面已是如此煎熬,精神方面的孤寂更是无时无刻不在摧残着殷玉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在沙漠深处的殷玉珍,往往是一个月也见不到一个人的身影。

殷玉珍和白万祥结婚后,一直等了40天,才看到有人远远的经过自己门外,可还没等殷玉珍走出家门,那人就已走远。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直到殷玉珍成婚后的第四月,殷风军才鼓起勇气看望女儿。

看着眼前的父亲,殷玉珍举起自己被风沙侵蚀的双手,将自己的满腹委屈倾诉出来“都是你害了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女儿的指责,自知理亏的父亲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回家后的殷风军肝病复发,郁郁而终。

得到消息的殷玉珍跪倒在家的方向,伏地大哭。

之后,她放弃了离开的想法,决心在这里好好生活下去,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宁可种树累死,不能叫沙欺负死·】——»

殷玉珍决心在这里生活下去,可她却不甘心今后就这样忍受这样荒无人烟的生活;不甘心今后就只能用难以下咽的食物充饥;不甘心自己的后代也过着张口一嘴沙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那个时候,殷玉珍听到了“治沙女杰”牛玉琴的故事。

殷玉珍告诉丈夫,她决定像牛玉琴一样,在毛乌素沙漠种树。

白万祥后来回忆道,他也曾想过劝说殷玉珍,毕竟沙漠中十几年的生活经验告诉他,只要一刮风,就什么都没有了。

可他看着坚决的妻子,劝阻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6年,殷玉珍和丈夫商量着用家里唯一一只三条腿的瘸羊,换来了600株小树苗。

殷玉珍将这些树苗种在了自己的婚房周围,满心期待着它们长成参天大树的那一天。

在忙完每天的农活后,殷玉珍和白万祥还挖了一条4000米长的引水渠,方便将来引水浇灌小树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番劳作下来,殷玉珍夫妻在高温灼伤下,浑身上下全是大大的血泡,大风一刮,那些沙粒扑面而来,刺破了血泡,破皮的伤口里满是沙土,那疼痛刻骨铭心。

然而天不遂人愿,没过多久,一夜风沙过后,水渠不见了踪影,而那600棵小树苗也只剩下十几棵。

这样的成活率是殷玉珍始料未及的,可她看着自己亲手种下的小树苗,不仅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

既然还有成活的树,那就说明自己的选择没错,成活率低,那就再多种一些,只要种得多了,成活的树自然也就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殷玉珍和白万祥决定继续种树。可继续种树就要买小树苗,家境贫寒的他们的已经再也拿不出一分钱了。

就在这时,殷玉珍的娘家人知道了她的想法,专程送来几百元钱。

这之后,白万祥外出打工挣钱,殷玉珍留在家中种树,两人继续着与风沙抗争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婚后第三年,殷玉珍怀孕了,可她却一天都没有停下手中的活。

由于身在沙漠营养不良,过度劳累的殷玉珍在第八个月时早产。

好在殷玉珍身体底子好、恢复快,又有娘家人帮忙照料襁褓中的孩子,殷玉珍很快就又投入到高强度的劳作中。

后来怀第二个孩子时,尽管有了一次经验的殷玉珍时刻注重营养、避免劳累,可最终在一次外出种树的路上,殷玉珍的孩子早产夭折了。

躺在床上的殷玉珍擦干自己的眼泪,并暗暗发誓“宁可种树累死,不能叫沙欺负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坚持终得回报·】——»

或许是上天也被感动,1989年,殷玉珍迎来了自己种树生涯的一个重要机遇。

当时,殷玉珍辗转打听到,一批分配给尔林川村的5万株树苗无人申领。

她拉着丈夫每天凌晨3点出发,驮回树苗会又顶着烈日将它们全部移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殷玉珍和丈夫一起栽下了成片树苗。

种树、被风沙摧毁、再种树,就这样循环往复,一种就是十几年。

经过殷玉珍和丈夫的不断努力,他们一共种下30多万棵沙柳、羊柴,治理流动沙丘达4万亩,昔日的不毛之地在他们的手中变成了“绿色王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2年,殷玉珍获首届“中华环境奖”。

2022年,殷玉珍获奖“2020-2021绿色中国年度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三十年坚守,沙漠变绿洲。

殷玉珍的故事因治沙而起,因治沙而辉煌,她在荒漠上独自耕耘,打造了毛乌素沙漠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的苦,沙知道;她的喜,树晓得。

在沙漠中,有一座“玉珍沙漠绿洲生态园”,那里记录了殷玉珍治沙种树的英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在殷玉珍的带领下,当地已有84户农牧民承包荒沙地进行治沙造林,曾经单枪匹马战风沙的殷玉珍已不再寂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