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时风

同样作为交流工具,普通话普及固然重要,而方言作为文化艺术,也应被保护,二者并不矛盾。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浙江、江西、福建等地教育和文化部门倡议:做好方言的文化传承,号召家长和孩子在课后校外多用方言交流。厦门教育局还针对不同学龄段学生特点,指导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闽南话相关教学及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言,是一个地域的特色,是一个地区独有的文化精粹,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国宝贵文化的一部分。

著名作家王蒙曾说:“一种语言并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且是一种文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群,是一种生活的韵味,是一种奇妙的风光,是自然风光也是人文景观。”

方言是鲜活的。在各种方言中,各具特色的语音、音调,丰富形象的词汇、表达,常常可意会而难翻译,传递着一方水土的烟火气。那些陌生的腔调与接地气的俚语,也往往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反差感和幽默感。

其实,在影视剧里运用方言并不是什么新鲜事。《闯关东》里的山东话、《外来媳妇本地郎》里的广东话、《美丽的大脚》里的陕西话、《千里走单骑》里的云南话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些台词成了口头禅和流行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方言作为汉语的地域变体,蕴含着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历史沉淀。通过家长和孩子的日常交流,方言得以在家庭中传承,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和弘扬地方文化,也是对中华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尊重。

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实践的过程。孩子在学习和使用方言的过程中,能够锻炼自己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也能激发孩子的语言学习兴趣,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普通话。

家长和孩子课后校外多用方言交流的倡议,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积极传承。我们应该在保护和传承方言的同时,推广普通话,实现方言与普通话的和谐共生。

文章最后,附一首打油诗作为结尾:

各地方言都是宝,

南腔北调惹人笑。

保护方言要趁早,

传承文化离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