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但拜登政府一直没有批准乌方用美制武器攻击俄罗斯。

近期,拜登却同意了。

乌军用美国援助的武器攻击俄罗斯本土后,梅德韦杰夫表示俄方也可以像美国援乌那样,军援美国的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军用美援武器攻打俄罗斯

2024年6月3日,乌克兰副总理公布了一则重要消息,称乌军近日第一次使用了西方国家援助的武器,并毁掉了俄军一套S-300防空导弹系统。

据了解2日,位于别尔哥罗德州的S-300防空系统遭到乌军攻击,他们使用的正是美国援助的“海马斯”高机动性火箭炮。

这一消息,随后获得美国官员的证实。

在此之前,美国援助了乌克兰不少武器,可它们始终没有被用到战场上。

拜登政府禁止泽连斯基在俄乌冲突中使用美制武器,因为美国担心这会升级冲突,恶化与俄方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边,由于处于劣势,乌克兰不断要求美国调整政策。

5月,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州遭到俄军打击,局势对乌军一度不利,此地距离俄罗斯仅有20公里。

13日,美国防长等高层和乌方官员开了视频会议。期间,乌克兰再次提议给武器限制“松绑”,同意己方用美制武器打击靠近该地的俄罗斯本土目标。

5月底,拜登批准了乌克兰的申请。不过,乌军只能用美方援助的武器攻打靠近哈尔科夫的俄军,乌方依旧不能用美制远程导弹攻打俄方本土纵深目标。

6月4日,拜登接受美媒专访时又改口了,宣称不会同意乌克兰用美国提供的武器进攻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他的说法前后不一,有进一步放开乌军使用美制武器范围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方的反应

对于北约是否要授权乌克兰用己方援助的武器袭击俄罗斯一事,西方国家内部有分歧。

北约秘书长托尔滕贝格支持拜登的做法,多次提议西方应该允许乌方用北约援助的武器进攻俄罗斯境内的目标。

除了他之外,英国、法国、芬兰、瑞典等北约成员国,纷纷持赞成态度。

德国则从一开始的不同意,变成了“打不过就加入”,改变了态度。

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认为答应乌克兰用来自北约的援助武器进攻俄罗斯本土、对乌派遣军事人员,不是在保护北约,而是将其推向战争边缘,把各个成员国拖入世界大战。

他怒批这十分荒唐,也不支持美国等国家的做法。

5月31日,意大利外长强调本国反对乌军用意方援助的武器打击俄罗斯本土,同时不会派兵到乌克兰作战。

由此可以看出,北约内部意见不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罗斯的警告

俄罗斯多次警告西方参加打击俄军事活动,意味着对俄方直接开战。

5月28日,普京表示某些西方国家同意乌方使用外国武器打俄罗斯,这是在“玩火”,会引发严重后果。

31日,梅德韦杰夫说俄罗斯和西方的冲突可能会升级成全面战争,双方关系正在朝最坏的方向发展。

他重申俄罗斯可能对乌使用战术核武器不是虚张声势,倘若西方认为俄方不会这么做,是“致命错误”。

没想到,美国等西方国家不以为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罗斯防空导弹系统遭到美制武器打击后,6月5日,普京强势回应,称俄方同样可以向其他地区提供武器,他们可以用这些武器打击军援乌克兰的国家。

另外,他重申西方参与对俄罗斯的军事打击中,相当于他们对俄开战,俄方一定会有相应的行动。

相比普京,梅德韦杰夫更加直白,直接点名美国。

6月6日,他说就像美方军援乌克兰一般,俄方可以提供武器给美国的敌人,普京总统正在思考怎么回应乌克兰背后的那些西方国家。

他更是把某些国家称为“流着哈喇子的欧洲狗”,现在要让美国和其盟友尝一下第三方国家使用俄制武器攻打他们的滋味儿,一起被“地狱之火焚烧”。

梅德韦杰夫表示,美国的敌人就是俄方的朋友,如果他们能用俄方提过的武器打击美国等国家,俄罗斯会十分高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普京和梅德韦杰夫的回应来看,俄罗斯被惹怒了,将对北约某些国家发起反击。

正是因为有他们在背后撑腰和唆使,泽连斯基才会一再公然叫嚣和俄罗斯谈判不现实,一直拒绝谈判。

美国等国家从中作梗,导致俄乌冲突迟迟不能结束。他们一再挑衅俄罗斯,必将玩火自焚!

参考文献:
梅德韦杰夫:俄罗斯也可以军援美国敌人,就像美国援乌那样 观察者网 2024-06-06
早安!世界丨台海若发生冲突美方或介入?中方回应;印度总理莫迪提交辞呈筹组新政府 羊城晚报 2024-06-06
美议员证实:乌已使用美国武器袭击俄境内目标 台海网 2024-06-07
美媒:拜登坚称,不会授权乌克兰用美国武器袭击克里姆林宫或莫斯科 环球网2024-06-07
拜登同意乌克兰有限使用美制武器打击俄领土 新华社 2024-05-31
泽连斯基拒绝与俄罗斯谈判,称美国已授权乌用美援武器打击俄目标!梅德韦杰夫:或升级为“全面战争”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