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的厨房场景(图片来源:钛媒体APP作者拍摄)

一直以来,厨电产品都是偏向“工具”属性的定位,无论是做饭中必须用到的吸油烟机、灶具、蒸/烤箱,亦或是为了提升餐前餐后体验而出现的洗碗机、洗菜机、消毒柜等等。可以说,做好一个工具的本职工作,就是在过去一百多年厨电发展史中的“主要发展线索”。

随着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的到来,“数字模型”成为所有产业发展背后新的驱动力。归根到底,所谓的“大模型”,它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将原本简单的计算,通过大规模的重复以及大规模运算的模型进行整合,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最终形成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如今,“大模型”也开始与厨电相结合。6月24日,老板电器推出了一款名为“食神”的AI烹饪大模型。这也就意味着,那个可以跟我们文字交流、语音回复、创作视频/图片的大模型,这次选择了“下厨”,根据官方公布的进度表,这款大模型产品将于10月开放测试,12月正式上线。

大模型“手把手”教你做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钛媒体APP注意到,此次老板电器推出的AI大模型,主要可以提供智能交互、烹饪教学、对象识别、个性化服务等功能。交互方面,当前厨电产品仍然以按键式为主,部分配备了语音识别功能的机型也主要以提供简单的功能式指令交互为主,比如识别并执行“开机”“关机”“调节档位”等语音指令。

老板电器副总裁周海昕表示:“做大模型我们肯定不是第一家,哪怕是在厨电领域我们也不是第一家,国内可能相对少一些,国外跟烹饪饮食有关的软件,已经加载了大模型的产品不在少数,但我也注意到,这些软件更多的是聚焦于数据反馈的层面,比如提供关于菜品热量、卡路里的识别与信息显示能力等等。”

而在加入了AI大模型后,厨电将可以支持自然语音和语义识别的能力,“我们希望我们的用户跟我们的产品之间,像人与人一样的无缝对话,并且支持更加口语化的烹饪交流,除了识别能力增强,通过大模型的加持,它还能够理解我们用户更加复杂的深层次的意图,并具备自我学习、自动进化的能力。”周海昕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AI大模型融合的厨电还有更进一步的功能,比如通过语音里面的声纹,来识别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不同身份,去了解个人的烹饪习惯、追踪健康和营养状况,以此为依据在烹饪中提供更加合理的食谱规划、营养管理和健康管理。

如果用更加通俗的方式来理解烹饪中加入AI大模型可能带来的改变,笔者想起《庄子·内篇》中“庖丁解牛”的典故,内容大义是:一个名叫“丁”的厨师,通过长时间的实践,逐渐掌握了牛身体的结构,因此能够游刃有余地从事宰牛的工作。

其实大模型在烹饪场景能够起到的作用也是如此,就是通过大量的烹饪菜谱、技法数据积累,来对当前的烹饪进行灵活的指导,只不过与传统的固定算法相比,大模型具备更高的灵活度以及一定的创造能力。

厨房电器如何提供“情绪价值”?

大模型除了可以教人做饭,老板电器还认为它可以让厨房电器产生目前大众用户所需的情绪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海昕提到:“不管现在如何评价当前的消费市场,但其中有一点不变的是消费者越来越希望通过更加个性化的产品,来实现他的自我表达,即通过一个产品满足多个不同使用场景的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希望产品上具有更多的人文色彩,可以赋予他更多的情绪价值。”

而厨电产品本身,显然是不具备“情绪价值”的物品,一方面,它虽然在烹饪环节的功能和便利性上让用户获得了提升,但本质上还是一种工具,主要目的是帮助人们更高效地进行烹饪和厨房相关的工作。

另一方面,厨电产品也不具备任何的“成长性”,因为作为标准化的产品,当一台吸油烟机、一个灶台在产线完成组装和检验出厂之后,它的功能、能力、跟用户的交互方式,就被相对地固定了下来。再加上厨电产品自身也不具备数据处理、记录的功能,因此它自身也不能与用户之间主动产生记忆点的连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ROKI数字厨电(图片来源:钛媒体APP作者拍摄)

所以传统意义上,厨电是不存在情绪价值的品类。“在拥有大模型以后,厨房电器首先能够提供跟用户更加流畅的自然语言的交互,同时它又是最懂中式烹饪的忠实的助理,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够提供主动化的个性服务,所以这样的产品才能为用户提供情绪价值。”周海昕表示。

进入2024年后,大模型对智能终端渗透速度与渗透能力正在进一步提速。仅从家电品类来看,目前就已经有电视、空调、冰箱等多种单品都已经接入AI大模型,包括海信、长虹、TCL、海尔等家电厂商,也都发布了自家的大模型产品,可以预见的是,家电厂商走上“大模型”之路才刚刚开始。虽然相比AI手机、AI PC的脚步稍慢,但AI家电也很快将会成为整个产业共同发力、重点关注的领域。(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作者/邓剑云 编辑/钟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