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北师大研究团队的预测,随着出生人口下降、生源减少,到2035年,全国或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教师过剩。这一预测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教育该如何提前布局,教师又如何保住“铁饭碗”?

在近两年“从教热”的带动下,“师范热”也持续升温。然而,2023年的情况却有所变化,多地教育部门要求控制高校教育类专业的新增布点。例如,四川省明确严控教育学专业新增布点,非师范类高校原则上不再新设教育类专业;山东省也指出教育类专业原则上不再新设,且高职(专科)原则上暂不新增小学教育类专业点等。从数据来看,普通本科院校教育学门类毕业生数量以及普通专科院校教育与体育大类专业毕业生数量,在近五年都持续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乔锦忠团队曾用模型预测,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数先短期缓慢上升,在2024年达到高峰约1.46亿后,将呈现加速下降趋势。学龄人口的减少,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部分幼儿园、小学的生存,随着学校数量减少,师资配置也会相应改变。

到2035年,全国可能会出现约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教师过剩的情况,其中小学教师需求量过剩较大,初中教师则先短缺后过剩。

那么,“教师过剩”的预测结果一定准确吗?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虽然现在难以确定其准确性,但总体而言,随着人口数量减少,未来一段时间教师数量可能会显得过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重庆市沙坪坝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向斌也指出,教师转岗的可能性虽会进一步增大,但并不意味着教师绝对数量下降或总体过剩。实际上,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还存在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音乐、体育、美术等综合素养类师资缺口较大。

面对这样的形势,教育需要提前布局。首先,现行的教师培养模式需要调整,不仅要解决数量问题,更要提升质量,增强教师的自主性以及带领学生开展活动的能力。其次,从中长期考虑合理设置教师岗位,避免出现某些学科教师过剩,而某些学科教师短缺的情况。同时,还要重视教师的更替问题,避免出现教师年龄断档,尤其是音、体、美等小学科。

对于高校而言,在教育类人才培养中,应扩大音、体、美、劳、通用技术、学前、托育和特教等学科的招生人数,减少文化科目招生计划,以适应现行师资供给存在的结构性缺编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学生们,如果真正热爱教师行业,仍然可以选择报考并从事相关工作。毕竟,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只有真正热爱,才会比别人做得更好,也更不容易被淘汰。

至于能否通过将大班制变成小班制来解决教师过剩的问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不能仅仅为了解决教师过剩而改变班额设置。班额大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发展不均衡,要实现减小班额,首先要促进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

此外,教育经费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小班制和小规模学校的经费成本相对较高,各地能否相应增加投入也是一个挑战。学校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而非单纯为了解决教师过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人口变化给教育带来了挑战,但也为教育的优化和提升提供了契机。教育部门、高校、教师以及学生都需要共同努力,提前布局,积极应对。教育部门要合理规划教师岗位,高校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而学生则要基于热爱和自身能力做出理性选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变化的形势中,为孩子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让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尽管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只要我们积极应对,就有可能将挑战转化为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