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前桂平西山弄了个活动,为半山亭上流传已久的半联进行有奖征联,即:

半山亭,停半山,半途莫废!

其实像这种为地方景区征联的活动,已经形成了一种宣传手段,

一是介绍景区的风景人文,

二是为景区打个广告。

不过这种活动一般也注定没有结果,是永远对不出合意的另一半联的。当然了,这不是说活动方玩噱头,不想找个合意的下联,而是这种联根本就是绝对,在现代的文学环境下,以今论古,那是找不到让人合意的下联的。

不管怎么样吧,反正经过活动方的精心评选,最终选出九对优秀奖,大奖空缺。

这些下联好不好,那就是各家评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就这征联活动来说,下联空缺也是意料中的事,因为对联可不是那么好对的。

先说对联的本意,

像这类对联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应景文学,二是会意文学。

所谓的对联应景文学,即是上下联要有一定的关联性,如像半山亭联,还有之前抄作很多的观音山联,要求就是以周边水景山色作上下联,上联是西山的半山亭,那下联也必定是包含西山的景致,但对桂平西山的景致了解不深,随便凑数,那肯定不作数。

所谓的会意文学,那就是说上下联要在文学水平上要达到一定的相当,取材范围那可就真正的观天下了。这种一般都有些优秀的应对,但也不可能达到最佳匹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对联的要求,

都知道,对联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传统文化,按文化内涵来说,是有很多讲究的,如什么尾平末仄,工整对仗之类,格式要求非常多。是要经过一定的学习,才能真正掌握的。而现代的教育环境下,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早已过时,格律音韵这些已经不是重点了,能掌握其中规律的没几个了。

而为古联征半联,那必定要以古代格式的规则来对才有意味,不能拿着现代定制的《联律通则》来应对的。《联律通则》其实是在现代的文学环境下,为了发扬这种传统的楹联文化而定制的规则,放宽了传统楹联的格式对仗要求,以达到传承的目的。

说白了,《联律通则》的最低标准就是凑个顺口,整个顺眼就可以了,不必要设很多条框来限制这种对联文化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对联的本身。

但凡现在拿出来搞征联活动的半联,基本上都是绝对,“绝”就绝在他的一语N关,无论是艺术、情趣、哲理,仅这半联全都包含了,概括性很强,很耐人寻味。

这话都被上联说完了,那还能想到什么样下联来补充来呢?如更为著名的半联:烟锁池塘柳,望江楼望江流,之类,

这种对联只能被当作一种地方文化来传承,被贴了高标准的历史标志的对子,谁的下联能配对?

在当下的环境了,对出来的下联,除了被喷,那也只有被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这征联活动,

好像桂平西山半山亭的征联活动,这三四十年来,正式发出的有奖征联都有几轮。如80年代,2011年,还有今年。

八十年代的时候,桂平西山得到了新的一轮建设,这可是桂平西山的一件大事,

所以,为了庆祝西山的新建设,当时就发出了半山亭联的征联活动,当时也有不少人应征,这些人当中,有很多人都是经历了民国教育的,简单说,对于传统教育他们还是有一定的话语权的,不过最后什么结果,现在也都没有记忆了。

2011年,桂平西山也继续搞了活动,不过当时是两联征对,除了“半山亭,停半山,半途莫废”的古联,还有另外一个上联,是之前领导来桂平西山时写的“半山亭,停半山,半山亭中倍思伴”。最后什么结果,也不太了解。

再是今年了,如今的网络时代,征联活动一出,相当多的人前来应对,相关的文章,视频一出,天南地北的评论区真是好句“联联”~~~当中还是有一些佳对的,只可惜都是会意文学,也没有去投稿。

不过,无形中,桂平西山,还是得到了一次宣传!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史话八桂!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