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很多年轻人离乡,进入大城市工作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0年代,很多年轻人离乡,进入大城市工作生活

转眼之间,1995年已经是三十年前!那个时候你在干嘛,现在还有印象吗?

有一位外国摄影师,名字叫作弗里茨·霍夫曼,因为长居中国上海,他也给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何富杰。在进入中国之前,他就已经是一位全球著名摄影师了。

外国人看中国的视角,往往和本土摄影师的视角不同。90年代中期的中国,经历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已经取得很多成绩,跟七八十年代相比,城市面貌已经发生很大变化。

现在年轻人的父辈一代,很多就是90年代外出的打工人,他们远离老家,到大城市谋求更美好的生活。没有那一代人的努力奋斗,就不会有现在定居城市的新一代年轻人的幸福。

下面,一起来欣赏一下,弗里茨·霍夫曼这个老外,在1995年拍摄的中国人。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那个年代的人是什么生活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5年,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很多城市都在老城区之外开辟新城区,比如上海的浦东新区、广州的天河区。工地上很多参与建设的民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0年代,在深圳、东莞等沿海城市,有很多大型电子厂、服装厂,有很多外国来的年轻打工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0年代,时尚文化、流行文化开始进入各大城市。服装开始超越保暖的基本功能,而是个性和审美的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城市化的步伐加快,在沿海城市也出现了一些“城中村”,有很多年轻的打工人,住在房租实惠的“城中村”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0年代,到处充满生活气息,但是生活节奏已经很快了。年轻人从工厂下班后,就在街头吃小吃,那个年代还没有外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0年代,去KTV唱歌还是很时髦的事情。没想到三十年之后,年轻人已经不喜欢去KTV唱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0年代,老年人还生活在农村老家,房子里的风貌和80年代有点相似。他们希望年轻人在外面出人头地,回老家后也能比较风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个年代还没有高铁,大家出远门都是坐绿皮火车,照片中的风景,大家心中一定还有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0年代,非常流行用VCD、DVD播放器,大家都不愿意去电影院看电影。三十年后,现在已经没有人用VCD、DVD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0年代,年轻人喜欢追求个性的发型,大街上很多“黄毛”发型的小伙,弄得像个艺术家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0年代,在街头有售卖鸟类和野生动物的小贩。三十年后的如今,野生动物得到严格的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外来打工妹,都是进入东南沿海的大型工厂工作。她们为城市化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5年,从北京到九龙的南北大动脉——京九铁路刚刚开通。很多地方还没有通火车,就只能坐中巴到市区的火车站,再乘坐列车进入沿海大城市。

以上就是外国摄影师,1995年拍摄到的中国。那是一个风风火火的年代,青年民工都去大城市追求自己的梦想。如今他们已经老了,有的在大城市定居,也有的回老家发展了。三十年过后,他们的子女都已经读大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