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超过300年的王朝,当然很多人会搬出来周朝、汉朝和晋朝。其实,周、汉、晋都不能算做超300年王朝,周朝严格来讲不是王朝,周天子只是天下共主,而不是天下真正的拥有者。真正的皇权占据主导的王朝要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来算。汉朝的西汉和东汉虽然都是大一统王朝,两个朝代的帝王也是有血缘关系的,但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与西汉皇帝的血缘联系要到汉景帝那,这就属于血缘关系比较远的了,而两晋皇帝间的血缘也不是特别近,并且据说东晋建立者司马睿可能不是真是司马氏子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宋和南宋的情况则大不同,南宋建立者赵构是北宋徽宗的儿子、钦宗的弟弟,一系传承也是说的过去的,而且在北宋徽钦二帝已被金兵掳走后,宋朝的老百姓是认可赵构的法定地位的,也说明赵构的皇位传承虽然不正规,但得到认可,因此宋朝说是超300年王朝是比较合理的。从宋朝整体的历史脉络看,不得不承认一个有点讽刺的事实:如果没有金人南下,大概率宋朝就不会存活300年以上。这里需要对比着看北宋末年的情况。

一、一个昏君,毁灭一个王朝

北宋王朝如果说有昏君的话,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宋徽宗赵佶。赵佶的六哥是宋哲宗赵煦(前面的五个哥哥都早殇,六哥其实是年龄最大的),如果赵煦有子的话,赵佶都最后也就是个皇叔,也就没有后来北宋的故事。很可惜的事,赵煦无子,25岁去世。赵煦属于壮年而死,当时谁也不会考虑这个年龄无子的事,因此也就没有过继一个皇储。在他去世后,就需要从他的兄弟里面选择一个继位,最年长的是九弟赵佖,可惜赵佖是盲人。十一弟赵佶就是年龄最大的,因此被拥立为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当时就有人反对赵佶继位,章惇就曾经说过“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这说明赵佶的名声已经非常不好了。而哲宗的十三弟赵似丝毫更符合继位人选标准,他是哲宗的同母弟,也就是说,他和哲宗在亲缘上是最近的,但是当时在宋朝主事的向太后,他是神宗皇帝的皇后。她非常害怕连续两任皇帝都出在一门,容易增加外戚的势力,因此,果断选择了赵佶。

赵佶继位初期还打算不错,但是后来,他就厌恶了朝政,和蔡京等人一起,追求奢侈生活。蔡京等人更是巧立名目,增加赋税,让老百姓苦不堪言。北方的宋江、南方的方腊先后起事,虽然最终被镇压,但也极大地动摇了宋朝的统治基础。徽宗在位的25年,是北宋逐步衰落的25年。北宋在变法和反对新法的党争中摇摇欲坠。可以说,送北宋走进历史坟墓的,恰恰就是北宋皇帝赵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一个错误,灭亡一个王朝

北宋徽宗年间出现的宋江方腊反抗运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宋朝存在的根基,反抗之火虽已经点燃,并没有烧的那么旺,一个外因,把宋朝从病危状态,从此只剩下半条命。这个外因就是金灭北宋。金灭北宋既是偶然事件,也是必然事件。

偶然性在于北宋上下都没有思想准备,宋金此前是盟友,刚刚联合灭辽,处于两方关系的“蜜月期”,北宋被灭有点不可思议。必然性在于北宋的孱弱,金人绝对不会放弃南下灭宋的机会。这里就需要考虑一个问题,联金抗辽或者联金灭辽这个策略,到底对不对?

这是一个几百年来都在思考的问题,宋辽和平了近百年,宋金只有所谓的海上之盟,金人是否可信呢?对于宋辽金的三角关系来说,宋朝必须认清自己的实力和地位,还有什么是自己要取得的利益。如果宋金实力对等,宋金联合灭辽,就没有什么不妥。如果宋弱金强,则辽是屏障。宋朝想要的最重要的利益显然是幽云十六州,这关乎宋朝的安全。宋朝已经有百年发展基础,且诸多方面要远远发达于金,从纸面实力看,肯定是宋强,宋强这个联合就不亏,收复幽云十六州就属于正当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时候,理论和实际是大不同的,宋朝的军事实力和纸面实力严重不匹配,夹攻辽军的过程,把宋军的所有问题都暴露出来了,给了金兵进一步南下的想法。如果说宋朝统治者能够了解到自己很弱,就不会在辽人背后捅刀子,辽人挺不住,自己就要遭殃。宋朝最稳妥的方式,就应该设法稳住两方,让他们火拼,自己看热闹。一旦,金人取胜,是绝对不敢贸然南下的,毕竟不知道宋朝的虚实,并且如果金辽直接对战,即便金赢了,也是要有大的损耗的,不太可能继续南下。如果辽胜了,金即使还存在也没有机会复仇宋。宋还可以利用金残余势力,干扰辽朝。

宋朝本可以选择一个对自己更有利的决策,但徽宗和朝臣盲目的自信,做了一个最错误的选择,引火烧身,北宋被金人顺道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一人逃跑,延续半壁江山

靖康之耻,堪称超级耻辱。这是继西晋、后晋之后,第三次出现中原皇帝被掳到关外的情况,而且还是两个皇帝一起被掳走的,这对于宋朝和宋朝的百姓来说,是奇耻大辱。在这一过程中,宋朝的皇族近支几乎都被掳到遥远的北方。徽宗儿子中,侥幸跑出来的,只有康王赵构,在经历一顿跑路后,赵构终于在杭州这个地方停下来,恢复了宋朝,但是只是半壁江山,南宋始终没能恢复北宋的疆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宋能够存活下来是非常不容易的,这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南宋比北宋更弱小。根据估算北宋控制的土地大约为280万平方千米,而南宋控制的土地则大约在200万平方千米左右,是北宋控制土地的三分之二多一点。控制土地的缩水,对南宋影响还是很大的,失去的除了土地,还有老百姓,人少了之后,对赋税、兵役影响是很大的。

2.强敌的持续压迫。南宋皇帝赵构之所以害怕金人,主要是被金人的穷追不舍吓跑了,在北宋灭亡的最初日子,赵构是一路在逃亡的,逃到杭州总算是安顿下来了。由于北宋灭亡带来的溃败,南宋想要组织起来属于皇帝的军队也是很困难的。赵构成为皇帝初期,就经历了苗刘兵变。这些其实都是金人南下带来的后遗症。

3.赵构合法性存疑。赵构不是徽宗或钦宗正式传承的皇帝,按照正常道理,钦宗是在任皇帝,钦宗只是被敌军俘获,并没有退位或者让位,要么宋朝还没有灭亡,只是皇帝位置空缺;要么宋朝已经灭亡,不存在皇帝。赵构虽然被拥立,但绝对不够正统,并且自赵构继位以来,始终伴随着很多争议。他最害怕的是二帝

4.江南民众的反抗。由于金军的持续南下,宋军溃败南逃,沿途出现了抢掠事件,还有宋朝统治者为了补充财政,在一些地区出现了横征暴敛的情况。这些问题一旦激化就会出现大麻烦,比如在南宋出现了持续近6年的钟相杨幺起义,一代名将岳飞都不得不出面镇压。可以说,如果宋高宗处理不好,不得金人来,自己就坐不稳天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宋最终能够活下来,并且活了100多年,其实也是在总结金人南下以来的教训。

1.南宋基本放弃了向北收复失地。南宋也曾经出现过几次收复失地的行动,但都失败了,后来南宋基本就采取防守为主的方式维护其统治。放弃北伐,不是安于现状,而是就当时实力的体现,南宋完全不具备北伐的实力,所以防守是南宋在当时最好的选择。而防守对于南宋另外的好处就是可以有效降低税赋,避免出现激烈的民变。

2.高宗把皇位传给太祖后裔。传给太祖后裔,是高宗维护其统治做出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传位给太祖后裔,主要是徽宗一系没有后人在中原,高宗是没有子嗣的,只能过继宗室其他人的孩子继承皇位,但要说明的是太宗一脉还是有后人的。高宗传位太祖后裔,不是因为没有太宗后裔,而是皇族近支没有人了。按照道理,应该选择亲缘更近的,但是高宗则不是这么考虑的,“还位”给太祖后裔更容易赢得支持。天下是太祖打下来的,太祖后裔继承天经地义,老百姓也更认可。更为关键的是偏居皇帝赵构可以颐养天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固守天险形成两道防线。南宋有淮河和长江两道防线,尤其长江天险,对于帮助南宋守住天下很关键,南宋的威胁只有一个淮河以北,包括金和后来的蒙古,受地形地势影响,周边都不会对南宋造成威胁,再加上南宋的国都临安距离海比较近,可以便于皇帝在关键时刻快速南逃,这也使得南宋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固守两道防线,两道防线一失,南宋将无险可守。两道防线相对于开封的无险可守要好很多。

4.南宋相对发达的经济。由于金内部出现了问题,对南宋的威胁有一段时间减弱,南宋的经济得到发展。南宋虽小,但都是富庶之地。这些地方物资丰富,发展的要远好于北方地区。可以说,南宋获得了北宋的精华地区,只是失去了,处在抗金最前线的开封等区域。土地相对集中,东南沿海则长期处于安全环境之下,相对较为稳定。

四、一世积弱,终将王朝覆灭

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1279年崖山海战失败后,陆秀夫与幼帝跳海身亡,南宋最终灭亡。300年前,赵匡胤背信弃义,欺负孤儿寡母,300年后,宋朝幼帝跳海殉国,一个王朝就此落幕。弱宋早该亡,残存100多年,根源是什么?根源是靖康之耻。

1.如果没有靖康之耻,宋人不会觉醒,抗金力量不会出现,金人可能就一鼓作气灭亡宋朝。

2.金人南下,改变了过去宋朝重文轻武的局面,宋朝开始出现岳飞等名将,好的将领对于宋朝军事提升发挥很大作用。南宋真的比北宋更能打。

3.宋朝腐化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除了贾似道,丝毫在南宋就没有出现过奸相。这说明了什么,南宋的风气比北宋末年有了很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