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种建筑工艺叠加下,呈现出具有闽南红砖印记的金沙书院大门

土黄色纹理粗糙的夯土外墙,具有隔热保湿、降噪、防辐射的多重性能;经过闽南传统煅烧工艺焙烧的红砖在外墙上渐变排列,从下到上颜色由浅入深,仿佛升腾跳动的火焰……近日,金沙书院在厦门海沧正式落成。这座承载着悠久历史的书院,以全新的姿态和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除了金沙书院本身的历史及文化价值,由建筑大师王澍操刀设计的金沙书院建筑工艺本身也值得关注。

“这家书院的建筑结构和光影也太美了吧!”周末,不少市民前来金沙书院拍照打卡,并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个人写真笔记、参观后的审美感悟等。夯土墙、红砖、条石、木头、竹子和三合土等自然原生材料的组合,书院巧妙地将闽南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让整个空间都充满趣味,既“高大上”又“接地气”。

闽南民居遇上现代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沙书院凸显“重山叠院”设计风格

王澍,国际顶级建筑大师,普利兹克建筑奖(建筑界的诺贝尔奖)首位中国籍得主。在设计金沙书院时,他脑海中隐隐浮现“重山叠院”四个字,并以此为设计概念,回应海沧的山海与闽南红砖厝宅院形制。

从概览图上可以看到,在海沧区东南航运中心、海沧区政府等现代风格明显的建筑风貌之中,金沙书院这抹闽南古厝的红,仿佛印在现代画轴上的一枚红章,开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在设计之前,王澍考察走访了多处闽南传统民居。具有宋代遗韵的双曲面,屋顶上形为鲲鹏展翅的燕尾脊,房梁处的木构犹如翅膀的骨骼……种种精妙细节,让王澍在欣赏的同时,开始思考如何将闽南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我希望大家在金沙书院的每一处角落,都能找到与闽南建筑的某处似曾相识的感觉”。

然而,出现了一个困扰王澍的问题:闽南民居的美在于“小”,而金沙书院最终的用地面积为14768.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4450.12平方米,怎么将其在放大的同时又不失美感呢?

试样、实验、做高质量的原创样本。“金沙书院整体设计‘以古出新’,融入山体、海浪等多重联想,让整体建筑融入远山与城市。”王澍在分享会上给出了答案。

在工艺上,选用夯土、红瓦、红砖、原木等传统建筑材料,采用梁柱、斗拱、飞檐、漆艺等传统建筑技艺进行重构,在整体结构上以四重院落作为主体形态,形成高低起伏的五重连绵屋脊,形如海浪与群山。

在施工中,金沙书院项目所有特殊工艺都需要经过小样—大样—工程样板—主楼施工等几个步骤,各类特殊工艺需经过团队认可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此外,在实用性上,王澍提倡书院除了传承文化价值,在不开放的时候,也要最大限度为居民提供城市生活的空间。

“我在设计的时候,就会设想这个建筑里会发生什么事儿,然后你就设计一个空间,等待这件事情发生。”在王澍的设计蓝图中,广场上的窗台加了足够宽度的横木,市民路过这儿可以把它当作桌台喝喝咖啡;人们可以在屋顶的露台远眺山海,也可以在宽阔的长廊茶歇、游憩,前面的广场也能承办不少市民文化活动——

正如他设想的那样,在6月21日书院开放之后的周末,书院举办了漆画展、戏曲沙龙、儿童朱砂启智的“盥洗礼”、两岸儿童共绘百米长卷等活动,让建筑“活”起来。

空杯心态完成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干不了!完全干不了!这些要求想达到,你们自己干吧!”

2020年的春天,饶先俊在洽谈室里听到甲方传达对夯土墙、条石、木纹肌理清水混凝土等特殊工艺的施工要求,干了10多年建筑的他只觉得是天方夜谭。

心生退意的饶先俊走出门的时候完全没想过,自己还会和金沙书院这个建筑项目再有什么交集。

金沙书院外墙大面积的条石砌体,按王澍的要求,石材外露面面层凹凸质感要控制在1厘米以内,并保持凿痕硬朗的感觉。

几天后,饶先俊再一次收到邀约。“他们有一句话打动了我:‘不管以前你有多少经验,现在开始你得以空杯心态来学习交流。’”饶先俊说。

于是他放下畏难和排斥心理,成了金沙书院项目特殊工艺技术负责人,开始潜心研究技艺。

“一开始我们打出来的石头面层凹凸质感都是2至3厘米,完全到不了1厘米的标准,报废了好多材料,几乎没有工厂敢接活。”现今再回看当初令他彻夜难眠的“卡脖子”制造难题,饶先俊在越过了这重关卡之后讲述起来只有满满自豪,“既然花了这么多代价,我们必须得把它做出来!”

饶先俊和团队成员一起上阵,用手掌抚、用耳朵听、用镜头录,潜心感受石头的“脉搏”,努力把间距定位、敲击力度、打凿工具等变量控制好,用科学的方法把“不可控”变成“可控”。

在一次次拼尽全力达到要求的过程中,饶先俊团队经过日日夜夜的苦恼、试验、切磋、琢磨,在金沙书院竣工的同时,收获了7个实用型专利。

和王澍老师的合作已经完成,但在施工过程中收获的经验和技法,却永久地留在他们身边。

“加压合并夯土墙解决夯土裂缝问题、木纹肌理清水混凝土配比……可以说,这是我职业生涯遇到的最大一次挑战,但是收获也是最多的。”饶先俊表示。

一处处建筑工艺上的挑战与完成挑战,成百上千场失败又成功的试验,一次次心态的打击与重建,最后,天才设计与卓越团队双剑合璧,成就了金沙书院这座文化交流传播与建筑艺术审美兼具的文化综合体。

“点赞”“在看”“转发”

大伙儿互相提个醒~

编辑:方锐

二审:王庆平

三审:庄梅芳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