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静
前段时间,一名从新加坡回国的市民因“发热、牙龈出血不止”就医,被诊断为登革热。苏州感染科医生提醒市民,登革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暑期将至,前往热带地区的市民务必做好防蚊措施,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
男子回国后牙龈持续出血
一查竟感染了登革病毒
50多岁的市民杨先生近两年长期居住在新加坡,前段时间,他回国后突然出现了发烧、牙龈出血不止等症状,于是来到家门口的医院就诊。经抗炎治疗后,杨先生的发热症状有所缓解,但牙龈出血仍持续,医生建议其前往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检查。
市五院感染一科医生接诊后,为杨先生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他肝功能指标异常、血小板到达危急值,同时还合并肺部炎症。医生经过详细检查并询问病史,初步怀疑其可能感染了登革病毒。随后,医院将样本送往疾控中心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登革热抗体阳性,证实了医生的初步判断,杨先生随即被市五院感染一科收治入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入院后,感染一科医生根据杨先生的症状,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采取护肝、防出血、营养、退热等综合治疗措施,杨先生体温很快恢复正常、牙龈不再出血,肺部炎症也逐渐吸收,肝功能和血小板等指标也恢复了正常,目前杨先生已经好转出院。
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感染一科副主任医师刘美琴介绍,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人群对登革热普遍易感,感染后部分人发病,发病人群以儿童、青少年为主,我国在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但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20岁-50岁年龄组。
在我国,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就是老百姓俗称的“花蚊子”“花斑蚊”。登革热呈地方性流行,多发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其中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的流行最为严重。
近年来,我国登革热病情主要为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传播,主要来源地为缅甸、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多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沿海或沿边地区,发生在夏秋季伊蚊密度较高的季节。
登革热目前尚无特效药
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诊
登革热的途径传播是怎样的呢?刘美琴介绍,登革热主要通过“患者、伊蚊、其他人”这一途径来传播,一般情况下,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疾病。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主要传染源,他(它)们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一般需经大约8至10天的增殖后,可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人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至14天,但也有部分人不发病,我们称其为隐性感染者。
一旦感染登革病毒,人体会出现骤起高热、头痛、肌肉酸痛、皮疹等症状,少数病例发展为重症登革热,则可能致命。登革热目前没有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因此,早期识别症状、尽快就医是防止重症发生的重要措施。值得注意的是,登革热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症状颇为相似,有相应地区的旅居史、伊蚊叮咬史是主要鉴别点,市民可加以区分。
暑假将至,不少市民都开启了出行计划,尤其是部分市民有去热带国家的打算,为此,刘美琴提醒,在享受假期的同时,市民也应特别防范登革病毒感染。那么市民该如何科学预防?
刘美琴表示,我国尚无登革热疫苗可用,主要预防措施是防蚊灭蚊,切断传播途径。建议大家尽量避免在黄昏和黎明时外出,因为这两个时段是蚊子活动的高峰期,同时外出时尽量选择穿长袖长裤,从而增加皮肤被衣物遮盖的面积,减少皮肤与蚊子接触的机会。白纹伊蚊等蚊子对深色衣物,尤其是黑色衣物更为敏感,因此大家外出时,尽量选择穿浅色衣物。
此外,裸露皮肤部位可喷洒驱蚊剂,露营或者住宿时,尽量安装蚊帐、纱窗等,从而有效阻止蚊子进入室内。如果过去2周曾在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逗留,身体突然出现发烧、皮疹、全身酸痛、厌食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旅居史、蚊虫叮咬等情况,以便医生能够准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