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营商环境不只是彰显地方发展氛围的“软实力”,而且愈发成为提高市场主体生机活力、提升地方综合竞争力的“硬支撑”。如何有效优化营商环境?山东在全国自然资源领域率先推行建设项目用地选址“多评合一”,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启示,那就是围绕服务对象需求,在营商环境上多做、做好“加减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市场主体、还是基层群众,他们既是行政审批事务的服务对象,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站在服务对象立场思考优化服务流程、改善营商环境,首要的第一套“加减法”,就是“减”去冗余环节流程、“加”上优质配套服务。比如,山东针对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审批,将之前建设单位需要分别办理的两个许可事项,合并为一个事项;将多个论证事项合并为一个事项……通过大刀阔斧“做减法”,能合并的合并、能取消的取消、能压减的压减,减少申请材料、压缩审批时间。与此同时,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实景三维重大项目选址决策支持系统”,在提升服务质量上“做加法”。这样的“加减法”做下来,对于服务对象来说有效化解了办事过程中的繁琐流程,既提升了办事效率、还减轻了负担。而对于职能部门来说,则提高了服务职能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切切实实为优化营商环境加了分。

压减9项申请材料,压缩20个工作日审批时限……“能合并的尽量合并、能取消的取消、能压减的尽量压减”,为建设单位至少压缩了50%的办理时间、降低了30%以上的制度性成本,还体现出优化营商环境的另一套“加减法”,在积极主动求新求变上多做“加法”、在“依葫芦画瓢”等消极应对上多做“减法”。率先推行“多评合一”、助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山东的做法体现出积极主动的改革思维。相关部门没有坐等上级部门的指示,也不需要服务对象反复的“吐槽”和“催催催”才改良流程,而是主动识别问题、迅速解决困难,多以自我革命挖潜力、找差距。这种极具前瞻性的改革思维,对于营造优良营商环境尤为关键。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说到底就是要把改革作为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谈及改革,势必涉及利益的重新分配和模式的破立变革,需要在“算大账”上多做“加法”、在“算小账”上多做“减法”。什么是“大账”?就是如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整体营商环境质量水平;什么是“小账”?就是部门利益、个人得失。山东在自然资源领域的改革实践,不仅优化了行政审批服务效能,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服务对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这样的“算账”就是“算”得值、这样的“加减法”就是做得好。

作为经济大省,山东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作出了很多有益实践,在全国自然资源领域率先推行建设项目用地选址“多评合一”只是其中的代表和缩影。优化营商环境多做“加减法”、做好“加减法”,让“加法”和“减法”有机辩证发挥最佳功效。面对营商环境建设取得的可喜成绩,我们期待山东一如既往保持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为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优化贡献更多“山东经验”。(文/鲁于)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