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一位名将身怀绝技,野性难驯,他的生活习惯令人瞠目结舌。他生来就是个"野人",从小就吞食生肉和蛇虫,长大后更是将这种怪异的嗜好发扬光大。不仅如此,他对女人的品味也很独特,宁可选择乡村的"蠢胖村妇",对城里的腻子们却是敬而远之。就连打仗的时候,他也没有收敛半分,竟然直接使用水牛来纾解欲望!到底这位大清名将是何等人物?他的生平经历又隐藏着怎样的离奇故事?让我们一探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从无名小卒到虎将显威,一生经历离奇传奇

海兰察虽然出身卑微,但却一生经历离奇传奇,最终成为叱咤风云的虎将。这位将领原是黑龙江一个叫做"索伦"的女真部落土著,年少时靠打猎养活一家老小。

当时的东北沃野遍布,有不少凶猛的野兽出没,海兰察自小就跟着部落长者学习狩猎技艺。一开始他只是打打小猎物,却在某次与熊虎搏斗中大显身手,从此在部落中小有名气。

后来清军到东北征服,发现了这位天赋异禀的青年猎人,就将他编入军队。海兰察待遇非凡,只因他身怀绝技善打生擒,比宫廷禁卫都不遑多让。

最让上峰重视海兰察的,是他在一次遭遇埋伏时的表现。当时清军被围堵在密林之中,食物和弹药耗尽,大批人员受伤阵亡。就在绝境之时,海兰察挺身而出,一人扛着长枪杀出重围,不久竟然领着猎户返回救援全军。

从此海兰察名声大振,很快就被擢升为虎贲大将。乾隆皇帝得知他的事迹后,非常赞赏这位善打善狩的壮士,下旨重用于前线。不久,海兰察就在诸多征战中建立了赫赫功绩,名垂青史。

二、少时生活在蛮夷之地,出生与自然环境渊源深厚

海兰察的出生地黑龙江,当时被视为"蛮夷之地"。那里气候寒冷,环境艰苦,物产贫乏,给予了这位将领独特的生存智慧和野性本能。

在那片苦寒之地,海兰察的母族索伦人靠打猎渔捕为生。从小他就跟着长者学习如何在大自然中生存,懂得辨识野果蔬菜,制作简陋的狩猎工具和防寒衣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荒凉的环境造就了海兰察的粗犷个性。每年漫长的冰天雪地,只有身强体壮、勇猛善战的人才能活下来。因此,他们赖以生存的往往是力气和体魄,而非智谋和城市人的雅士风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兰察对野生动物有着爱恨分明的态度。对于可食用的猎物,他们习以为常地生吃或烧烤食用。不仅肉质鲜美的鹿、熊、野猪等,就连蛇、虫、蝎子这样的怪物也在菜单之列。

相反,对于危险的野兽如老虎、灰熊等,索伦人则要防范有加。海兰察从小就学会了辨识踪迹、设陷阱捕猎的手段,与这些凶猛野兽斗智斗勇是家常便饭。

此外,索伦人对女性的审美观也大不相同。他们认为丰腴的体型、结实的骨骼和红扑扑的脸颊才是健康标志,这和汉人追捧瘦小柔弱的形象截然不同。

海兰察并未蒙受正统的教育,但生活在这种环境也锻炼出他独特的生存能力。在茫茫苦寒之地,体力和勇气就是人与野兽争存的决定因素,任何细微的环境变化都可能威胁到生命安全。所以他们必须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残酷的杀伤力,才能生存下去。

三、奇行怪状不言而喻

1)长途行军必带水牛解闷

虽然海兰察出身寒微,但凭借过人的武艺很快就获得重用,屡立战功。然而,就连乾隆皇帝也无法完全改变他那与生俱来的野蛮本性。每当大军远征,海兰察都会带上几头体型硕大的水牛相伴,用以纾解男儿的私欲。

这一怪异行为先是在军中传开,后来也不胫而走,渐渐被朝野皆知。当时的一些记载中便有描述:"公独入后室,内有蠢胖村妇八人,年皆二十以来,裸体以待,公一一递接已。沿途供亿,必如此,方惬公意。"

换句话说,海兰察不惜派人提前去各驿站寻觅乡村少妇,用以满足自己的兽欲。如果找不到的话,他干脆就让部下牵上几头母牛,自己则予取予夺,毫无廉耻。

2)贪恋村妇肥美娇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海兰察独爱那些"蠢胖村妇"的体型。在他那原始而粗野的审美观里,城里那些瘦小娇媚的女子可着实不够味。他钟情于那种皮肤红扑扑、腰肢浑圆、皮下肉有几分余的乡村妇女。

有一段佚名记载就提到,每当海兰察在宫中值勤时,只要看到那些个子矮小、体态单薄的宫女经过,总会露出不耐烦的神情。

反之,若是遇上某个发福身材的妇人,他立马就会精神一振,眼睛里闪烁着光芒。有时候,太监们还会看到海兰察对着那人暗自把玩佩剑,一副意乱情迷的模样。

3)宴会上生啖巨蛇恐怖场面

除了那些令人遐想的私密嗜好,海兰察在饮食上也是出了名的重口味。他最为人诟病的,莫过于习惯把蛇虫昆虫生吞活剥的怪癖。

据史书所录,每逢海兰察在外征战或者狩猎归来,他的部下便会提前在驿馆准备一份"开胃菜"。那不是什么山珍海味,而是各种蝎虫蛇蚣,径寸有数,生生打捆在一个红漆盒子里等候。

海兰察一见那盒子就垂涎欲滴,赶紧打开,露出里头成堆的怪物。别人看了只会作呕,可他却连连点头,满意地舔了舔嘴唇,然后对着那堆翩翩蠕动的东西大手一捞,尽数塞进嘴里狠嚼猛咽。

就连乾隆皇帝也对其嗜食蛇虫大开眼界。有一次在陪同宴会,只见海兰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红光,面前竟然悬挂着两条长约一米、粗如腿臂的巨蛇。不多时,他就掏出佩刀,生生将蛇肢离体,然后大嚼特嚼,汁液下颚滴流,以为尝了上谷佳肴一般陶醉无比。那震撼的一幕,使在场诸王公们无不面面相觑,面露惊容。

四、勇武过人战功赫赫,深得君主青睐

1)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战功

虽然海兰察私底下有诸多怪异癖好,但在军中他却是勇武过人、身先士卒的传奇人物。凭借过硬的武艺和无畏的作风,他在多次重大战役中建立了汗马功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最为人传颂的,要数他在准噶尔之役中的杰出表现了。当时清军深入沙漠腹地,遭遇了强大的游牧民族阻击。双方在绵延数里的沙丘之间遥遥对峙,你来我往已近一月,清军无功而返。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海兰察扮演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率精锐骑兵佯作撤退,诱敌深入。当对方彻底跌入圈套之时,海兰察猛然发起反击,亲自冲锋在先,手起砍杀,杀得蛮军犬牙交错、狼狈不堪。最终,他的精心谋算和骁勇善战,帮助清军一举拿下了这场关键之战。

2)朝廷力保,列为虎贲重臣

这些惊心动魄的战功几乎无人能及,使得海兰察名声大震。不久,乾隆皇帝就下旨将他列为虎贲,可见对其武勇的高度重视。

有趣的是,乾隆并非不知海兰察那些离经叛道的嗜好,相反还有意循循善诱他。比如在册封的诰书中,乾隆慈祥地开解道:"尔纵放不羁,吾却甘之如饴。重赏不讳,但请朝夕尽忱职守。尔固为大将,岂可污吾家声?"

从乾隆的这番话可见一斑,他对海兰察固然啧啧称奇,但也相当宽容。他明白将领只要能出力,即便私下有怪异嗜好在所不惜。更何况,海兰察那些行为离奇也只是出于天性使然,并无其他企图,乃"质朴直率"的表现。

3)皇帝见怪不怪,包容其异于常人

此后,乾隆屡次在宴会等场合见到海兰察与常人不同的一面,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如他目睹海兰察生啖巨蛇那惊骇一幕时,只是摇了摇头说了句:"性啊,有时胜于天性也不可耳。"

还有一次,一名新晋太监不知内情,看到海兰察对着一名丰腴宫女流口水情况十分严重,急忙将人带离现场。乾隆撞见此景,竟然并未表现出什么严厉的态度,只是淡淡说了句:"兰察向来如此,未便怪他。"

可见乾隆对海兰察那些为非作歹的行径,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任态度。皇帝之所以对其如此宽容,自有原因。毕竟海兰察出身寒微,却因满腔热血和勇猛过人,鱼肉乡里自来硕果仅存,是军中难能可贵的人才。况且他素行忠厚,未见居心叵测,那也都是出于天性使然,并无旁骘歹念。对于这样为国捐躯的贤良之人,皇帝何愁有怪癖不能原谅?

五、风云际会鲜为人知的离世之谜

尽管海兰察一生英勇卓绝,在军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他最终的下场却鲜为人知。关于这位大汗彪悍生平的最后一页,只在极少数文献中留有蛛丝马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平定边疆后突遭重疾

根据一些断简残篇记载,在平定大小金川之役后,海兰察突遭重疾。那一年他已年过六旬,虽然身手犹在,但终究经不起长途跋涉的劳累。

当时大军返回途中,海兰察就感到四肢无力、头重脚轻、食之无味。这种状况一持续便是半月有余,原本勇武过人的他如今竟然连刀枪也拿捏不住。于是,部属们只得下令把营寨扎在一处汉人村落边上,准备静养调理。

2)死讯突然而至,无人知其下落

可就在安营第三日,一切突然戏剧性地发生了变故。那一夜狂风暴雨,雷电交加,就连海兰察这个久经沙场的人也被惊醒过来。待到黎明,所有人全都目瞪口呆,因为大将军就这样无声无息地遗世而去了。

更令人费解的是,不仅其死因成谜,就连海兰察的尸身也像人间蒸发了一般,亦无踪影。从那时起,他就这样身无分文地离世,再无音讯,仿佛凭空消失在了人世间。

3)尊卑同理的离世之谜

关于海兰察突然离世的原因,后世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大自然的报应,因为他行为太过离经叛道,所以遭到天打雷劈;也有人猜测是染上了什么怪病,以至于浑身都腐烂得干干净净,不留半点痕迹。

不过最有分量的还是一种说法,那就是海兰察本就是出身黑龙江蛮夷之地,一生好吃活物,他死后为了延续那种习俗,竟选择归于自然。有人亲眼目睹,一伙牧人趁夜携尸体离营而去。而他的随从也都来自同一部落,或许均遵从着某些祭祀传统。

此说法虽然有些荒谬,但倒也未尽不可信。海兰察这位原始勇士,生前固有诸多野蛮嗜好,死后也保持了同样的一贯作风,归于自然、与生俱来、与尘埃同化,这也算是最后的恬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不论是什么原因,一个人活着如此风生水起、英勇无畏,却最后连个尸身都无处可寻,难免令人感到惋惜。古往今来,曾经多少英雄豪杰、状貌堂皇,却也无一例外全都归于寂寥和尘与灰之下,这不能不说是世间最大的无常和荒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