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从我们嫦娥六号携带月球背面的“土特产”回家后,关于它的热度那几乎是没有停过,特别是国外那一双双“饿狼般”的眼睛,都在盯着咱们的月背样品。

而美国自然也在这一双双眼睛中,目前,美国已经不止一次的公开表示想要获得咱们嫦娥六号带回的月壤但都被明确拒绝。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横跨我们两国中间的《沃尔夫条款》

那么,这个沃尔夫条款究竟是什么?中国对于美国这“厚脸皮“的态度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
北京商报:美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纳尔逊祝贺嫦娥六号月球计划取得成功,外交部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嫦娥六号的壮举引发美国关注

当嫦娥六号传回那张震撼人心的月背照片时,全世界都为之惊叹,那片从未被人类踏足过的“黑暗”领域,如今已经尽收中国探测器的“眼底”。

与美国此前提供的月球正面图像相比,这张照片展现了一个全新的月球世界,其中充满了神秘和挑战。

要知道,探索月球背面和建立月球基地,一直是各国航天的核心目标和重点任务,但由于技术和经费的限制,即便是航天强国美国也从未成功登陆过月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中国的嫦娥系列探测器,却接连实现了月背软着陆和采样返回,可谓是“独占鳌头”。

面对中国航天的“后来居上”,美国显然有些“坐不住”了,他们一方面对嫦娥六号的成功表示祝贺,称其为“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另一方面却又对中国登月计划的深入和技术进步表现出高度担忧,生怕自己在“新太空竞赛”中落于人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美国航天局局长比尔·尼尔森开始“变脸”了,他突然呼吁与中国在月球探测领域开展合作,甚至提出要分享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

他这个这个态度可是个180度的大转弯啊!要知道,此前美国一直对中国在航天领域“封锁”和“打压”,他们根本不给中国“上车”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
中国新闻网:美国科学家会否参与研究嫦娥六号月球样品?中方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中国可不吃这一套,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直言不讳地表示:“美方如想获取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必须先废除《沃尔夫条款》,清除中美航天合作的障碍。”

可以看出来,这个条款可是美国人自己设置的“绊脚石”,这其中规定美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数据和技术细节不得与中国分享,目的就是要“卡脖子”中国航天。

现在,美国人想借花献佛,分享中国的探月成果却不愿意拿出诚意,消除合作障碍,这不是“耍流氓”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指出,美方应该清除自己设置的障碍,以实际行动展现诚意,而不是玩“双重标准”。

事实上,中美航天之间的恩怨由来已久,上世纪90年代,美国就通过《考克斯报告》限制中国参与国际商业发射,将中国航天“踢出局”。

但中国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努力,从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开始,我们接连取得了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此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赞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我们正以开放和包容的姿态与世界各国开展航天合作,共享探月成果。

而美国如果还想“搭便车”就必须拿出诚意,废除《沃尔夫条款》,以平等和互利的方式,与中国携手探索宇宙的奥秘。

否则,他们只能“望月兴叹”,看着中国的“月球快递”一次次升空,将人类的探索脚步,迈向更远的星辰大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的矛盾心理

面对中国嫦娥六号任务的巨大成功,美国人的心情可谓是“五味杂陈”,一方面,他们不得不对这一壮举表示祝贺和赞叹,毕竟这是人类探月历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比尔·尼尔森就称:“嫦娥六号的成功是一项“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它展现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快速进步。”

但另一方面,美国人又对中国的“后来居上”感到十分不安和焦虑,要知道,美国曾经是世界航天的老大哥,他们凭借着“阿波罗计划”等一系列壮举,在月球探测方面独占鳌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如今,中国的探月工程已经走在了前列,我们不仅实现了月背软着陆和采样返回,还计划建立月球科研站,开展更大规模的月球资源勘探和利用。

这对美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威胁,他们担心如果不尽快采取行动,就会在新一轮的“月球争夺战”中落于下风。

于是,美国试图通过外交施压等手段,迫使中国“分享”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就公开呼吁中国“向国际社会开放”月球样品,而美国国会议员甚至提出了相关法案,要求中国向美国提供样品。

不得不说,这简直就是“强盗逻辑”和“霸权思维”的典型体现!

要知道,嫦娥六号的月球样品是中国人民用汗水和智慧换来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民族探索宇宙的重要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当然有权决定如何使用和分享这些样品,不需要美国来“指手画脚”。

事实上,美国的所作所为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不满和批评,俄罗斯航天局就表示,支持中国在月球样品分享问题上的立场,呼吁美国取消对华航天合作的限制。

欧洲航天局官员也认为,中国提出的条件合情合理,美国应该拿出诚意,消除合作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美国“霸道思想”的对比下,反观中国却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我们愿意与世界各国分享探月成果,推动全球航天事业的发展。

嫦娥六号任务就搭载了来自多个国家的科学载荷,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和国际视野,未来,中国还将继续引领和推动月球探测国际合作,为人类探索宇宙贡献更大的力量。

面对中国的诚意和善意,美国还在玩弄“双重标准”和“霸权主义”,实在是自欺欺人、不知悔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应该认清形势,摒弃成见,以平等和互利的方式与中国开展真诚合作,共同推进人类的太空事业。

否则,他们只会被历史的车轮无情地抛在身后,成为国际社会的“笑柄”和“负面教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
新京报:国家航天局:美国“沃尔夫条款”阻碍中美两国航天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美航天合作的障碍与恩怨

在中美航天合作的问题上,中国的立场一直非常明确和坚定,我们欢迎世界各国参与月球探测事业,愿意与大家分享探月成果和数据,推动人类太空事业的发展。

但前提是,合作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诚信守诺的基础之上,这之间不能有任何附加条件和政治障碍。

然而,美国却一直在这个问题上“玩花样”,他们试图通过各种手段,阻挠和打压中国航天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臭名昭著的《沃尔夫条款》,这个条款由美国国会在2011年通过。

里面规定美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数据和技术细节不得与中国分享,并禁止美国航天局(NASA)与中国开展任何形式的合作。

说白了,这就是美国对中国实施的“技术封锁”和“科研隔离”,目的是要遏制中国航天的进步,维护自己的“霸主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科学探索的基本精神,也严重损害了中美两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面对美国的“无理取闹”,中国的态度非常坚决。

而卞志刚的表态可以说是一记重拳,打在了美国的“痛处”。

要知道,美国一直对嫦娥六号的月球样品“垂涎三尺”,他们恨不得马上就拿到手,但他们又不愿意放弃《沃尔夫条款》这个“杀手锏”,妄图继续“卡脖子”中国航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无疑是痴心妄想注定要碰一鼻子灰,其实就眼下的尴尬情形来看,完全是美国自作自受。

199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际武器贸易条例修正案”(ITAR),他们将商业卫星及相关技术列为“军品”,禁止向中国出口。

这些举措严重阻碍了中国航天的国际合作和商业发展,给中国航天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但中国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航天强国,我们拥有完整的航天工业体系和自主创新能力。

我们不仅成功实施了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导航等一系列重大工程,还积极推动空间站建设、火星探测等前沿领域的发展,这些成就无不彰显了中国航天的强大实力和光明前景。

面对中国航天的崛起,美国人心里恐怕是又惊又怕,既羡慕嫉妒又恐惧忌惮,这种矛盾心理,导致他们在对华航天合作上摇摆不定,前后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无论美国如何纠结,中国的立场都不会改变,我们将继续坚持开放包容的原则,推动航天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同时,我们也将坚决捍卫自身利益,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只有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中美航天合作才有可能实现双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开放态度与国际支持

在探月工程的国际合作方面,中国一直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充分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和风范。

从嫦娥四号任务开始,我们就广泛邀请世界各国参与到月球探测事业中来,搭载了多个国家的科学载荷,实现了多项创新成果。

嫦娥六号任务更是开创了国际合作的新局面,这次任务搭载了来自法国、意大利、欧空局、巴基斯坦四个国家、国际组织的载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载荷与嫦娥六号实现了优势互补,极大地提升了任务的科学产出和国际影响力。

事实上,中国的探月工程从来就不是一个“独角戏”,而是一个“大合唱”,我们不仅要实现自身的航天梦想,也要为世界航天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未来我国还将实施嫦娥七号、八号任务,建立月球科研站并启动载人登月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广泛吸纳各国力量,共同推进月球探测事业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立场和态度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理解和支持。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对中国探月工程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他们认为中国的探月成就不仅属于中国,同时也属于全人类,更是发展中国家走向太空的重要里程碑。

通过与中国的合作,他们也能够分享探月成果,提升自身的航天能力,实现共同发展和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反响充分说明了中国探月工程的国际影响力和号召力,我们的探月事业已经成为推动全球航天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和纽带。

未来,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推动月球探测国际合作向更高水平、更大范围发展,为人类探索宇宙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嫦娥六号任务的圆满成功,不仅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又迈出了坚实一步,也为中美航天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个关键节点上,中国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我们坚持开放合作、共享成果的原则立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和支持。

与此同时,我们也坚决捍卫自身利益,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如想参与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研究,就必须先废除《沃尔夫条款》,消除中美航天合作的障碍。

这是中国的底线,也是推动中美航天关系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