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4月10日,为国家、为人民奋斗一生的老革命家陈云同志在北京病逝,由于走得匆忙,陈云来不及留下太多遗言,治丧小组询问陈云的家人,该如何处理陈云的遗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属遵照陈云生前心愿,回答道:“爸爸曾在火化协议上签字,他是赞成火化的,遗体火化后,骨灰就撒在八宝山公墓青松下吧。”

陈云来自静谧温婉的江南水乡青浦,性格像极家乡的美丽风景,厚重温柔又不失力量。

陈云小时候的生活很是艰难,在好心亲戚的资助下才勉强上了私塾,考上小学后,陈云遇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贵人”——恩师张行恭。

张行恭眼界开阔、思想开明进步,性格谦虚有礼,陈云在他的教导下,不仅走上革命的道路,也成长为一位谦虚有礼的君子。

陈云在上海和毛主席相识,第一次见到主席的时候,主席身穿一身长袍,背着雨伞和布包,手里拿着一本诗词精编,给陈云留下“书生”的印象。

随着两人相处得时间越来越长,毛主席在军事上的天赋深深震撼了陈云,陈云才意识到,眼前书生模样的青年,要比自己想象的更厉害。

延安时期,陈云已经成为了中央领导人的一员,依旧认为自己存在很多不足,为此,陈云找到了相识多年的老友毛主席,询问主席该如何少犯错误或者不犯错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听懂陈云的来意后,不慌不忙地点燃一根烟,笑着对陈云说道:“陈云同志,思想方法比工作经验重要,担心自己犯错误,就多学学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主席这句话对陈云的影响很大,从那一天开始,陈云阅读大量哲学书籍,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书籍,即便到了晚年,陈云依旧走在研究哲学的道路上。

多年的学习经验让陈云总结出15个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15个字后来也成为我党展开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来到经济阵地上,主抓新中国的经济发展,由于多年战乱的影响,我国的经济状况一塌糊涂,如何尽快恢复生产秩序,保证国家经济稳步向前的发展,成为陈云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

长年高强度的工作,让陈云患上严重的心脏病,从1959年开始,陈云就进入了一边休养、一边工作的状态,即便如此,陈云依旧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

1977年邓公复出后,陈云全力辅导邓公,领导全国的改革开放工作,积极改善国民经济。

陈云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95年4月10日,在北京病逝,中央在第一时间成立治丧小组,安排陈云的后事。

由于陈云走得太匆忙,没来得及留下什么遗言,治丧小组只能询问陈云家属的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云的后人站出来说道:“爸爸曾在火化协议上签字,他是赞成火化的,遗体火化后,骨灰就撒在八宝山公墓青松下吧。”

4月17日,陈云的遗体被火化,天安门、人民大会堂、各省市自治区等机关单位都降半旗,送别了陈云最后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