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制度创新成果上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善人王先生,需要在吴江新设一家货物运输个体工商户。在电话咨询嘉善吴江两地“一网通办”专窗工作人员后,2023年6月,王先生带齐材料来到嘉善县政务服务中心长三角“一网通办”综合受理窗口,一次性办理并现场领取了江苏省吴江区的营业执照和交通运输许可证。

张先生在上海华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注册及经营地址位于上海市青浦区)项目部就职多年,被派驻到江苏工作,并就近在江苏省取得二级建造师职业资格证书,后来凭借这张江苏的二级建造师证,张先生在“一网通办”平台上申请实现了青浦注册执业,减少了人才换岗损耗及换证所费精力及成本。

在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示范区,上海青浦、浙江嘉善和江苏吴江之间虽在行政区划上分属三个省份,人才、数据等要素正在加速自由流动、高效集聚。近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2024年二季度发布3项创新成果,聚焦要素流动领域,分别是跨省通办综合受理服务机制、公共数据共享机制、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互认机制。

跨省通办综合受理服务机制。示范区在青浦、吴江、嘉善两区一县开设跨省通办综合受理窗口和自助终端机,依托两区一县政务服务平台(网站)等设立示范区政务服务专栏,制定实施统一的跨省通办事项标准和业务规则,实现政务事项线下异地就近办理、网上便捷办理,就医方面实现异地就医结算免备案、社会保障卡和医保电子凭证一卡(码)通,推动示范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公共数据共享机制。示范区执委会与沪苏浙两省一市数据管理部门签订示范区公共数据“无差别”共享合作协议,联合制定实施数据共享操作办法和共享清单,建立健全共享质量标准体系和权责体系,推动解决跨省域数据流动机制不畅、标准不衔接、格式不统一等问题,实现信用、交通、环保等领域公共数据资源共享,为推动示范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等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互认机制。示范区执委会会同沪苏浙两省一市联合制定实施示范区专业技术人员资格互认相关办法和实施细则,聚焦二级建造师、二级造价工程师、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等由国家统一设置、各省自行实施的职业资格,推动考试标准统一、成绩和证书互认,共同加强职业资格监督管理,打破专业技术人员跨省域异地执业和工作限制,促进人才要素自由流动。截至目前,两区一县共400余名二级建造师实现了跨省域职业资格互认。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经验探索已经在更多地方和更广领域“生根发芽”。比如,两区一县正与安徽、山东、河南等省份有关地区探索推进跨省通办合作,跨域数据的共享催生了跨域一体化公交实时查询、示范区政务服务地图、跨界水体联合治理等一批跨域一体化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