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中国是基建狂魔,除了总里程和时速惊人的高铁、横跨悬崖峭壁的各种桥梁、以及深入城乡各处的道路网络,在2018年10月24日,一个震惊世界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也正式通车了。

港珠澳大桥的诞生直接产生了至少五个世界之最,让全世界人民都羡慕极了。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个新的世界之最的诞生的背后,其实也隐藏着总工程师林鸣不为人知的艰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我们其实并不完全掌握许多关键技术,和以往的许多次中外合作一样,掌握核心科技的外国工程师总想大捞一笔,但总工程师林鸣和团队一如既往没有妥协,而是开启了独立自主的道路,最后狠狠打脸外国厂商。

港珠澳大桥有什么特殊之处?

要探究港珠澳大桥的特殊之处,首先让我们来总览一下它的壮阔雄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座壮丽而宏伟的工程,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震撼的形态,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的一大奇迹。

它坐落在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带,跨越了浩瀚的伶仃洋海域,将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紧密相连。从高空俯瞰,大桥宛如一条巨龙蜿蜒在碧波荡漾的海面上,连接起两岸三地,将珠江三角洲的繁华与活力紧密地串联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港珠澳大桥的形态设计独特而震撼,它采用了桥隧结合的方式,全长约55公里,其中主桥部分长达29.6公里,这一长度使其成为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没有之一。

而大桥的桥塔则采用了独特的艺术构想,结合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如“中国结”、““白海豚”和“风帆”等,展现出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美感,看来中国的工程师不仅有技术,还有审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桥的中间部分,还巧妙地设置了一段长达6.7公里的海底隧道。这段隧道穿越了繁忙的伶仃洋航道,为船只提供了便捷的通行通道,同时也保护了海洋生态环境和珍稀的中华白海豚。

当车辆行驶在海底隧道中时,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海底世界,这种独特的体验让人不禁感叹人类的智慧和勇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这段独特的隧道,当年难住了我们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让外国公司对我们狮子大开口。

海底隧道之难

其实,以往修建跨海大桥时,我们也有海底隧道的经验,比如杭州湾大桥的海底隧道青岛胶州湾大桥,但其海底隧道的长度都不超过5公里。要知道,在海底修隧道可不像陆地上那么简单,其每增加一公里,甚至只是几百米,难度都是呈指数级增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港珠澳大桥建成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就已经拥有了成熟的海底隧道修建技术,比如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是位于日本津轻海峡的海底铁路隧道——青函海底隧道,于1983年建成,全长有53.85公里。

但我们修建港珠澳大桥时,总工程师林鸣结合修建海域的地理情况,提出了要运用当下最先进、最稳固的“外海沉管隧道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当时,我国采用过外海沉管隧道技术修筑的海底隧道,全长加起来才不过4公里,要一口气连续修掉超过六公里的隧道,对我们来说还是需要突破的。

荷兰公司狮子大开口 林鸣硬气对抗

这一技术,在当时的中国还属于空白领域,全球范围内真正掌握其精髓的,仅有少数几家外国公司。面对这一前所未有的挑战,林鸣肩负起了这项重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事情的进展并不如想象中那般顺利。林鸣带领的团队在考察全球桥梁工程时,亲眼目睹了外国公司在沉管安装技术上的优势。在韩国釜山,他们遭遇了外国公司的傲慢与轻视,对方不仅拒绝了他们的参观请求,甚至用嘲讽的口吻拒绝了技术合作的可能。

于是,林鸣开始尝试与一家荷兰公司合作,但对方却胃口大开,要价15个亿,要知道,当时整个项目的预算才6亿元,这让他们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就说,接受不了价格的话,我给你们唱首祈祷歌吧,就那么傲慢。”

林鸣回想起那段谈判,仍然感到心酸。

面对15亿元的天价技术转让费,林鸣没有让步,他深知,这样的合作不仅成本高昂,而且无法真正掌握核心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经历,无疑给林鸣和团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打击,但正是这样的挫折,更加坚定了他们自主创新的决心。他们明白,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挺直腰杆,赢得尊重。

自主研发 自力更生

于是,林鸣带领团队开始了艰苦的自主研发之路。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技术难题,要在深海50米处,将重达8万吨、长达180米的钢筋混凝土管精准对接,形成长达6.7公里的海底通道。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壮举,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仅需要精确的计算和严密的规划,更需要高超的安装技术和稳定的施工环境,然而,严苛的外海环境和地质条件使得施工风险不可预知。

仅仅是第一条沉管,林鸣就和团队在海上整整盯了96个小时,但好在第一节成功安装,但等待他们的还有32节情况不一的沉管,每次尝试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沉管安装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海底基槽异常回淤,和边坡滑塌等等严重问题,这种情况是他们此前从未遇到过的,如果不先清淤,基槽不平整,安装后的沉管容易出现问题。

每次完成一节任务回到家中,大家都像经历过死里逃生一般,巨大的心理压力让许多人都几近心理崩溃,林鸣更是暴瘦40多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中国人正是以这种豁出一切的精神,完成了许多外国人攻克几十年甚至没能攻克的课题,林鸣和团队成员都坚信这一点。

终于,2017年5月2日,最后一节沉管最终完成的那一刻,在场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兴奋地欢庆鼓舞,但林鸣却精益求精地在等待最后的偏差结果。

最后的结果是偏差16公分,是在标准范围内的,这相对于整个庞大工程来说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林鸣却表示不行,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要求,更是对全国人民的交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他紧急召回了甚至已经买了机票回家的工程师,将一个重达6000多吨的沉管重新调起对接,又是42小时不间断高紧张的工作,但好在结果是好的,最终的误差缩小到了2.5毫米。

有林鸣这样的大国工匠,我们何愁中国工程不牢固、不可靠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港珠澳大桥的震撼之感,不仅来自于其宏伟的规模和独特的设计,更来自于它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它不仅是中国交通建设史上的里程碑,更是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呕心沥血的精神,支撑着我们不断攀升科学技术的高峰!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参考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