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展全域环境整治行动中,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坚持“点上发力、面上突破、全面攻坚”的工作思路,从群众最关心的“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经营秩序、人居环境、城乡环卫”五个方面入手,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推动全县主要道路两侧和公共区域市容环境整治,让城乡环境面貌焕发“新风采”。

高站位谋划,推动全域环境整治

6月5日,长丰县召开全域环境大整治工作调度会,要求县、乡、村三级联动,同频共振推进全域环境整治工作。

副市长、县委书记李命山,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孝鸿,县委副书记江浩等领导高度重视,先后召开环境整治专题工作会议,并多次带队深入一线督导检查,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包联县领导也多次深入包联乡镇(区)督导推进,形成高位推动、上下联动的局面,进一步掀起了全域环境大整治的热潮。

“前期这里有乱堆垃圾现象,督查发现后立即进行整改清理。”在义井镇徐巷社区合淮路边上,村党支部书记陈苏娟看着现在干净整洁的道路两侧说,“现在进行平整绿化,并安排专人定期保洁,确保不反弹。”

义井镇党委书记徐志炜坦言,在义井镇19个行政村(居)均实行镇干部包联到村、村干部包联到组,人人有任务、个个有网格,做到干部带头干、村民跟着做,持续营造环境整治齐抓共建氛围。

与此同时,义井镇还围绕无积存垃圾、河塘沟渠干净、无农业生产废弃物、无乱堆乱放和乱搭乱建、没有无功能建筑和废旧广告牌、群众环境卫生不良习惯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开展村庄“七星”评比。

高效能推进,创优环境民心安

全域环境整治行动以各乡镇、村(社区)为落实主体,县级有关部门落实行业管理责任,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实现全县“一盘棋”,推进全域环境整治。

变堵为疏,让环境更美丽。随着下塘镇产业集聚,人口增长,合水路两侧流动摊点骤增,严重影响道路环境和交通安全。连日来,下塘镇结合全域环境大整治,规范经营秩序,为1400余户小摊小贩“找家”,统一规划场所,满足群众需求,让商贩有生意。“现在政府统一安排,不仅环境好了,我们也安心,做起生意更顺心。”摊户王云说。

为确保整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县文明办、县城管局等部门每天均开展环境整治情况督查,将督查情况、问题及建议报送县委督查考核办。另外,建立了问题回访销号制度,对已完成整改的问题进行销号处理,确保问题不遗留、不反弹。自全域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截至6月26日,全县15个乡镇(区)整治317次,其中整治出店经营865处,乱堆乱放1726处,清运建筑垃圾约69吨。

“在6个月的全域环境整治中,将重点围绕城镇建成区、道路沿线、自然村庄3个方面,合水路、合淮路2条主线。”长丰县城管局副局长姚海泉表示,为确保整治顺利推进,制定了长丰县全域环境整治行动方案、深化“门前三包”责任制方案、全域环境整治标准清单,明确了整治范围、工作标准、时间节点等具体标准和要求,为整治行动提供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并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整治行动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暗访督查。

全方位清“死角”,实现整治“大合唱”

连日来,在庄墓镇金桥社区,村干部紧盯卫生责任路段、公共场所、田间道路等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组织村民清“死角”、扫“盲区”、破“难点”,全方位进行环境卫生大扫除,彻底整治乱堆乱放、乱排乱倒等乱象。

村党支部书记刘娇表示,村里还利用微信群、广播等载体,大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家喻户晓,奏响了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大合唱”。

在攻坚阶段,长丰县实行“当日督查、当日反馈、次日整改”的日报制度,强化督查指导和整改落实。结合人居环境整治、清洁家园行动,大力开展“五清、一改、一利用”工作,与城市社区居民及单位签订市容卫生责任书,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契合“美丽庭院”评比,要求村居干部带头开展环境整治,示范引导村民参与环境整治行动,进一步引导群众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秩序。

如今,长丰县全域环境整治逐步实现由治标向治本转变,由清脏向治乱转换,构建“全县动员,全民参与,全线出击,全域整治”新模式,城乡环境发生显著变化。

“环境整治贵在坚持,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姚海泉表示,下一步,长丰县将继续通过建立健全常态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在查漏补缺、固强补弱、改进提升上下功夫,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全域环境整治不断向精细化、科学化、常态化迈进。(杜刚 徐丙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