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导体要做强,除了并购,还要靠卷大卷强。”对于半导体产业该如何发展,湖杉资本创始人苏仁宏有自己的看法。

苏仁宏曾于中兴、华为从事3G技术研发,后又进入外资芯片公司主攻应用及市场;2009年,他加入苏州创投集团(现元禾)旗下一家做技术创新早期投资的公司,从此便开启了自己在半导体行业的投资事业;2016年,又创立了湖杉资本,专注于半导体投资。从通讯技术到半导体应用再到半导体产业链投资,尽管不断转换赛道,可他始终钟情于芯片领域。

湖杉资本创始合伙人苏仁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杉资本创始合伙人苏仁宏

6月20日,在张通社和张江高科联合举办的“聚焦国产新时代,赋能‘芯’质生产力”2024长三角集成电路张江论坛上,苏仁宏带来了《资本寒冬下的中国半导体发展与投资》的主题分享。他指出半导体行业正处于“资本寒冬”,并分析了行业的投资策略。在他看来,半导体正在遭遇所有行业都会遇到的周期性困境,但随着AI、新能源汽车等下游应用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整个行业将迎来新的机遇。

01

深耕半导体产业投资十四年

苏仁宏是半导体行业的一位投资老兵。他曾在半导体产业工作十几年,对半导体及下游通信、工业等行业有深刻的理解,因为热爱早期风险投资,他很早就选择了专业投资人这条路。

“我投资的第一家公司,就是半导体企业,那个时候的半导体投资市场比现在冷多了。”那是2010年,他还在华登国际,那几年同行听到他投半导体都诧异道:“这个行业在硅谷都没人投。”但苏仁宏预测,中国半导体在未来十年将有很多新兴技术出现,而这些技术都将依托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因此,他不愿随大流,而是选择继续投资半导体企业。

“10年前,张江半导体投资一年只有4起,其中就有2起是我参与的。”苏仁宏笑着感慨。在华登国际的那几年,他的投资成绩很出色,但爱折腾的他选择重新出发,于是在2016年创立了湖杉资本。

“湖杉资本至今已经投了50多家半导体公司。”据苏仁宏介绍,湖杉资本专注于半导体技术驱动下的早中期及成长期半导体产业链投资机会,目前,旗下管理基金6支人民币基金,合计资产管理规模近30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凭借对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发展的预判和在产业界的多年积累,湖杉资本的投资覆盖半导体、传感器、光电、电子材料及半导体装备与零部件、半导体技术驱动下的下游应用等全产业链。具体来说,在泛半导体材料设备及零部件领域有欧莱新材、晶湛半导体、卢米蓝、芯密科技等企业;在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功率器件、光电、传感器领域有敏芯股份、晶丰明源、泰凌微等企业;在制造领域有重庆万国;在模块、系统领域有英飞源技术和臻识科技。

值得一提的是,湖杉资本投资的不少企业已成功上市,如晶丰明源、敏芯股份、格科微、泰凌微、康希通讯、欧莱新材等。

02

资本寒冬是产业发展必须经历的周期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股权投资市场964支基金完成新一轮募集,数量同比下降43.9%;募资规模3530.28亿元人民币,同比微降5.0%,季度募资总量为近三年新低。

“现在半导体投资确实进入一个比较难的阶段。”苏仁宏认为,这和十几年前的情况有些相似。彼时,半导体设计公司不超过200家,真正有投资价值的公司“两只手数得过来”。

“资本寒冬是多方面造成的,一方面,经济发展没有之前那么快,进入低速发展期,所以行业的发展速度就降下来了;另一方面,IPO收紧之下,企业上市越来越难了。”提及为何会遭遇资本寒冬,苏仁宏分析道,“有些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势头不如以前,这可能是发展阶段正常现象或大环境的因素,也有可能是平台化、单一产品正在市场验证的原因”。

此外,行业内卷也是重要原因。“投资行业、半导体行业都很卷,在这种残酷的厮杀下,有些企业被淘汰是无可避免的。”在苏仁宏看来,资本寒冬是产业发展都要经历的周期。随后,他以汽车行业的发展举了个例子:“10年前,你会相信中国的汽车能起来吗?在10年前,我第一次在马路上看到比亚迪、吉利和今天在马路上看到这么多国产车,那个感受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创业者都要明晰这个周期的存在,对于真正有能力创业的公司也应该有这样的心理准备。”苏仁宏表示,创业公司面临着非常多的不确定性,当投资者在选择是否出手时,尽管无法知晓全貌,但可以根据一两点来做决策,这一两点就是所谓的“亮点”。

“尽管我们不焦虑,但我们很谨慎。”苏仁宏直白地说道。这或许是大部分投资人的想法——谨慎地评估每一笔钱是否投出、投多少、投哪家。“不管半导体即将遇到什么困难,我仍然会坚持这个方向。”他的语气间透着坚定。

03

AI、新能源汽车等新技术促进芯片行业保持增长动力

“半导体这个行业必须有技术牵引,这就意味着只要有新技术出现,必然会带动半导体产业的增长。”苏仁宏表示,即使遇到资本寒冬,半导体也不会如其他产业般日薄西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以前,中国半导体市场稳步增长,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山寨手机以及智能手机的增长。在此之后,科创板设立,华为被禁,通信、工业等驱动中国半导体市场的快速增长,中国进入半导体2.0时代。“2022年,中国半导体经历第一个真正的下行周期。”苏仁宏说道,2023年业绩下滑,正是由于此前爆发式增长导致的库存积压。

下行周期并不会持续多久。“AI、5G、物联网等底层技术的不断成熟将驱动下游细分领域的电动化、智能化不断发展,从而持续推动全球芯片行业需求稳步增长。”苏仁宏介绍道。

从2022年11月的ChatGPT到今年2月的Sora,再到5月的GPT-4o,AI进入史上最密集的进展发布期。将目光投向国内,文心一言、kimi、豆包AI......一批批大模型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随之引爆算力芯片需求。

新能源技术也是半导体产业的一个重要推动力。苏仁宏指出,传统汽车单车芯片价值100美元,新能源汽车单车芯片价值750美元,智能新能源汽车单车芯片价值1500美元。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销量均突破900万辆,延续产销两旺的发展势头。实际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已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成为推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一路疾驰,必然会带动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此外,全球半导体制造产业链重心也正加速转移重构。“30年前,80%半导体制造在欧美;如今,80%在亚洲。”苏仁宏认为,这也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一大机遇。

也就是说,如今的中国半导体产业是一个存量与增量并存的市场。一方面,科技竞争和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背景下,国产替代已成为我国保障供应链安全、实现技术独立和保护自身利益的必要手段,芯片国产率亟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AI、新能源等新技术也在不断拉动芯片的新需求。

“在中国的投资市场,什么热就投什么是普遍现象。从这个方面来看,资本寒冬并非仅有负面影响,它能够让市场回归理性。”苏仁宏说,在过去15年,中国半导体产业高速发展,公司数量多、散、小、同质化严重且“卷”。如今资本出手愈发谨慎、理性,一定程度上也是在让市场能够加速“出清”,破除泡沫,从而倒逼企业加速技术研发,提高自身竞争力。

“中国半导体企业要发展,除了并购,还要靠卷大卷强。未来十年,中国半导体产业必定会腾飞。”苏仁宏的话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