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在古代,“株连九族”这种事情可不是闹着玩的,明朝的方孝孺甚至还被株连十族了。

想必很多人在看古装剧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疑惑,既然都株连九族了,那为什么亲眷不趁上刑场之前逃跑?

以现代人的视角来看这些不逃跑的人是傻子,但是就古人的思想来说,如今人们提出的逃跑才是真的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翻不出五指山的孙猴子

不管是看过《西游记》的还是没看过的,应该都很清楚孙悟空的能力。

除了七十二变,猴哥的战斗力也是非常强的。

可即便强大如孙悟空,也被压在了五指山下五百年。

猴哥都尚且如此,古代那些被株连九族的人大多都手无缚鸡之力,又怎么能逃的出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是这些被株连的人决定逃跑,他们首先要想到的是往哪儿逃。

《诗经》中有一句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整个天下,没有不是君王的土地;沿着国土的边界,没有人不是君王的臣下。”

在古代,一般人能到达的地方都在皇帝的管辖范围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皇帝就是整个国家唯一的信仰,他要杀的人,即便是追到天涯海角也不会放过。

因此逃跑的人只要还在皇帝的地界,不管他们逃到哪里去,都能被找到,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古代虽然没有大数据,但是他们可以签发通缉令。

一旦通缉令遍及全国之后,逃犯想要换一个地方需要通过重重关卡,成功简直比登天还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可能会想了,既然这样,那我找一个没人的地方躲起来不就行了。

如果逃犯也这样想,那可就太天真了。

首先古代的通缉令都会有悬赏金额,一般犯的罪越大的逃犯悬赏金额越高。

古代吃不上饭的人都有那么多,更别说想获得这些赏金的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要拿钱,自然就得先办事。

为了找到犯人,这些人就会时时刻刻盯着各个能藏人的地方。

古代的地方一般分两种,一种是能住人的居民区,还有就是河里和深山老林。

河里不能一直藏人,深山老林经常有伤人的动物出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是在野外遇到凶狠的动物,可能被吃得连骨头渣都不剩,与其如此,倒不如自首留个全尸。

即便是能躲过猛兽的攻击,那吃食该如何解决呢?

待一小段时间可能还行,但要是时间久了,只有两种结果。

要么自己熬不住,要么被人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逃犯在逃亡的过程中身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既有对死亡的恐惧,又有被发现的忧虑。

这样提心吊胆的日子,一般人恐怕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就算逃犯有一颗大心脏,可是他逃亡的路上该怎么办?

几千年前的交通出行是非常不便利的,要么步行,要么骑马或者坐马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逃犯来说,即便是有马匹或者马车,他们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首先不管是单纯骑一匹马还是坐一辆马车,那都是非常显眼的。

到了城门口一定会被检查,马车里面就那么大的地方,想要藏人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即便是有暗格,守城的官兵发现不对劲也会着重查看的。

就算顺利出了城,那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要马一直赶路,那就要让它吃饱,可是逃亡的人身上根本带不了多少干粮。

人还不够吃,哪能给马吃。

这个时候就算手里有钱也没地方买吃的。

若是逃到了荒郊野岭,根本不会有卖东西的摊子,若是有卖吃的地方,一定会有人,这时候想不被人发现都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是不用马匹和马车,光靠步行是很难跑远的。

每个人的体力都是有限的,在高压环境下本来就没什么精力,长途跋涉只会让身体雪上加霜。

即便是硬撑着逃了一段路,那中途也很可能没命。

而且逃亡的时候若是一个人或许还方便些,可若是拖家带口的,不用出城就被发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这类情节的时候我们都会听到一句话。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若是认罪伏法,可能顶多就是被用毒酒、匕首或者白绫赐死,但若是逃跑,直接罪加一等,说不定最后连个全尸也留不下来。

况且古代人与生俱来的思想就是天子最大,一旦皇帝降罪,他们不仅不敢逃,甚至还得“谢主隆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株连九族中的九族指什么?

很多古装剧里都会出现“株连九族”这个词,但是这九族究竟是哪九族很多人都搞不清楚。

其中流传最广的说法就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合为九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也有史料记载,“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简而言之就是从“高祖”到“曾祖、祖父、父亲、己身、子、孙、曾孙、玄孙”。

除了这两种说法,古代民间还流传着一种说法,如图所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到白发老人,下到襁褓婴儿,一般被株连九族的都不能幸免。

在隋朝时期就有一桩株连九族的案子。

臣子杨玄感造反没成功,反被隋炀帝拿下并株连九族。

据说当时的圣旨是这么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造反,大逆不道。按大隋律法,自杨玄感一族至杨氏九族,男的一律斩首示众,女的罚没为奴,流放边关,钦此!”

至于罪魁祸首杨玄感,更是被五马分尸,即便他死了尸体也没有得以安息。

据传杨玄感的尸体在暴晒后被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站在古代帝王的角度,对于起兵造反的人株连九族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有句诗说得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现代家里有案底的人尚且不能考公,更别说古代造反的人了。

若真是让他们的亲眷有了喘息上台的机会,估计会被杀个片甲不留。

这种隐患像皇帝这样多疑的人自然是不会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上株连十族第一人

原本以为株连九族已经是很重的处罚了,但是没想到明朝有一个大臣竟然被株连十族。

他就是明朝的文臣方孝孺

当初朱棣坐上了皇位,为了名正言顺,他在祭拜自己老爹的时候让方孝孺这个在文臣中很有威望的人替自己宣读圣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谁知道方孝孺一心效忠前两位皇帝,就是朱棣的老爹和侄子。

面对朱棣的要求,方孝孺不仅不遵从,甚至还对他破口大骂,并对他的老爹和侄子歌功颂德。

即便如此,刚上位的朱棣还是决定再给方孝孺一次机会。

可谁知方孝孺十分倔强,竟然继续指着朱棣的鼻子骂,并且还威胁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要是有胆量,你就在太祖灵前杀了我,你敢吗?”

此刻朱棣再也不想忍了:“朕不但要杀你,还要灭你的九族。”

方孝孺丝毫不畏惧:“留下千古骂名的是你逆贼朱棣,你灭我十族又如何?”

然后方孝孺的十族,大约八百多人就人头落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对比就不知道我们现在的生活有多幸福。

在古代普通人的命即便不是被视如草芥,那也是不被达官贵族放在眼里的。

从皇帝掌握生杀大权到现在法律掌握生死,这是社会的进步,更是百姓的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