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县城已被纷至沓来的游客挤爆了。山西的一座宝藏级县城,却还在优哉游哉地过日子。

代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忻州市。作为雁门关内最后一座城,古人出了代县就到塞外。尽管几度历经战火,这座县城的大体结构依旧安然。现今县政府所在地,正是明清时期代州衙署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夕阳里的雁门关。(图/图虫创意)

穿过又高又大的城门洞,你仿佛到了中国古代县城的“样板间”。建筑史学家梁思成称它为“一座规划得极好的县城”。该有的城墙、城门、钟楼、鼓楼等防御标志建筑一个不差,个别还是中国的顶配。一两个小时的步行范围,能遇到三座国宝级文物。

更难得的是,这里的古建筑没有被孤立在景区栏杆里,而是活在当地居民的日常里。怪不得世界旅行指南《孤独星球》把代县称为“山西最后活着的古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古装剧的人,咋能错过这里?

你不一定亲身到过代县,但90%听过这地方。

代县始建于西汉年间,电视剧《美人心计》中,刘恒的属国“代国”就是这里。《水浒传》里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后,一路逃到代州雁门县,与金翠莲的父亲重逢。小说所写的“代州雁门县”,也是代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代县雁门关长城景区敌楼户牖建筑。(图/图虫创意)

这座小到公交都没有的县城,几乎每条大马路都有点说头。去代县Citywalk,就像玩“回忆杀”(影视剧版)连连看。上个路口写着“季唐砥柱”“勋屏三京”的牌坊,是唐末节度使李克用所建;下一个牌坊写着“忠武”二字,是专门为北宋名将杨业所立。

爱看古装剧的朋友,应该对这俩名字不陌生。李克用带领名将天团“十三太保”争霸天下,一时叱咤风云。杨业和他的儿孙则成就“杨家将”的英名,镇守边关近半个世纪,杨忠武祠、杨七郎墓冢也留在代县的东郊。

代县不光是名将之地,也是名关之所。“赵国门户、汉室要塞、大宋边防、朱明重镇,”占据这边境重镇绝对C位的,正是一座军事建筑——边靖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边靖楼在2001年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视觉中国)

这一州府级别的城楼,比山海关靖边楼、嘉峪关关楼都要高出十多米,堪称“万里长城第一楼”。楼上南北两侧高悬的“威震三关”和“声闻四达”两块匾额,并称“亚洲第一巨匾”,县城里老远就能看见。

如此雄伟壮观的楼台,在古代既是监察烽火的瞭望塔,又是指挥作战的信号塔。和平时,门洞大开,南北商旅熙来攘往;战争起,烽火联动,千军万马前仆后继。六百多年来,边靖楼与雁门关构成了纵深的军事防御体系,曾见证了1700多次大小战事。

与稳站C位的边靖楼不同,代县另一处“国保”,藏在县政府大院里。不用门票,也不用预约码,大摇大摆直进县政府后院,抬头即望见阿育王塔。周围除了鸟儿,没有其它喧扰,白塔和游人都能享受“体制内”的静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代县政府大院里的阿育王塔。(图/鱼小姐摄)

这座元代喇嘛塔,曾被梁思成称为“中国现存瓶状塔中比例最好的”。跟北京妙应寺白塔和五台山塔院寺白塔相比,这里的白塔的“肚子”确实显得没那么大。

细看刹座下围有砖雕圆柱,风格并非中国传统样式,更像是典型的西方建筑构件,没想到还是中西合璧的联名款

作为边境重镇,代县在历史上承载着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碰撞。而一座中西合璧的白塔,除了守护着传说中的舍利,同时也维护着多民族融合的和谐。

也许你在太原、大同甚至平遥都看过文庙,对这类“城市标配”古建产生审美疲劳。然而,你还是应该进去代州文庙去转一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代州文庙齐刷刷的孔雀蓝琉璃瓦。(图/代县政府官网)/下图:孔雀蓝琉璃瓦近景。(图/图虫创意)

代州文庙始建于唐朝,为华北地区现存最大的州级文庙,也是“国保级”。

从棂星门进到大成殿,琉璃瓦全施以孔雀蓝釉面,与山西芮城永乐宫的鸱吻同色。

晴天里,蓝调琉璃与蓝天相映,格外高级。文庙主殿内设八卦藻井,斗拱繁复,不惜工本。600个春秋里,听取了无数游人的“哇”声一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代县文庙主殿的藻井。(图/鱼小姐摄)

转到主殿后墙,你会惊讶地发现那里挂满锦旗。这些都是周边信众发来的“感谢信”,有的抬头直呼“孔老夫子”,还怪亲切的。

除了上述三处“国保”,古城内还有西城墙、西门瓮城、武庙、城隍庙、将军庙、州衙等文物遗存。数百年来,阿育王塔前依然供奉着鲜花,文庙里每年还是能看到莘莘学子,西门城洞傍晚时分车水马龙。

一座活着的古城,不单是古建文物活在政府机关的悉心保护里,还活在老百姓的日常里,留在大家的心坎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一趟雁门关,打通语文和历史

出了代县,去雁门关,就直接从历史剧“连连看”转场语文和历史的大型联考。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从战国到明代,雁门关南控中原,北扼漠原,成为内地与塞外、农耕与游牧的人文地理分界线。

站在巍峨的雁门关城楼上,当代游人望见的是“塞外”好风光,在古时戍边将士眼里却是死守的边疆战线。从战国时代的李牧、卫青、霍去病,到北宋的杨家将,都在这关隘留下赫赫战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雁门关长城。(图/图虫创意)

一座雁门关,见证了太多个人与家国的情感缠绕。南北朝的江淹在雁门关送心爱的人出关,感叹“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唐代诗人王昌龄遥望雁门关,写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千古名句。

走下山去,踏踏难以站稳脚跟的古隘道,才知“长城第一险关”之陡峭;摸摸青石条上的深邃辙印,更感车辚辚、马萧萧的铁关雄风。今兮古兮,一时难辨。

雁门关北门几公里外,存有“广武明长城”部分遗址,与雁门关分据一山的两面,可谓唇齿相依。由于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人工干预,广武明长城现存观感与北京八达岭长城迥异,颇有饱经风霜的战损味。

经历过战乱和常年的风化,这明长城目前仅余几公里的夯土墙和烽火台。猎猎风吹,总觉得烽火台上狼烟还在燃烧、垛口上万把箭弩闪着银光,甚至还能听到千军万马的喊杀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代县的白草口长城,属于广武明长城的一部分。(图/《寻美山西》)

除了深厚的历史感,雁门关景区里还有一处彩蛋 ——“萧峰跳崖处”。金庸迷不妨了解一下。

到了清代,长城内外统一,关隘的防御功能削弱,商贸交通日益发达。出关者的脸上不再有背井离乡的苦情,反倒充满闯天下的豪情。

《山西通史》记载:“除了并州,代州也是出商人的地方。”代州商人可说是晋商家族中的一支劲旅。他们走出雁门关,领着驼队踏上雁门古道,回来时则把商号开到了全国各大城市。

时移世易,雁门关下古朴的村庄,早已淡忘了曾经的繁华。那些远道而来的种子,却在代县这块土地扎下根来。如今代县是全国四大辣椒生产地之一。每到秋冬,代县境内,滹沱河两岸的农家屋檐下,都挂有一串串红艳艳的辣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雁门关十八弯山路。(图/视觉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县城,大宝藏

县域旅游火了后,越来越多人把旅行体验交给一个“小地方”。

像代州古城那样,因为地方小,聚集多个“国保级”文物,外地游客就是走路也能转个遍,免却长距离的奔波。

同样因为地方小,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更显浓郁——钟楼前广场上吃着一块钱一个的西瓜,看人们下棋唱K,别有一番松弛感。

逛累了,还能在街头巷尾品尝一番本地美食。跟山西其他地方不同,代县名吃是一道鱼。代县熬鱼做法有点复杂,新鲜的草鱼得先腌后炸,再用骨汤熬制两三个小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道鱼只有在重要宴席上才能吃上。现在,餐馆里就能品尝这汤浓肉滑的美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代县人民爱吃鱼的习惯,很可能是滹沱河给养成的。(图/图虫创意)

只可惜这鱼动辄三斤多,独自旅行者很难吃完。代州什锦烩菜、雁门过油肉,分量也不小。代县菜品主打一个分量大,管饱。

事实证明,仿佛历史、地理知识“压缩包”的小地方里也不乏大看头。爬上雁门关,穿越明长城,曾经语文、历史和地理的知识点都会向你飞奔而来。无论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是影视剧里的人物,不再是散乱的珠子,而能够彼此关联、互相启发。

像代县这样的古县城,别说全国了,就是山西省里也是“含量极高”。

例如,运城市新绛县(古称绛州)。明清时期,山西繁华之地有“南绛北代”之称,“北代”指代州,“南绛”即绛州。

遥望绛州古城,从西到东坐落着绛州三楼、绛州大堂、哥特式天主教堂以及唐代宝塔。这些融合中外特色的古建筑群,构成别致生动的天际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绛县天主教堂。(图/视觉中国)

又例如临汾市洪洞(tóng)县。“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数以亿计的移民之根,仍在这县城里生长。与当地的广胜寺相遇,梁思成和林徽因感叹:“国人只知藏经之可贵,而不知广胜寺建筑之珍奇。”

为什么说去山西旅游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因为要是以县城为尺度里,一个外地游人在山西的选择实在太多了。如果你在“网红县城”挤得心累,不妨去三晋文化的沃土里寻寻宝吧。

参考资料:

[1]走近雁门关,看千年长城的古今风华,山西新闻联播,2022-12-19

[2]闲云野鹤的我们,没想到这座山西小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已2300年!,B站,2024-01-07

[3]代县古城景区,代县人民政府官网,2024-06-03

[4]刘杰,代县怀古,2024-04-03

编辑:曾宝气,校对:黄思韵,排版:金色潮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