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重庆的天空下着大雨,在地下深处的110千伏铜鼓山电缆通道中,随着“哒、哒、哒”机器狗整齐有序的踏踢声响起,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电缆运检班副班长黄宇和他的两名队员正在带着电缆巡视机器狗和导轨式巡检机器人开展强降雨天气电缆通道特巡工作。

据了解,6月中下旬以来,重庆出现强降雨天气,部分地区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为应对本轮暴雨及强对流天气,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采用“人+机”联合特巡方式,重点对存在水浸风险的重要电缆通道开展特巡,及时消除设备缺陷,确保重庆地下电缆通道安全平稳供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人员正在110千伏铜鼓山电缆通道中巡检。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供图

“这次我们巡视的铜鼓山电缆通道全长1公里,通道内现有4回110千伏高压电缆线路,这段时间雨水比较多,大家注意查看井里面是否积水。重点对电缆接头、终端,还有通道内的各种在线监测设备进行巡视检查。”黄宇在巡视前向两位工作班成员嘱咐到。

换好工装、戴上头盔、打开手电筒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下去以后注意安全,身体有啥不适及时报告!”在铜鼓山通道进入口,黄宇一边提醒着同行的周于杰和周豪嘉,一边穿戴好全身式安全带,小心翼翼地钻进地下电缆井内。

从地面到地下电缆井又细又长,上下要靠沿墙的垂直钢筋爬梯,巡视人员上下的过程中要不时整理着身上的装备,防止被卡住、磕损。

闷热、潮湿是对地下电缆井的第一感觉,刚进入隧道一会功夫,大家就成了“汗人”,周于杰和周豪嘉在狭窄的区域内忙着工作,一颗颗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滑落,顾不上擦拭,蓝色的工作服也早被汗水浸透,在上面留下片片汗痕。

“A相红外测温21.2℃,B相红外测温21.6℃,C相红外测温20.8℃……”周于杰拿着手中的红外测温仪,测量每一个接头的温度,向黄宇汇报着测量数据,周豪嘉在一旁仔细记录着。“我们再看一下机器狗和机器人的测量数据,核对下与实际测量数据是否相符合”,黄宇在一边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利用智能巡检机器狗对电缆通道遥控巡检。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供图

在电缆通道的一头,黄宇遥控着机器狗正在开展电缆通道遥控巡检,“智能巡检机器狗集成AI主机、感知主机、运动主机三大部分,可进行定时巡检、定点巡检、指定任务临时巡检、遥控巡检多种巡检方式,采集现场实时数据后传回精益化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实现了实时数据采集、分析决策、事务处理的功能。通过使用智能巡检机器狗的“人+机”巡视,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巡检工作效率,更好的保证电缆隧道的安全稳定运行。”

顺着通道往里走,每隔一段距离,都会出现一个电缆接头。“这就是我们巡视检测的重点位置。”周于杰拿出红外测温仪,显示当前温度21.2度。周豪嘉则戴着绝缘手套,拿起钳形电流表,绕着标注着A、B、C的三根电缆进行测试。

“这一段通道和电缆,我们再操作机器人巡视一遍,看下是否存在遗漏的位置”,黄宇向工作班成员周豪嘉说道。

据了解,铜鼓山导轨式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主要由软件平台部分、轨道总成部分、供电总成部分、通信总成部分、智能巡检机器人及相关部件组成。具备精确定位、智能视频、红外热成像、温湿度监测、气体监测等功能。

傍晚20时许,黄宇和她的同事们在完成了剩余的电缆巡视工作后开始往出口方向行进,爬出井口,外面的天空依然下着大雨。“这种强降雨天气,只有每天把每条电缆通道都巡视到位、检测到位心里才有底”,看着周围的万家灯火,黄宇和她的同事们脸上露出灿烂的微笑。(李涛、韩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