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压实“邑”方山水安全阀 绘就数字检察新篇章——大邑检察探索基层院差异化发展道路 以数据建模助力公共安全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省大邑县检察院干警开展“数字检察”工作研究讨论。

近年来,四川省大邑县检察院坚持以“抓共性夯基础、抓个性显特色”为工作思路,以检察履职服务县域安全作为切入口,将“安雪山小城,守‘邑’方山水”为差异化发展目标,努力擦亮“检察名片”。该院紧紧抓住数字检察“新引擎”,以“数字革命”赋能法律监督,建立瓶装液化气行业安全生产类案监督模型,积极探索基层检察院差异化发展路径,充分发挥大数据赋能司法办案、助力检察履职服务县域安全、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目前,该模型已在全省范围内得到推广运用。

找共性建模型

打破数据壁垒

2022年,大邑县检察院在办理一起瓶装液化气充装企业及相关负责人非法经营刑事案件中发现,涉案企业充装站在其生产的瓶装液化气中非法掺混二甲醚,其中一家企业掺混二甲醚的比例竟高达68.21%。

“在瓶装液化气中掺混二甲醚会严重腐蚀橡胶密封圈,易导致钢瓶阀门漏气,产生火灾、爆炸等严重安全隐患,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大邑县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峰介绍,“我们在办理类案过程中发现,这些企业的二甲醚交易手段极其隐蔽,同时瓶装液化气行业存在多家行政部门监管,但各行政部门之间又存在信息不对称、衔接不顺畅、数据不共享等问题。”

在数字检察时代,要实现数据和信息共享,需要一套融通性的工作机制疏通不同单位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堵点”。为打通这一“堵点”,大邑县检察院从多起案件中提取共性问题,梳理监督规则,建立了“瓶装液化气行业安全生产类案监督模型”。该模型所需数据包括行政审批部门的燃气经营许可数据、市场监管部门的液化气充装许可及充装数据、税务部门的企业申报纳税数据等,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碰撞分析,根据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为企业“购销”数值划定合理区间范围。最后,凭借建立的相关研判规则,判断企业是否存在非法掺混、偷税漏税、员工职务侵占等风险。利用该模型,检察机关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苗头,树牢安全底线。

共分享验成效

提升治理效能

模型建立成功后,如何检验成效?2023年6月10日,金堂县检察院收到了该模型推送的线索:金堂县某燃气公司可能存在瓶装液化石油气非法掺混情形。经调查,该燃气公司存在非法掺混、超期未检等“问题瓶”147个。随后,金堂县市场监管局对该公司的整改情况组织复查,对在营液化石油气进行抽检,抽检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已达标。该案也因此获评最高检安全生产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同时,四川省检察院统筹全省液化石油气安全生产全链条治理,推动在宜宾、德阳等地的模型验证工作,为模型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探索可行路径,最大限度发挥监督模型作用。截至目前,模型经全省推广运用,已推送犯罪线索3批次,公安立案9件23人;办理公益诉讼案件61件,制发检察建议59份,督促追缴税款1000余万元;推动相关行政部门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检查餐饮经营单位26万余(家)次,整改隐患问题3.7万余项。

迭代优化再升级

助力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隐患

2023年大邑县检察院被确定为低代码建模平台试点基层院之一。作为基层检察院,在成都市检察院的指导下,大邑县检察院主动融入服务超大城市社会治理,强化监督模型迭代优化,打造监督模型2.0版本,推动监督模型及监督事项纳入成都市燃气专项监督行动方案,并将监督模型供行业主管部门开展监督,努力实现对加气站、液化气罐、运输危化品车辆等全链条全周期安全监测,促进瓶装液化石油气行业领域诉源治理、系统治理。同时各业务部门检察官积极在平台上搭建运用模型,陆续搭建了覆盖检察业务的9个模型,针对运用模型推出的案件线索正在进一步核实办理中。今年,该院又深入落实最高检《关于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督促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隐患的通知》,针对运用该模型过程中发现的二甲醚运输车辆非法挂靠问题,继续研发危化品运输车辆违法挂靠安全生产法律监督模型,聚焦危化品运输这一重点行业,以检察监督促进危化品运输行业形成监督监管合力,助推危化品运输安全生产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型。该模型获评2024年成都市检察机关数字检察模型创意竞赛“一等奖”。

(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