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价几十块钱一瓶的茅台到底应该卖多少钱?是 1499、2000,还是回到以前的 2600、2700?

今天我们聊聊茅台这个中国消费品市场里面最复杂的定价模型。这个内容有点长,但是如果你想系统性地了解背后的逻辑,值得您听完。

要聊这个话题,就要先看明白,到底是谁决定了茅台的价格?是茅台酒厂、经销商、黄牛、地方政府,还是电商平台,还是消费者呢?

我们先说酒商,也就是经销商。他们是庄家,能量之大足以影响茅台的价格。头部企业像泰山名饮、华致酒行都是大酒商。他们拿到的批发价是 1100 多,建议零售价是 1499。但是过去常年以拿货价两倍以上的价格批发给下家。

除此之外,他们还赚了两道钱,第一道是茅台金融属性的钱。因为赌性使然,认为茅台会涨价,他们会通过囤酒来获利。那囤这么多酒不卖,资金哪里来?茅台是可以通过抵押去获得贷款。这些大酒商就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合力维持了茅台零售端的价格。他们还要赚一道钱,股票的钱,当然现在看是赚不到的。反正茅台对他们来说是信仰,目前的价格波动并不会引起他们的恐慌,真正恐慌的是黄牛和小卖家。

黄牛是这个游戏里最重要的一批玩家。如果说他们是大酒商和市场沟通的毛细血管,那么现在的症状就是血栓了。他们存的酒实在是太多了。据说整个白酒行业流通商手里有 5000 亿货值的陈酒库存。如果这个数字是真的,那么今天开始全中国的白酒厂全部歇业,也够咱们喝好几遍。

这些黄牛里面手握千万货值的不算多,上亿的也大有人在。满仓酱香、借钱囤酒,高杠杆的黄牛那更是赌徒。很多新玩家见过贼吃肉,没见过贼挨打。过去几年酱香火热,他们是蜂拥而入。所以现在存茅台的人比喝茅台的人要多得多。你不要指望他们会扛价,这次被电商“背刺”,恐慌挤兑也是情理之中的。

供不应求,是黄牛存在的基石,没有人看的演唱会门口会有黄牛吗?

所以现在就是这个情况。看白酒行业 2023 年销售收入是 7560.3 亿,同比还增长了 9.7%。但是为什么大家的体感是需求在下降呢?因为统计的是销售收入,被囤起来的酒也在里面,真实的需求就成了一只看不见的手。茅台的开瓶率我猜测是不可能超过 50%的。我做餐饮的朋友今年就告诉我,他们店里的高端白酒消费今年至少降了三成。

春江水暖鸭先知,虽然没有公开的统计数据,但是黄牛能够感受到。所以涨价预期降低,喝的和存的同时都减少了,茅台的价格游戏在三者之间既是买卖也是博弈。

在茅台必涨的行业信仰下,经销商、黄牛、消费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纳什均衡,最终庞大的消费市场慢慢消化了玩家们的野心。但是至少今年,这个均衡是被短暂地打破了。

那如果说消费者是影响定价的看不见的手,那么茅台公司则是用上帝视角摆弄着他的那只看得见的手。其实改革开放之后,茅台经历过三次大的销售危机,每一次都是濒临绝境,但同时又倒逼改革化险为夷。

第一次让酒厂彻底剪断了和国有专卖店的脐带。
第二次逼出了销售司的组建。
第三次告别了对公务消费的倚重。

而这一次呢?会进一步降低对经销商体系的依赖吗?还是削减对整个行业的杠杆率?

当然,茅台其实也是很纠结的,一方面新董事长又提出了说经销商都是自家人。另一方面,D2C 的业务从 19 年的 7%到去年的超过 20%了。顺丰、元宇宙推出了这个小茅台一样的酒,更低的单价。5000 吨的顺丰茅台已经给经销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做 D2C 直营有更加可观的利润,经销商又能够提供强大的现金流,也许庞大的茅台也要在纠结中慢慢找到新的平衡吧?

茅台经营层能打的牌还有很多,可以控制经销商出货,也可以限制产能,甚至可以直接调整建议零售价。也可以使用自己强大的现金储备去稳定市场。但是现在的状况相比过去的这三次危机,只能算是一个小小的事件。

从 80 年代建议零售价是 8 元一瓶的茅台,在小圈子里面能被炒到 140,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四百的时候,茅台 100 多一瓶,供不应求。他们的定价逻辑很简单,只要供给平衡就慢慢涨。基于茅台在白酒市场的地位,现在 1100 多的批发价那真不贵,2000 多的零售价也是不算过分。

但是我相信茅台也会开始敬畏互联网的力量。电商是茅台价格暴跌的导火索,618 大促期间,线上不仅出现了百亿补贴的飞天茅台,甚至直播间拿茅台做福利品。他们哪管黄牛和经销商的游戏规则?大促面前管你是谁,不管是苹果还是茅台,只要你是硬通货,那就是我引流的工具。管控电商的价格是横在茅台面前的一道难题,当然另外一道难题就是假货,这么低的价格,主播们背后的供应商会不会铤而走险,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呢?我看会。

还有一种声音说茅台现在经营动作变形,已经被地方绑架,成为取之不竭的一个税收工具,正在竭泽而渔。还有 6 年换了 4 个董事长,好像被他们说的现在的茅台是内忧外患,我认为是片面的。以茅台的体量,这些力量都难以对企业形成决定性的作用,最终的价格是整个经济和销售体系的产物。虽然股东要增长,地方要税收,但是看清形势,当下需要的是空产能、涨价格。奢侈品的逻辑是贵才好,而不是好才贵,他们肯定远比我要明白这个其中的道理。

茅台的配料表是最简单的,高粱、小麦和水,但是定价逻辑确实最复杂的。毛利率 94.12%,这个是财报上说的,批发价是 1100 多,所以成本差不多就是几十块钱。因为极度的稀缺性而脱离了成本定价的模式,稀缺性也是动态的,供需关系改变了,稀缺性就没了。

这是一场由经销商、黄牛、消费者、酒厂、地方、电商平台共同参与的商业游戏,但又没有任何一方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这次降价由消费低迷引起。再以电商破价为导火索,再以黄牛抛售为爆发点,到今天大酒商和酒厂都慢慢下场。至少我们现在可以喝到更加便宜的茅台,来看这场戏,我觉得挺好。那么你们觉得茅台的价格未来会怎么走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