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认知症友好小区长啥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60°认知症友好小区长啥样?

一走进泰东小区,就能看到许多颜色醒目的科普墙和告示牌、车棚的外墙上设置了一个“记忆盒子”展览、小区里还有一个迷你的“健康生活方式激活驿站”……这个刚刚完成改建的小区也成为全市首个360º沉浸式认知症友好小区,对于认知症人群的温暖和关怀的氛围无处不在。

让更多人认识认知症的科普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更多人认识认知症的科普墙

小区内的科普墙和彩绘墙,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居民普及认知障碍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你们知道认知症患者眼中的时钟是什么样子吗?”在小区的一处墙壁上,展出了不同阶段的认知症患者的绘画作品,可以看到,这些绘画作品中的时钟全都形状扭曲、时针与分针难辨别、时间刻度也错误百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认知症患者来说,最先忘记的就是时间。”当改造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起认知症的相关知识,站在墙面前看绘画作品的不少居民才第一次知道认知症原来是一种大脑的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期运动不足,认知障碍的患病风险是勤运动人士的1.4倍,推荐每周2-3次运动,总共不少于150分钟。”

“认知症患者其实也会受到语言的刺激,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一些话‘伤害’他们。”在小区垃圾站旁,还展示出了对于认知症患者来说,有哪些语言垃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早以前小区旁有一个纺织厂,不少泰东小区的居民也是其中的员工,一些以前工作中、生活中的老物件能唤起他们的记忆。”在车棚的外墙上有一个“记忆盒子”展览,在科普的同时,也成为小区认知症友好的微型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处可见的认知症友好细节

除了科普墙外,还有随处可见的认知症友好的贴心细节。

患有认知障碍的老人们对于显眼的颜色会比较敏感,在泰东小区各个角落,散落着12块科普指标牌,每块牌子上都用生动的语言提醒居民关注认知障碍风险并有意识地进行锻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区还开展了“能量萝卜”等趣味科普活动,鼓励居民在社区中发现、打卡、收集与认知障碍相关的风险信息牌,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提高居民对认知障碍问题的关注度。

小区花园也同步进行了改造,用环保塑胶地面取代原先的水泥地,降低了老年人摔倒受伤的风险,带靠背和功能扶手的座椅成为了老年人平时谈天说地、闲话交流的好去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相邻仅几百米的天钥桥路500弄,崭新的万体汇邻里汇正式启用,这家“生活盒子”里也专门设置了认知障碍家庭支持中心,提供一站式受理认知症家庭的咨询评估、服务转介、生活喘息、身心管理、技术赋能、经济救助、风险保障、法律援助和社会支持等非正式照护服务,还致力于提升认知症家庭的生活质量。

认知症友好有多重要?家有患者的市民深深知道

小区迷你的“健康生活方式激活驿站”,用来作为对小区及整个徐家汇街道的居民进行早筛查、认知症普及、认知症家庭咨询评估等的多功能场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泰东小区的激活中心,墙面上一张海报,对认知症发展不同阶段特点和应对方案作了科普,“认知症不是自然衰老的一部分,而是由于脑部疾病引起的,不仅仅是丢失记忆。但就算得了认知症,也可以好好生活。”上海剪爱公益发展中心负责人汤彬告诉记者,“由于认知症人群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因此在中国,人们普遍误解为这是自然衰老的变现,实际上,也有19岁的男孩患有认知症,越来越多65岁以下的人群也在面临认知风险、痴呆这个词,存在歧义和歧视,会阻碍出现异常迹象的亲友们及时诊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住徐家汇街道的段女士告诉记者,因为家中81岁的母亲患有认知症,目前已经是晚期,她深深懂得对于认知障碍来说,早筛查、早发现有多重要。

“现在回想,我母亲很久之前可能就有点认知障碍的征兆,记不清自己有没有吃药、记不得跟闺蜜们约的去公园跳舞时间,但我们一直没当回事,觉得她只是习惯性依赖我父亲的提醒和照顾。”段女士说,等发现母亲的病情已经无法逆转,是在一次不小心摔跤做手术之后,“可能因为身体受到了创伤,认知症的病情也变得严重,手术醒来以后,我妈妈已经完全不认识我们了。”

“所以我现在也拉着身边的人,包括我自己也去做了认知障碍整的早期筛查。”段女士说,作为认知症家属,她更加能理解人们消除对认知症的偏见和刻板印象,正确认识认知症的重要性。“其实最需要筛查的反而是50多岁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认知症大致分为六个阶段,无认知损伤、主观认知下降、轻度认知障碍、认知症早期、认知症中期、认知症晚期,前三个阶段是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黄金期,“汤斌说,在轻度认知障碍的阶段,记忆力明显下降,还可以逆转,但一旦发展到早期,就开始影响生活和工作,只能延缓,而且越往后期,照护的负担越大,最后生活难以自理的时候,需要有人24小时贴身照顾。

段女士说,照顾有认知症的母亲,她和父亲都已经筋疲力尽,“真心期待有针对认知症患者的日托中心,能让家属们有所喘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也从徐家汇街道了解到,针对认知症不同阶段,街道也推出了针对性的便民为民服务。接下来,徐家汇街道将委托专业社会组织深入各个社区、企业、学校和商场,开展脑健康与认知症主题的科普、筛查、早期干预和家庭支持等工作,提升居民的脑健康素养,帮助他们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认知症问题,降低认知症的发病风险。同时,通过建设认知症家庭支持中心和组建认知症家属互助会,为已经确诊的认知症家庭提供属地化的照护支持,让他们在面对认知症的挑战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