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取得好成绩,这对娃的未来,是有深远影响的,但是,孩子的心态,学习氛围等都会影响到分数,尤其上初中后,是否住校,都会对成绩有一定的影响。

初中班主任提示家长们,初中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思想还不太成熟,很容易产生偏激的心理。所以,要按照孩子的性格来决定,是否让他们住校。

有的娃活泼好动,适应能力强,那就可以考虑住校。但有的孩子心思敏感,不喜欢新的环境,送去住校后,孩子感觉父母不要自己了,内心也会有很强烈的挫败感,更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来,这样的情况,就不建议住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中班主任认为,关于“孩子住校,还是走读”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家长要结合多方面去做决定。

如果学校的环境好,伙食也不错,那是可以考虑让孩子住校的。还有就是学校的风气要好,因为有的孩子可能不爱学习,在宿舍受到影响,可能就给耽误了。

孩子中考过后,很多家长才恍然大悟,住校和走读是不一样的,后悔也晚了。

你可能觉得,住校和走读,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表面看起来一个在家,一个在学校。但其实,其中的影响,可不是这么简单的,差距特别明显

差距一:学习环境方面的差异

住校的学生在放学后,就要认真地静下心来学习,因为吃完饭,就是学习的状态了,很少有在一起疯闹的情况,宿舍的管理员老师,会严格的看管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读生就不一样了,他们放学后回到家,可能会和父母出去吃饭,或者想着和小伙伴们玩耍,没有太多的时间专心致志的学习、写作业。所以,如果孩子住在学校里成绩一般,那就考虑让他们走读。

有的家长工作忙碌,回到家又抱着手机玩个不停,甚至对孩子不管不问。还带他们出去应酬,这种情况,还不如让孩子住校了。

如果父母能做到每天督促,对娃学习上提出的问题,及时地给予解答,这样可以考虑走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读的优势是,可以及时发现孩子情绪上的波动。

比如说娃在学校和同学、老师发生了矛盾,家长能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不至于发生校园欺凌等严重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读,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营养,在家里,会按照孩子的口味来给他们做好吃的,学校食堂就很难做到,因为众口难调。

差距二:住校的好处是,提升孩子学习效率

首先,住校的娃,时间管理会更精准,因为他们已经养成了固定的习惯。在学校和同学一起学习,吃饭,到了规定时间,就要休息

回到家里,可能会因为父母拿着手机各种响动,影响学习。孩子也会有依赖性,不想自己收拾房间,在父母的督促之下才会学习等等。

住校生看到别的孩子都在学习,他们也没有手机和电脑这些电子产品,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走读生在上学、放学路上耗费的时间比较长,即便是学校周围住,每天也要通勤。

住校的孩子在学校里能享受到图书室阅览,查找资料更加方便,有弄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及时的问老师,或者是问身旁的同学。

而且,住校学生的作息时间比较稳定,不会因为一些生活琐事受到影响。

还有,住校生的好处就是带不了手机,能按时休息,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所以,如果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是住校的,那就可以考虑住校,因为宿舍管理挺完善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家长没时间照顾孩子,也可以考虑住校,因为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孩子认真的学习,也能有同学一起交流。

初中班主任发现,走读生和同学的关系都相处融洽,因为接触的范围有限,不是天天住在一起,闹情绪的时候也少。

说到底,住校和走读之间,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还得看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辩证的看待。

住校生睡眠质量可能无法保证,因为住宿的孩子特别多,情况也不同。遇到有的孩子打呼噜、说梦话,可能睡眠就会受到影响

但孩子住宿了,能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自己洗衣服,自己睡觉以及自己安排好学习时间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父母在孩子的身边,一日三餐和日常生活都会提前安排好,学生只需要专心学习就可以了,走读生可以利用晚自习以外的时间,报一些校外补习班,有效地提升成绩。

住校的孩子性格不一样,作息时间也不同,白天学习本来就很疲惫了,如果晚上休息不好,很难保证第二天的学习状态。

如果孩子的性格孤僻,不喜欢住校,也无法融入集体生活当中。那么,就要考虑走读了。

枕边育儿寄语:

住校和不住校,看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也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商量来做决定,家长不能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强迫孩子听从自己的安排,要看他内心的想法。只有适合与否,站在各自的角度进行分析,选择娃喜欢的方式,结合家庭的实际情况来选。你家的孩子,选择住校还是走读,各位家长是什么样的看法呢?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