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拼车”、“相亲”、“求职”获取最新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复“拼车”、“相亲”、“求职”获取最新信息

作品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寿 州 凉 面

文/胡冠菊

我时常在夏夜里想念我的小城。

古老的城墙下,烟火气息与历史交织,美食便是最美的时光信使,每一块青石板上都仿佛能闻到从古至今的饭香,那是来自小城深处最质朴的呼唤。

小城的清晨是从各种美味开始,油茶配油饼,牛肉汤加烧饼,馄饨锅贴,小刀面里滚个茶叶蛋,只有寿州凉面单独出场。
赵鸿冰老师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寿州小吃中的奇葩:麻鸠凉面》。进通淝门后第一个巷子是曹家巷,大名鼎鼎的麻鸠凉面,就在巷口。一碗普通的凉面,传承了半个多世纪的时光,承载着深厚的师徒情,这是藏在美食背后的“人间烟火”。

小城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做凉面,多年来我走过很多地方,也品尝过各地不少颇具特色的凉面,却唯独对母亲做的凉面情有独钟。

凉面在我们家,几乎是夏天的代言人。夏日午后,阳光透过树叶,在地上洒下一片斑驳的光影。记忆中的那幅画面,总是在这样的午后,渐渐浮现。

母亲不太擅长烹饪繁杂的大餐,却能凭一道简单的凉面,捕获家人夏日的胃口。母亲是擀面条的高手,手法娴熟,每次她和面时,我和弟弟喜欢坐在厨房的小板凳上静静观看。

她从缸里舀出白面,缓缓倒入面盆,一手端着水瓢,一手搅动面和水,直至均匀混合。接着,她双手揉搓面团,直到面光手光盆光,才算完美和好。面团静置片刻后,母亲开始擀面。她迅速将面团擀成薄薄的面片,轻巧地折叠成条状,然后用娴熟的手法切成细丝。锅中的水渐渐烧开,母亲将面条放入沸水中,用筷子轻轻搅散。面条在滚烫的水中跳跃,仿佛一场生命的舞蹈。几分钟后,面条被迅速捞出,冲入冷水之中。然后,她开始处理那些青翠的蔬菜,一刀一刀,专注而细致。黄瓜切成丝,红椒去籽后也变成细长的条状,豆芽则是直接清洗干净。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碗看似普通却又神奇的酱汁。母亲总能凭着经验,调出让人回味无穷的味道。酱油、醋、香油、蒜泥、糖和盐,每一种调料都需要恰到好处。她总是那么认真,尝一口,再加一点,直到满意为止。

凉面的准备过程,是一场视觉与味觉的盛宴。当一切准备就绪,那些色彩斑斓的蔬菜被巧妙地铺在面条上,再淋上那碗独家酱汁,最后撒上一把香菜和芝麻。这一刻,所有的等待都变得值得。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母亲总是让我们先吃,自己则在一旁微笑看着。我挑起一筷凉面,蔬菜的鲜嫩与面条的滑爽,在酱汁的调和下,完美结合。

年复一年,那些关于凉面的夏日午后,渐渐串成一条温暖的线,穿梭在成长的岁月里。即使长大后,尝过无数的美食,依然无法比拟母亲手中那碗简单却充满爱的凉面。

如今我和弟弟都在外地工作生活,父母喜欢小城的安逸,不愿意离开这里。“双城记”,甚至“多城记”成了我们的常态。

不知道从何时起,我的小城“火”了起来。

每次回家,从南门外的十字路口开始堵起,南来北往的游人,因“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慕名而来,也因“豆腐宴”“寿州牛肉汤”闻名而至。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小城掌握了新时代的“流量密码”,从“圈地自萌”到“破际出圈”,美食美景串联起小城的人文脉络,伴随着中华绵延几千年的历史香飘四方,也涂画了小城的人文底气。

每当夏天来临,我都会模仿母亲的样子,亲手准备凉面。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那些简单而温馨的记忆,就像一碗清爽的凉面,让我在繁忙和喧嚣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和慰藉。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冠菊,媒体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骨干人才库成员。发表文学作品若干。

来源:寿县文学艺术院 作者:胡冠菊

责编:月月 审核: 蓝色海风

爆料投稿:cnhefei(微信)

✨将我们设置为星标,第一时间看到推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