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崔宸曦、曾文蕙、朱沅铃和郑好好为中国滑板队赢下了4个巴黎奥运参赛资格。

距离巴黎奥运正式拉开大幕不足30天,中国奥运军团的各支代表队纷纷公布了出征大名单。而其中有一支“生力军”在最近掀起了不小的话题,那就是中国滑板队。

几天前,就在巴黎奥运会资格系列赛布达佩斯站落幕之后,包括滑板、霹雳舞、自由式小轮车和攀岩在内的四个奥运新兴项目确定了150个参赛资格,其中中国队最终获得了12张奥运门票,中国滑板队占据4席。

除了崔宸曦、曾文蕙、朱沅铃三位“小花”帮助中国队拿到女子街式项目的满额参赛资格,11岁的郑好好更是在赢下女子碗池项目的奥运参赛资格后,极有可能成为这届中国军团的最年轻运动员。

从去年杭州亚运会崔宸曦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亚运冠军”,到今年巴黎奥运资格赛上郑好好的横空出世,中国滑板为什么能够一次次在国际舞台上创造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满12岁的郑好好,有可能成为中国奥运军团历史上最年轻的运动员。

年轻的“中国新力量”,滑向巴黎

一个多月前,当19岁的曾文蕙在黄浦江边的城市公园里以164.74分拿下奥运资格赛上海站的第七名之后,面对着媒体的长枪短炮,她自信地表示,“希望能够再次代表中国站上奥运舞台。”

一个多月后,在布达佩斯,曾文蕙实现了她的承诺。在那场资格赛的预赛中,曾文蕙就凭借着出色的发挥,拿到了巴黎奥运会的参赛资格。至此,她也成为了滑板队中仅有的能够连续两届站上奥运赛场的滑手。

三年前在东京,曾文蕙和她喜爱的滑板运动一起完成了“奥运首秀”,最终,她获得了那届奥运会的第六名,虽然没能站上领奖台,但创造了中国奥运滑板项目的历史。

相比于自己的奥运初体验,这一次在巴黎,对于曾文蕙而言,最大的不同就是她不会再孤军作战。就在奥运资格赛布达佩斯站,崔宸曦和朱沅铃同样获得了奥运参赛资格,特别是15岁的崔宸曦,在线路赛中表现稳定,并在大绝招环节也获得两个有效分,每一次跳跃和旋转都精准而流畅,最终以227.52的总分位列第8名进入决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沅铃在奥运资格赛中同样表现出色。

也正是依靠着几位“小花”的出色发挥,中国成为继巴西、日本、美国等滑板强国之外,又一个获得该项目满额参赛权的国家(地区)协会。

从上海到布达佩斯,奥运历史上首次出现的资格系列赛带给中国滑板的惊喜不仅仅是女子街式的满额参赛,还有12岁小将郑好好的一战成名。

其实在上海站的比赛中,郑好好就已吸引了奥林匹克官方媒体记者的注意,到了布达佩斯,她又展现出了和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和稳定。

在完成碗池项目的全部比赛之后,虽然郑好好的世界排名是第27位,但按照每个国家/地区协会滑手最多只有3个奥运会参赛资格的规则要求,她“压哨”挺进巴黎,就此成为巴黎奥运会赛场上中国滑板队最年轻的选手。

有意思的是,根据国内媒体报道,由于郑好好距离满12周岁还有一个多月时间,她不但可能是中国军团在本届奥运会上年纪最小的运动员,甚至有可能成为中国奥运史上最年轻的参赛运动员之一。此前花滑运动员刘陆阳曾以11岁256天的年龄参加过1988年的卡尔加里冬奥会。

“应该会去一趟埃菲尔铁塔,还有去看看他们那边有什么好的板场。”作为巴黎奥运会上的“中国新力量”,郑好好已经开始期待她的奥运之旅,“那里有很多法国小朋友一起玩,应该会很开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崔宸曦此前在杭州亚运会上就已经创造了历史。

连续创造历史,不只因为天赋

东京奥运会上曾文蕙孤军奋战夺下第六到如今中国队在女子街式项目满额参赛,从杭州亚运会上崔宸曦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亚运冠军”到如今郑好好有机会创造中国奥运军团的又一个“最年轻纪录”,中国的年轻滑手们不断地制造着惊喜。

就当曾文蕙、崔宸曦和郑好好这些名字完成“破圈”,霸占社交网络的热搜榜,有一大波舆论的声音都在赞叹和羡慕这些年轻人的天赋异禀。

然而,当说起为什么能够创造历史,不管是曾文蕙还是崔宸曦,都直言她们的成功靠的不仅仅是天赋。

虽然只用三年时间就从初学者变成了全国顶尖的滑手,崔宸曦自认并非天赋异禀,“我应该是有一点点天赋的,但因为我从小就接触这项运动,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努力。”而曾文蕙更是直言自己在滑板世界里天资平庸,但努力和热爱让她不断进步,“我的天赋一般,但如果一个有天赋的人不热爱这项运动,也不努力,就根本没机会享受这项运动的魅力,也没办法乐在其中。”

事实上,除了这些年轻人自身的努力,中国滑板项目从起步阶段到现在的一系列正确决策也是关键的“成功之匙”。

中国轮滑协会秘书长魏勇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上一个奥运周期,为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中国滑板项目通过跨界跨项选材、与社会企业共建等方式实现了参赛目标,并且闯进前八。而到了巴黎周期,中国滑板队又根据规则的调整进行积极应变,加强了线路训练,用魏勇的话说,就是“从头再来、夯实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滑板队在世界舞台上的亮眼成绩,以及滑手们在比赛中透出的自信与魅力,也让这个项目和这群年轻人不仅收获了外界的关注,也得到了更多的社会支持。在2023年成为中国国家滑板队官方的合作伙伴和体育运动装备赞助商的FILA FUSION就是其中的一股重要助力。

据了解,自从去年亚运之后,该品牌的研发团队就多次深入国家滑板队,与运动员、教练员做了充分的面对面调研,收集日常训练和赛场穿着反馈,品牌设计团队通过多版设计方案的调整,历经数月的精心打磨为出征的运动员们定制了融合传统文化、国家元素、街头潮流和滑板文化的专属竞赛装备。工装裤选用了耐磨抗撕裂的CORDURA面料,为滑板运动员提供坚实防护。

不仅如此,赞助商为国家队提供的滑板鞋在奥运资格赛前历经了五次大改,通过数次与顶尖运动员的面对面,倾听他们的诉求,收集脚步数据,在畅销款NOLLIE上进行重塑升级。为满足崔宸曦、曾文蕙等运动员因脚型和穿着习惯而产生的特殊需求,FILA FUSION更特别开发了定制版 ,精准地对选手的特殊需求进行适配。

正是这些来自装备科技的助力,让中国滑板队的这些年轻人拥有了更多自信,才能够在自己热爱的舞台上展现出最好的竞技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文蕙身着FILA FUSION奥运系列服饰和滑板鞋在奥运资格赛现场。

中国滑板的未来,充满无限想象

FILA FUSION这样的品牌之所以愿意为一支年轻的国家队花费这么多的人力和物力,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认为这项运动已经持续深入街头新青年的生活中,并且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更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中国滑手们在世界舞台上所展现出的积极面貌和精神力量。

品牌相关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们与中国滑板队的合作正是源于品牌对滑板文化的深度认同,“滑板文化所展现的自由、自我、不为范式所约束的态度,很符合我们所坚持的品牌精神。与中国国家滑板队的携手,更是对年轻一代追求梦想、挑战自我的精神鼓舞。”

滑板作为一项城市新兴运动,如今在中国的受众仅次于霹雳舞。更重要的是,它的发展速度和受欢迎程度超越了很多人的预期。

不久前来到上海参赛的传奇滑手安迪·麦克唐纳就和澎湃新闻记者描绘了自己亲历的有趣场景,“我在这边的滑板公园看到一群小学生进来,这太酷了。有个12岁小孩跟我们一起在斜坡上滑行,我在12岁时甚至没法做出他的动作,他一定从六岁就开始玩滑板了,这真的不可思议。”

20年前,麦克唐纳就曾来到上海,彼时上海的SMP滑板公园刚刚竣工,这个占地13700平方米的滑板公园不仅是上海第一座滑板公园,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滑板公园。这次来中国参赛的经历,让麦克唐纳更加确定,滑板在中国如今呈现出快速增长且愈发年轻化的趋势。

上海市滑板队领队、国家级裁判邹杰给澎湃新闻记者提供的一组数据也证明了麦克唐纳的判断——目前上海市滑板的注册运动员达到了470多人,光是去年就增加了近200人;此外,四五岁开始玩滑板的小朋友也越来越多,而且在年轻家长愿意陪孩子训练的情况下,很多玩滑板的小朋友每天都可以练习两个小时左右,并且还不会影响学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滑板的社群活动如今越来越丰富。

从基层滑板爱好者的基数越来越大,到顶层精英滑手在世界舞台上频频创造好成绩,中国滑板的未来充满了令人期待的想象空间。FILA FUSION这样的潮流运动品牌也坚持通过举办FUSION PARK等社群活动,将滑板运动持续深入街头新“轻”年的生活中,鼓励年轻人拥抱变化,勇于尝试,为这些街头新青年带去更丰富多元的滑板进阶体验。这些滑板年轻人所展现的风格魅力,也正是“STAY IN FUSION万变因我”的最佳诠释。

“因为有好的硬件,才能给运动员训练提供更好的条件,而有好的比赛,才能让更多人关注到。”

就如邹杰所期待的,当滑板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并且吸引更多社会力量支持,这项运动会在未来制造更大的突破,“我相信滑板在上海甚至在全国青少年的人群数量和技术未来都会有一个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