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1 - 202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色故事忆初心

砥砺奋进正当时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党的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奋进伟力,2024年6月28日上午,兴安县人民法院举办了以“讲好红色故事”为主题的比赛,比赛由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邱全撒主持,全院干警参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位法院干警组成的参赛选手,围绕英雄故事,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事迹。本次比赛在《“半截皮带”里的信仰》的故事讲述中拉开帷幕......

“半截皮带”里的精神信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个有着88年历史的传家宝: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珍藏着一条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吃剩的半截皮带,这是那段艰苦岁月的历史见证。皮带一端曾被割断又重新磨出了尖头,背面烙着“长征记”三个字,仿佛在诉说它与长征的种种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面对极不平凡的光辉岁月和巨大成就,我们绝不能骄傲自满、躺在功劳簿上,而要居安思危、慎终如始、继续奋斗。”

——刑事审判庭 李汝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感悟一个个党史小故事,让我想起了在兴安法院工作的两年时光:从立案、送达到调解、普法、巡回审判……一幕幕工作场景如电影一般浮现在眼前,这既是我的成长之路,也是我们这代法院人的长征之路。”

——溶江人民法庭 倪娟

时代楷模民族脊梁——钱学森

分享人:民事审判庭 赵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是“两弹一星”元勋

毕生精忠报国

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中国航天之父”

“火箭之王”

美国人曾形容他

“一个人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

他,就是钱学森

钱学森先生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 1935年他为科技兴国赴美留学,十年后,他成为世界一流的火箭专家、空气动力学家,是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当时,他享受着优厚的待遇,但他一刻也没有忘记报效祖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喜讯传到美国,他开始积极筹划回国。在他的带领下:

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试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获得成功。从此,中国的核导弹终于具备了威慑与实战能力。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致敬赵一曼烈士

分享人:审判管理办公室(研究室) 高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一曼出生在四川宜宾一个封建地主家庭,排行老七。她从小锦衣玉食,过着丫鬟伺候的生活,但赵一曼天生就是一个家庭的“反叛者”。面对外出求学的阻挠,赵一曼坚定求学信念并与封建家庭作斗争。后来,她在大姐夫郑佑之的帮助下,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她和二姐组织“妇女解放同盟”,专门为受压迫的妇女发声。1926年,赵一曼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33年,她参与领导组织工人大罢工,为电车工人们争取自己的权利,以此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后在一次战斗中,赵一曼身负重伤被捕后,经历酷刑的她几乎全身都被烤焦,甚至一度昏死了过去,但顽强的意志和爱国情怀让她从头到尾坚守情报。

赵一曼用行动诠释了何为赴汤蹈火、无所畏惧。抗日战争之所以能胜利,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赵一曼一样的共产党员冲锋陷阵、前仆后继,将自己的满腔热血献给党,献给人民,献给挚爱的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日英雄—杨靖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靖宇 (1905-1940年),男,汉族,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在开封读书期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他曾组织反帝爱国罢课游行。

1940 年初,他率部转战至蒙江县,由于叛徒出卖,被敌人重重围困。在四、五架飞机配合下,日伪军实行“梳篦”战术,八面包抄。杨靖宇将分队疏散后,只带两名警卫员在林海雪原中与敌周旋了三天三夜。最后两名警卫员先后牺牲,他孤身一人被封锁在蒙江县保安村外的树林中。2 月 23 日下午,杨靖宇与敌遭遇,他一个人同几百日伪军激战 1 个多小时,最后身中数弹,其中一颗打中胸部,才终于倒下,壮烈殉国,时年 35 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顾历史,我们有太多的痛苦和屈辱,任人宰割的命运让国人长时间难以昂首挺胸走路,是我们的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一次次突进,一步步跨越,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不断推出新的希望。有了中国共产党,祖国才有今天的繁荣富强。宏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壮志在心头,扬鞭在脚下。让我们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同努力,使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繁荣、强大,让我们一起为她加油!”

——执行局 赵三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顾杨靖宇英雄的一生,我们要学习他“十年铁血百战身,精忠报国铸英魂”的坚韧无畏的精神和气魄,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感恩党、感恩祖国,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发愤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综合办公室 黄梦颜

百团大战

分享人:城关人民法庭 蒋升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武汉会战后,日军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并将进攻重点转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为便于控制占领区,日军在华北修建了大量公路、铁路和碉堡,企图分割和封锁抗日根据地,阻碍抗日力量的发展。

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决定在华北地区发动一次大规模的破袭战,以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和据点,这就是百团大战的起因。百团大战历时108天,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

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动的一次重要战役,充分展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为后来的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八路军通过巧妙的战术运用和英勇的战斗精神,取得了重大胜利,为军事史书写了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百团大战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精神,激励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注入了强大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焦 裕 禄 的 藤 椅

分享人:综合办公室 赵 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河南省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里,珍藏着一把藤椅,其上部的藤条网上靠前有一个大窟窿。

为了早日根除“三害”,焦裕禄总是拖着带病的身体,没日没夜地拼命工作:白天,风里雨里查风口、探水情,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晚上往往会回到办公室,坐在椅子上“过电影”,总结一天的工作。繁重的工作,加之营养不良,他的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直到有一段时间,人们发现,无论是开会,还是作报告,他经常都会把右脚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有时实在受不了,他就会随手拿起一个硬东西顶在肝部。渐渐地,他桌子上、床边放着的小东西日渐增多,茶缸盖、鸡毛掸子、长把刷子都是用来压迫止痛的。日子久了,他办公室那把藤椅的右边就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危险和艰苦的环境下,革命先辈不畏困难,任劳任怨,充分体现了担当奉献的革命精神。作为一名法院干警,应对照榜样查找自身不足,在今后工作中不畏困难,主动担当作为。

飞 夺 泸 定 桥

分享人:执行局 蒋干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泸定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境内的大渡河上,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它是四川和康藏地区来往的咽喉孔道。

20世纪30年代,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进行围剿,红军被迫转移,开始长征。1935年5月26日,中革军委在安顺场渡口召集刘伯承、聂荣臻、林彪等开了一个小会,研究全军渡过大渡河的问题。

在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中,红军不畏艰难,舍生忘死,为了革命事业勇往直前。我们要学习革命先烈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敢于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受革命先辈的智慧

分享人:立案庭 唐 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一南昌起义,人民军队的起点。回顾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征战的历史,特别是数次对起义队伍进行教育整顿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条人民军队加强纪律建设的清晰脉络,也领悟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色特工王——李克农

分享人:执行局 赵国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首百年,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等的残酷还历历在目,其中涌现了无数英雄人物,如董存瑞、邱少云,也有那些为了革命事业默默无闻却危险不少的地下工作者,李克农同志就是其中一员。李克农同志是党和人民军队情报、保卫工作的卓越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在隐秘战线上的杰出代表。他在桂林的八路军办事处工作期间,展现了其出色的工作能力和对党的忠诚。

20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美帝气焰嚣张,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把不可一世的美帝打到了谈判桌前。美国方面一连派出五名谈判高手,正当我方为谈判人员选择一筹莫展的时候,毛主席亲自点名:“让他去”,他就是我们的红色特工王李克农。又是李克农同志在幕后运筹帷幄,美国的小伎俩一一被识破。值得一提的是,李克农是带病入朝,多次晕倒,毛主席曾多次动过换帅的念头,都被其一一拒绝了,期间李克农的父亲去世,其泪流满面却没有提一句离开。这位没有上过战场的将军值得我们所有人信赖与尊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征翻越老山界

红军足迹标语楼

分享人:法警队 黄 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山界在地图上名为越城岭,在广西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又称瑶山,是五岭之一,1934年,红军长征途经这里,翻越的第一座高山就是老山界,由此而举世闻名。

1934年12月4日,军委第一纵队经兴安马岭移至塘坊黄边、六垌地区,下午开始翻越老山界。12月8日,扼守老山届的红37团,红八军团一部分及保卫团奉令撤往资源塘洞和龙胜江底,至此,红军全部离开了兴安县境。为保证中央纵队顺利翻越老山界,红三、五军团等在兴安华江瑶族乡境内与桂军和地方兵团进行了黄隘阻击战,老草岭阻击战,龙塘江阻击战,千家寺突围等多场战斗。

红军克服重重困难,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并不怕困难,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赛干警声情并茂、感人肺腑的讲述,深深感染了在场的观众,比赛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由评委们边观看边记录,并从主题思想、语言表达、举止大方等方面对参赛干警进行综合评分。不同的是内容,是形式;相同的是感情,是怀念。12个故事各有千秋。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决出了本次比赛的前三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院党组书记、院长邵国庆对本次活动进行现场指导,鼓励全院干警从故事中学习、领悟革命精神,始终坚持以伟大建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并为获奖干警颁发奖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党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此次比赛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思想洗礼。兴安县法院将继续立足审判执行职能,牢记司法为民宗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切实筑牢政治忠诚,弘扬法治精神,把干警从队伍教育整顿、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激发出来的信念信心、热情激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具体行动,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投身于法治中国建设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片| 审管办(研究室)、部分来源网络

编 辑| 陈晓钰

初 审| 张 睿

终 审| 欧阳婷、邱全撒

及时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