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约:4817 字

阅读时间约:7 分钟

本文章节:

01、孩子休学后自我封闭、不愿出门,很可能有3个原因

02、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打开心扉,尝试走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图为AI生成

部分被诊断为抑郁症、双相障碍的青少年患者因病休学后,很可能会越来越孤僻,甚至自我封闭。他们几乎整天待在自己的房间里玩游戏、刷手机、睡觉,不想出门,有的还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黑白颠倒,更不跟父母交流,房间里的窗帘也拉得严严实实的,几乎终日不见阳光。

这可把父母们急坏了,“孩子现在都不愿意与人打交道了,将来怎么回到学校上学?万一复学失败,孩子就这样一直待在家里,岂不是要与社会脱节,整个人都废了?!”

父母非常焦虑、无奈,在家唉声叹气、以泪洗面,但又怕激怒了孩子,一句话也不敢说;

有些父母则不断劝孩子要多出去走走,与人接触接触,认为这样对情绪的改善有帮助,但孩子根本听不进去;

有些父母脾气比较暴躁,尤其是父亲比较多见,急起来甚至会猛砸孩子房门,破门而入,对孩子破口大骂,引发激烈的亲子冲突。

这些父母的应对方式都不科学,不但没法让孩子敞开心扉、出门社交,还可能令孩子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恶化亲子关系。

以下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青少年患者不愿意出门见人的常见原因,并提供一些解决的办法。

01、孩子休学后自我封闭、不愿出门,很可能有3个原因

人类属于群居动物,正常来说都有社交需求。当然,有些人已经进入了“向内求”的阶段,他们不再渴望来自外界与别人的认可,也不再花费太多时间与精力在人际交往上。

但是,青少年患者不愿出门、不愿社交,基本上不属于这种情况。他们内心还是非常渴望与外界、别人建立联系和沟通,并从中获得认可的,他们封锁自己的内心,只不过是迫于无奈所作出的决定。主要的原因有以下3个:

第一,青少年患者觉得休学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认为这意味着自己是失败的,很害怕被人知道了实情。

所以,他们不愿意出门,更不愿意在应该上学的时间出门。他们害怕遇到熟悉的人会被问起,“你怎么没有去上学呢?”,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为了避免尴尬,他们就选择躲起来。

如果属于这个原因的话,这部分孩子往往愿意在晚上,或者周末出门,只是会避开白天、上学日出门。

第二,孩子罹患抑郁症、双相障碍等精神障碍后,还伴有一定程度的偏执型人格异常,表现为敏感多疑、容易从负面的角度去解读别人的言行举止。

这部分孩子很容易在人际交往中受挫,觉得别人都是不怀好意地针对自己,从而产生强烈的负性情绪。也就是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感受的都是痛苦、压抑、害怕,甚至是恐惧,那自然就不愿与人打交道了。虽然这不理性,但属于他们自我保护的方式。

另外,有些患者因为在人际交往中遭受了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偏执型人格异常比较严重,他们在大量心理创伤被激活的时候,会非常愤怒,甚至想打人,有一定的暴力倾向。

有的患者尚有较好的觉察能力,知道不能动手,不能违反法律,只好努力克制自己,但感到非常痛苦。有的患者实在没忍住,打了别人,但事后冷静下来后知道这是不对的,进而非常懊恼、自责。

不管有没有打人砸物,他们都不想再发生这种情况了,那就不如躲在家里,不与人接触,避免伤害别人,也避免自己惹祸上身。

还有些孩子曾经遭受过好朋友的背叛,这让他们对人性的理解非常负面、消极,认为人与人之间都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世界就没有一个值得交往的好人”等等。

这些孩子不愿意再交朋友,觉得跟人打交道还不如养一只猫、狗,因为宠物不会背叛自己,会一直陪伴自己。

第三,孩子的病情严重,出现了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比如,孩子出现了评论性幻听,总是凭空听到老师、同学或其他人对自己评头论足,说自己不好,甚至指责、嘲笑、辱骂自己。

有的孩子尚有一些自知力,知道这些声音是不存在的。但有的孩子完全丧失自知力,笃定地认为这些人就是讲自己坏话,并通过某些手段传给自己听。无论是哪种情况,这都让他们非常痛苦,并非常害怕见到这些人。

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了被害妄想,觉得自己被监视了,对方在某个看不到的角落里监视着自己的一举一动。他们害怕得不敢出门,关上门窗、拉上窗帘,这样会让他们更加有安全感。

当然,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他们不愿意出门、见人的背后可能还有其的原因。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掌握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从内隐记忆层面、内隐记忆层面、内隐记忆层面(重要的事情说3遍)去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与行为,从更深入的角度去解读孩子休学期间出现的各种行为。

02、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打开心扉,尝试走出去?

找到了孩子不愿出门、自我封闭的深层次原因之后,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逐步引导孩子打开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