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深圳市光明区正式启动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计划,为光明科学城卫生健康事业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集齐“医教研产”资源

支撑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计划

今年1月,光明区二届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施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计划,推进更高水平健康光明建设。今年6月,光明区发布《光明区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计划》),打造全民健康新高地,为“健康中国”“健康深圳”建设提供光明实践,贡献光明力量,为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生命健康高地建设锻造坚实基础。

依托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建设,光明区集聚了丰富的科研、医学和临床医疗资源,拥有比较完整的医疗服务体系,还有雄厚坚实的产业基础。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集中布局建设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其中10个与生命科学领域相关,包括合成生物、脑解析脑模拟两个大科学装置,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等科研机构,还有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等,相应设置了医学院、生命健康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管理学院、医学工程学院等跟生命健康相关的学院学科,为光明区打造大湾区医疗健康新高地、实施《计划》提供了强劲创新动能。

光明区医疗资源处在量质齐升的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共有6家大型医院、60家社康中心,355家医疗卫生机构,其中三甲医院3家,总病床数接近5000张,预计2025年将超过1万张。此外,光明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超过55%,居民康意识越来越强。

光明区与生命健康紧密相关的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合成生物、脑科学等产业正快速发展,集聚了迈瑞、科曼医疗、卫光生物等一批龙头企业,目前辖区拥有生命健康、生物医药相关的规模以上企业200余家,医疗器械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

光明科研力量充足、诊疗体系健全、产业要素齐全,正在形成“医、产、学、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态势,为光明区出台实施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计划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

确立“三个一”

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如何理解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具体而言,是指围绕生命个体从孕育到诞生、到成长、到衰老,直到生命终点这个全周期,光明区向辖区常住人口提供一揽子的预防、保健、早期筛查、医疗、康复、健康指导等健康管理服务,同时为残疾人、失能人员、贫困人员等特殊群体提供健康保障,使全社会共享发展红利。

据介绍,光明区实施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计划,重点突出四个方面特征:

突出健康管理。从“治疗为中心”逐步走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关口前移,更加注重预防、体检、早筛,更加注重健康生活知识的科普、健康生活理念的养成,努力让老百姓不生病、少生病。若生病能早发现早治疗,要有好医生、好治疗,实现“病有良医”。

提供全民全生命周期服务。全民指的是将全区120万常住人口全部纳入健康管理,实现全面覆盖,重点关注“一老一小”、重病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全生命周期指的是,为每一位纳入计划的居民,从孕育、出生到临终,针对不同年龄阶段需要,提供全过程动态跟踪和健康服务。

构建多元共建体系。通过政府统筹,联合医疗机构、科研院所、金融保险机构、康复养老机构、企业等主体共同为居民提供丰富的健康产品和服务,动员每个市民积极参与到计划中来,让健康建设成果惠及全人群。

打造开放共享生态。构建科学研究、产业转化、临床应用成果共享机制,促进“医产学研”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医学科技创新成果持续转化、生命健康产业蓬勃发展、健康管理服务质量有效提升。

《计划》通过落实“三个一”主要任务,为居民提供从备孕到生命终点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保障,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搭建一个健康管理服务平台。通过成立光明区健康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及服务基地,为居民提供科普宣传、疾病早筛、健康管理等服务。

建成一套健康管理服务体系。通过“一纵一横”提供全周期及全人群的健康服务保障。“纵”向维度上,开展“妇幼、青少年、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四大健康行动;“横”向维度上,开展“心血管疾病防治工程”“肿瘤防治工程”“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工程”等十大工程,落实覆盖全人群的健康管理服务。

建成一个健康管理综合服务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各部门数据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为居民提供“一人一档”的电子健康档案,推动电子病历与检验检查结果互联互通,让“信息多跑路、居民少跑腿”。

率先在深圳提出“全民体检”

百姓可用“一杯奶茶钱换一次健康体检”

梳理《计划》发现,其中有不少依托光明资源禀赋探索的创新做法,比如在深圳市率先提出“全民体检”。光明区搭建健康管理服务平台,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为辖区居民开展全民体检,为各类人群定制个性化体检套餐。其中,着重加强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确保孕产妇、儿童、老年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都能得到定期体检,实现“基础有保障,特色有选择,高端有供给”。

关于体检费用,光明区计划通过“政府补贴一点,体检机构让利一点,个人负担一点”,实实在在降低体检费用,让老百姓用“一杯奶茶钱换一次健康体检”,提高全区常住人口的体检早筛率。同时,扩大劳动年龄人口体检覆盖范围,为残疾人、失能人员、贫困人员等特殊群体提供体检保障,做到预防先行。

值得一提的是,全民体检项目在扩大服务覆盖人群的同时,增加了服务内容,比如扩大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病种,由现在的4种扩大为36种,还增加了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等;为居民增加了“一键可查”的“一人一档”,力争让每个居民拥有一份覆盖全生命周期电子健康档案;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认知与情感障碍筛查、评估、干预等。

据介绍,《计划》提出,开展医产学研融合工程,也是光明区特有的创新做法,该工程将由政府搭台,建立一个医产学研常态化交流平台,支持医疗机构建设临床试验基地,为临床试验、成果转化提供应用场景,构建“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成果转化—临床应用”的创新体系。又比如,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工程,将发挥好市中医院光明院区、中医药传承发展研究院、国际中医药港等辖区资源和特色,让老百姓享受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

文、图|于木子 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