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时刻的陈玉成,选择亲信了苗沛霖的话,前去会合苗,结果自投罗网。
后人常常替英王惋惜:聪明一世,怎么会糊里糊涂把自己交付给反复无常的苗沛霖呢?
其实···不必惋惜!
陈玉成最后去投苗沛霖,不是因为他相信苗沛霖。
而是因为:当时的陈玉成,已经众叛亲离,除了寄希望于苗沛霖,已经别无出路了!
堂堂英王,太平天国的顶梁柱,怎么会混到众叛亲离的地步呢?
陈玉成与天王洪秀全
除了洪姓本家人和蒙得恩外,陈玉成应该是洪秀全最信任的一个将领。
李秀成曾经受过洪秀全的猜忌,其他杨辅清、韦俊就更不必说了。
唯有陈玉成,洪秀全很长时间内都是比较信任的。
因此,很长时间内,陈玉成与洪秀全都是合作得比较愉快的。
自天京事变后,陈玉成逐渐成为洪秀全最重要的依靠。
石达开出走后,洪秀全本以自己的亲信蒙得恩为正掌率,钟芳礼为副掌率,主持朝政,以为过度。
随后,在陈玉成建立功勋后,洪秀全遂以陈玉成为又正掌率,李秀成为副掌率;同时,重建五军主将,陈玉成为前军主将。
也就是说,在当时,陈玉成在太平天国的地位仅次于蒙得恩。
后来,陈玉成又是天京事变后第一个得以封王的将领,地位崇高。
而陈玉成的主张,也多与洪秀全一致。
比如:陈玉成就曾写信给洪仁玕,主张制定章程,森严商法,令行禁止,事权归一,加强中央集权,深合洪秀全之意。
而在很多军事路线问题上,陈玉成与洪秀全、洪仁玕也基本保持一致,反倒是李秀成总是被指责为不顾大局。
但是,安庆之战期间,洪秀全与陈玉成关系迅速紧张起来。
安庆失守后,洪秀全一面连诏且责陈玉成,一面严诏不许陈部之兵往天京方向撤退!
此外,本着“众建诸侯以分其力”的思想,洪秀全又滥封陈玉成的部下为王,以削弱陈玉成。
所以,陈玉成对洪秀全也非常不满!
而在陈玉成最后投苗沛霖之前,回归天京本是陈玉成的最后一个选择。
当时,陈玉成手下皆认为苗沛霖已经投降了胜保,反复无常,不可信!他们都主张:与其到寿州,不如回天京,见天王后,重整旗鼓,何患残妖不除?
但是,陈玉成厉声斥责:本总裁战必胜,攻必取,虽虚心听受善言,此次尔登所言,大拂吾意!
于是,陈玉成拒绝劝告,前去投了苗沛霖。
其实,陈玉成一贯是不相信反复无常之人的,当年他还因此指责李秀成相信李昭寿!
苗沛霖是不是反复无常,是不是可靠,以英王之明,不可能不清楚!
但是,陈玉成最后坚决去寿州,与其说是相信苗沛霖,不如说:他宁可冒着巨大的风险,也不愿这样再见天王!
陈玉成与李秀成
陈玉成与李秀成,早在起义之前就是好友了。
《李秀成自述》介绍:李秀成和陈玉成两家不远,“与其至好”,一起参加起义后,“格宜深友”。
二人都从基层做起,迅速崛起,到天京事变后,二人成了太平天国的主要支柱。
两人曾经珠联璧合,联合作战,连续取得大破江北营、三河镇大捷、大破江南大营、东征苏常的重大胜利,给太平天国打出了一个小高潮。
然而,随着两人各自势力的发展,两人的利益冲突越来越大,彼此冲突也越来越多。
在东征期间,李秀成和陈玉成在利益分配上产生了严重冲突,彼此有火并的危险,最后是洪仁玕出面调解才按下来。
随后安庆之战期间,李秀成一心巩固自己在江浙的根据地,并不积极救援安庆(安庆是陈玉成的地盘)。
如此,李秀成与陈玉成的关系进一步破裂了!
就连曾国藩也知道:四眼狗(陈玉成)必深恨李秀成不救北岸,将来必有自相仇杀之日!
最后,安庆失守后,陈玉成坐守庐州,危在旦夕。
但是,陈玉成找过很多人求救,就是···没有找过李秀成了!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到了这个时候,有能力救一救陈玉成的,也只有李秀成了!
陈玉成打了一辈子仗,难道不懂这个道理吗?
当然不是不懂!
二人已经彻底决裂,陈玉成宁死也不会去找李秀成帮忙了!
陈玉成与洪仁玕、林绍璋等人
陈玉成与太平军其他领导人,关系也紧张了起来。
其实,洪仁玕、林绍璋等人,跟陈玉成本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利益冲突。
在安庆之战期间,李秀成不积极救援,但洪仁玕、林绍璋是真的出兵相救了的。
只是···陈玉成实在是不太会做人。
当时,李秀成不积极救援,洪仁玕、林绍璋率军来援。但是,洪仁玕、林绍璋的部队是临时仓促组成,战斗力十分有限,因此,进展较慢。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进展慢,但林绍璋等人是拼了命打的,只是打不过。而对方的胡林翼订下“南迟北速”之策,主要先打击洪仁玕、林绍璋!
这个时候,陈玉成直接开骂:殿下之兵,一战未开,即行自退,如误大事,是殿下一人所误也!
好家伙,直接把锅就甩给了林绍璋呀!
说实话,这样的风格,谁也受不了呀!
所以,连李鸿章都知道:忠、侍、章、干诸王,皆与狗逆不合,外畏之而中恨之。
年轻的陈玉成,跟其他领导人的关系都已经非常紧张了!
之所以如此,大约有2个原因。
1、陈玉成年纪轻轻,打仗能力强,故年少得志,比较嚣张。
给林绍璋的信,就展现得十分明显了!
2、陈玉成兵团长期是太平军的主战兵团。
很长时间,太平军的联合作战,都是以陈玉成为主要兵团(李秀成很长时间都不如陈玉成)。
所以,陈玉成形成的思维就是:老子是主力,你们都得配合我!
如此下来,大家对陈玉成都是”外畏之而中恨之“了。
你陈玉成牛逼的时候,大家忍气吞声配合你。
你倒霉了,那对不起,自己加油吧!我们大家都很忙呢!
陈玉成与手下大将
其实,李秀成、李世贤兄弟不帮助陈玉成,其他人就算有心帮他也帮不上。
陈玉成最可依靠的,还是自己的实力。
安庆之战,陈玉成兵团虽然损失惨重,但他还是保留了一定的实力的。
如果将帅一心,凭自己的力量,陈玉成也是有机会周旋周旋的。
但是···
清军袁甲三的奏报,表明了陈玉成手下对陈玉成的态度:狗逆仍在庐境,与店埠、梁园贼及陈得才均有嫌隙···梁姓自知势穷,不肯前往···马姓与狗逆若合若离,如狗逆势败,即不复回庐···
若合若离,就是大家与陈玉成的关系!
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两个原因。
1、首先,还是陈玉成的领导风格有问题。
就拿陈玉成和陈得才来说吧。
陈得才,是陈玉成的叔叔,这是自己家里人呀!
但是,陈玉成是怎么对待陈得才的呢?
陈玉成在向陈得才求救的信是这么写的:去年请您帮我上奏一件事,结果天王大怒(这也怪人家)!后来,你先退太湖,复退安省,又失挂车河之约,导致林绍璋失利,“皆罪在兄”!现在何蒙圣恩,戴罪立功!
先把锅都甩给陈得才,狠狠骂一顿!这还是在求救的时候呀!
再看陈玉成怎么找马融和求救的:现下不以本章为然,小事酿成大端!
看来,陈玉成的领导风格,就是先把人骂一顿,甩锅,然后再下达命令!
这样的领导嘛···纵是有本事的,想来人家也未必受得了!
2、更重要的,是洪秀全的昏招。
洪秀全的昏招,是对陈玉成与手下的“双重离间”。
一来,安庆失守后,洪秀全切责、处分陈玉成及其手下一些将领。
其实,安庆之战虽然失败,但陈玉成和他手下的将领是真的尽力了,舍生忘死,损失惨重!
但即便如此,天王还是切责、处分,诸将自然深感不公,对太平天国失去了信心。
然后,洪秀全又开了一个“大招”:再给陈玉成手下的一些将领封王。
洪秀全本意,是企图“众建诸侯以分其力”,以削弱陈玉成、李秀成这些大将对中央的威胁。
在太平时,这么做,或许还有道理。
但是,在人心本已经离散,士气本已经沮丧的时候,这么做,就是给陈玉成“拆台”了。
如此,诸将各自都成了王,各有了各自的心思,自然与陈玉成“若合若离”了!
帮不上忙的朋友
当然,陈玉成在太平天国干了这么多年,养了这么多人,掌了这么多年兵,到底还是有一些愿意帮助他的。
但是,这些人,虽有心帮助陈玉成,却确实帮不上忙。
其中,名望最重,实力最强者,就是杨辅清。
杨辅清,和陈玉成素来关系比较好。
当初,杨辅清和韦俊搞内讧,陈玉成就坚定站在杨辅清一边。
后来,安庆之战,杨辅清也确实尽了力!
只是···安庆之战帮忙都起不到作用,到这个时候,杨辅清又哪里能帮得上忙呢?
杨辅清的基地在皖南,当初守安庆,杨辅清还能帮一帮忙。
如今,皖中已经沦陷,陈玉成远在皖北,杨辅清要帮助陈玉成,除非···收复安庆!
杨辅清当然收复不了安庆,所以···也就鞭长莫及,帮不上忙了!
其次,就是张洛行这样的捻军兄弟了。
当时,赖文光就建议:务宜北连张、苗,以固京左···
苗,就是苗沛霖,不去说他了。
张,就是张乐行。
与反复无常的苗沛霖不同,张洛行对陈玉成还是没得说的。只安庆一战,张乐行积极出战,损失比陈玉成本部还要大!
只是···既然张乐行在安庆之战中的损失同样惨重,那么···暂时也就无力帮助陈玉成了。
张不行了,就只剩下苗了···
陈玉成,一代名将,最后落得众叛亲离。
这一方面,是陈玉成自己的问题。
陈玉成到牺牲时,也才26岁。
少年得志,张狂一点是正常的,小毛病而已。当年霍去病也是张狂得很呀!
但是,与霍去病不同,陈玉成不只是一员纯粹的军事将领,他更是太平天国的擎天柱!他需要独立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如此,这样的毛病,足以致命!
如果太平天国是一个良性的组织,给陈玉成安排好的“政委”、助手,协助陈玉成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陈玉成或许可以有更大的发展!
然而,洪天王不但没有给陈玉成“补短板”,反而“拆台”!
赏罚不公,导致人心进一步沮丧;“众建诸侯以分其力”,导致人心离散!
如此,陈玉成的缺点被无限放大,以至最后众叛亲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