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学生诬告老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理说,师生关系应该和谐。老师管理要严格,学生要听老师的话,才能有所进步。可是在现实中,却没有那么理想。古代教育比较理想化,有一种集权主义风格,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要听老师的话,不能和老师顶嘴,也不能质疑老师,甚至要给老师当仆人,伺候老师,才能学到真本事。孔子的一些弟子给孔子当家奴,长期伺候他,才获得了他的很多学问。后来有了科举考试,老师教学生写文章,以后要让学生参加科举考试。学生一旦考中,就可以做官,享受体制内的好处,甚至世世代代享受荣华富贵。在如此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不敢怠慢,一定要尊敬老师,甚至要和老师签订生死合同。学生在跟着老师学习期间,如果被老师惩罚,想不开自杀了,老师不负任何责任。在如此的严格约束下,很多学生字迹清楚,背诵用功,写文章也很漂亮。而到了现在,这种教育方面的集权主义风格被完全摒弃,采用的是西方的教育风格,要老师和学生平等,甚至要老师和学生交朋友,老师不能体罚学生,不能打骂,也不能让学生伺候。如此一来,学生的地位就提高了不少,而老师的地位似乎降低了不少。

很多学生处在未成年阶段,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就要凸显自我,甚至要在学校称王称霸。而很多家长溺爱孩子,认为孩子说的都对,而老师说的却是很片面的。甚至有的家长看了几篇教育类的文章或短视频,就认为自己懂教育了,甚至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教育和老师,认为很多老师道德水平都不好,要自己的孩子防备道德品质不好的老师,还要处处质疑老师。如此一来,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矛盾就会升级,孩子有时候并不会说实话,而是会诬告老师,即便诬告之后,孩子未成年,也不会承担很大的责任,甚至在诬告之后,家长偏袒自己的孩子,质疑老师,甚至要到学校和老师理论,和老师打了起来。如此一来,尊师重教的风气荡然无存,而老师的地位也就一落千丈了。

老师这个群体付出的是脑力劳动,挣的工资并不多,但是老师要是经常办辅导班,就会被家长诟病。有一两个道德品质不好的老师,影响非常恶劣,甚至让某些家长产生了心理阴影,让某些家长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也让某些学生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当家长和学生戴着有色眼镜,看老师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大的误解。学生诬告老师的事情并不少见,只是没有被媒体发布出来。在文革期间,学生举报老师,诬告老师的现象随处可见,以至于老师受到了批斗,而诬告的学生却获得了一定的荣誉。到了现在似乎又出现了那样的情形,学生诬告老师,弄得老师受到的损害很大,而学生却不负什么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些地方有明显的官僚主义倾向,有虚伪的官僚政治存在。倘若一个学生诬告老师,说老师体罚他了,体罚严重,举报之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会让老师停职,查明事情再做理论,甚至不问青红皂白,直接开除老师的职务,让老师自谋职业,只是顾全了教育主管官僚的面子,却让老师承担了不该承担的责任。如果法律规定,诬告者要负法律责任,不管年龄多大,都要接受法律的惩罚,那么诬告老师的学生将会减少甚至消失。但是法律比较宽松,认为未成年的孩子说话比较真实,不存在诬告现象,却忽略了人性的邪恶,也忽略了孩子接受的不良文化刺激。倘若一个女生诬告男老师非礼她,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会掀起很大的舆论波澜,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会主动让老师停止接受调查,甚至公安机关要介入,要控制媒体,不让媒体把这件事情报道出去。如果这个女生一口咬定就是某位男老师非礼她,又没有证据,那么这个男老师很可能将会失去教师的工作,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官员却毫发无损,政府部门的官员也会毫发无损,甚至只是当成了一个笑话。

官僚系统内部的官员会顾全自己的面子,会使用“丢卒保车”这一招。在遇到学生诬告老师事件的时候,他们为了平息舆论,就要让老师停职,甚至直接撤职,算是给舆论一个交代。而舆论导向一般情况下并不一定正确,很容易被学生的诬告带乱了节奏,甚至与事实严重不符。而官僚系统的官员们,会顾及自己的面子,也会顾及整个教育体制的面子,先让老师停职或者撤职,后面再去调查,而调查的结果一般都会不了了之。因为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捂盖子”,不让事情发酵,甚至要提上礼物到学生家里去探望,即便明明知道学生诬告,也要让老师停职,而不会追究学生的责任。或许,这就是法律的虚妄以及官僚主义的表现,也是官僚体制虚伪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各种文化的影响下,尤其是互联网文化的影响下,学生变得并不是那么单纯了,尤其是一些中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人格,有独立的思想,却并不一定走正道。当他们诬告老师的时候,以为维护了自身的权利,实际上已经形成了犯罪,却因为年龄关系,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那么到底是谁的罪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