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诈骗,可以说犯罪分子简直让人防不胜防,不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总有让人无数的坑等着我们去跳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诈骗分子的手段更是层出不穷。好在现在人们防诈骗的意识越来越强,也让犯罪分子没有可乘之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谁又能想到,早在十几年前,家家户户的电视当中就存在这样的“敲诈”方式。相信不少人都看过电视广告答题的画面,看着题面非常简单,并且送出的奖品也是让人眼馋,可最后的结果就是没有人能够回答正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也有不少人抱着尝试的心理的拨打栏目的电话,但就在拨打电话的一瞬间,自己的手机话费也会悄然流失,真是明目张胆的进行“敲诈”,相信不少人都经历过。其中的题目就连小学生都能回答上来,可最后就是领取不到丰厚的大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猜谜广告,奖品丰厚

在九十年代,互联网还没有完全地普及,家中有电脑的也是少之又少,这也就导致我们的娱乐活动十分匮乏。其中电视就是其中之一,也成为男女老少空闲时间消磨时间的最好方式。

尤其是对于小孩子来说,也是经常背着父母偷偷看电视。可见当时电视在中国家庭当中受欢迎的程度,其中也有不少的经典的影视剧百看不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其中的广告同样也是非常的诱人,特别是当时答题竞猜赢大奖的广告,更是让人目不转睛。这些广告有很多巧妙的问题和诱人的奖励,成功吸引了无数孩子的好奇心,使其沉浸在解谜的乐趣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似简单的问题,但是所获得的奖励却是十分丰厚。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回答正确之后就能够获得几千元还有当时最新款的手机这样的奖励也让很多人进行尝试,毕竟这就跟白送没有任何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小孩子喜欢观看之外,还有不少成年人也会进行进行尝试。不只如此,为了能够让观众更加相信节目的真实性,也会和打进电话的观众进行互动,可是让人十分奇怪的是,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根本没有人能够回答正确,这又是为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都会给出一道谜题,猜一个字或者物品之类的,又或者是火柴猜谜,说起这些广告相信大部分人还是有着较深的印象。在看到主持人所说的奖励,也让人激动起来,只要回答正确就能够获得丰厚的奖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在这里十分贴切,知识真的能够创造财富,而且还是如此简单的方法。可事情真的如此简单那就好了,毕竟在九十年代,几千元钱也算是一笔不小的资金,如果能够让观众轻松得到,节目早就垮台了,其实最终的结果还是想要赚取观众的话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话大题,话费消失

很多人都会抱着侥幸心理拨打电话,可是电话对方传过来的声音却始终无法接通,并且还会提醒你前面有多少人排队,请不要挂机之类的话语。如果说电话接通了电话,那么恭喜你成功入坑,并且你的手机话费也会收入节目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也有的广告答题当中会显示每分钟通话2元或者3元,在观众心中想的却是,这么简单一道问题,不到一分钟就能够说完,两元话费花就花了,并且之后还有几千元的奖金,这些话费就显得微不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看到广告答题这类节目,本身就不会让你拿走奖金,接通电话之后也只是让你一直等待,之后更是偷偷扣除你的话费,这就是所谓的中奖套路,直到将你的话费全部扣光直到欠费

其中的套路也十分俗套,主持人会一边说着丰厚的大奖,一边接着观众的电话。其中还有强调大奖的奖金会不断上升,从3000元涨到4000元还会在倒计时之前将奖金提升到一个十分诱人的地步,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拨打电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要观众拨打电话,除了永无止境的等待电话之外。还会通过语音提示引导消费者不断通话,方便赚取更多的话费。而这类骗局的盈利也十分简单,拨打的电话号码并不属于三大运营商,只要拨打电话,就会让其产生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了解广告答题如何赚钱我们就能够更好的防范了,通话一分钟三元,可以想想一下。拨打电话之后就有漫长的等待音,之后也会有专门的接线人员进行诱导通话,如果通话十分钟,三十元话费就这样没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告答题为什么没有人管制

很多人在拨打广告答题的电话之后才意识到上当受骗,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丰厚奖励,还将自己的手机当中的话费消耗殆尽。针对这样的问题就有人会问了,明知道广告答题赢取奖励是骗人的,为什么相关部门却没有进行制止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不是不想制止,而是电视台为了利益考虑,并且投放的地区基本上都是三四线的省级卫视或者县级卫视才会播放。其次就是广告答题和医疗广告会给电视台带来不小的利益,加上当时管理相对宽松,所以也没有进行管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上当受骗,很快引起了广电总局的高度重视。毕竟这种广告都是滚动播出,并且都是提前录制好,可以说是一本万利的利益并且从开播到现在从来没有得到过所谓的大奖,很快就引起了国家的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广电总局针对电话和手机短信参与的广播电视节目做出相关规定,要求纯粹的精彩答题类、游戏类的“互动节目”不得开办。而且对于类似的节目更是“发现一例处理一例”。从此之后类似的节目的才是真正的走到了尽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在2009年的时候,央视网也直接曝光了类似的广告答题赢奖励的骗局。其实类似的节目还是拿捏住了观众的好奇心和侥幸心理,当时电视是很多家庭获取外界新闻的渠道,再加上当时网络覆盖率低下,就有许多人看上了电视广告这类方式来以此获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类广告就是小型电视台所制作出来的,通过和网络公司的合作。经过精心的设计,还有专业的主持人进行讲解,在当时可谓是名声大噪,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方式还是因为当时信息并不发达,认为只要拨打一个电话就能够像中彩票一样,实现财富自由,一旦有了这种心理,就说明已经掉进了被骗的坑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说这种方式已经被严令禁止,近几年也看不到类似的广告。但是尝到甜头的人却将这种方式发展成了医疗药品一类的,同样也让无数的老年人上当受骗,这种广告在当时可谓是毒瘤一般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演播大厅当中,会邀请一些所谓相关疾病的专家,同时也会邀请一些患者在节目中进行交谈。这样的方式在当时可谓是屡见不鲜,可是随着近几年的大力整改,这类节目也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这些还有不少的方式也让人防不胜防,什么设计签名、测姻缘、看前程这类的。看到其中的商业价值和利益之后,有不少人进行模仿,虽然说这种方式在现在看来十分的幼稚,但是在当时却是十分火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说诈骗的方式层出不穷,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有不少的应对的方法,说到底还是应该加强自身的防范观念,将诈骗扼杀在摇篮当中。

信源出处:

中国新闻网:
https://www.chinanews.com.cn/it/news/2010/03-05/2153059.shtml

《电视猜谜节目穿上直播马甲 狂骗观众话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央视网:
http://news.cntv.cn/2014/02/25/ARTI1393307804372453.shtml

《猜对了电视上的谜语 奖品没拿到却花了十几元话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央视网:
https://news.cctv.com/law/20090316/102019.shtml

《猜个谜语好昂贵 揭开电视有奖竞猜骗人"黑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央广网:
https://hn.cnr.cn/hngs/fzzy/200812/t20081203_505166626_1.html

《一些电台、电视台的"猜谜语"活动实为骗话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