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起义后又被忽悠重新附逆,翻来覆去的康定国军都是憨憨吗?随着国共内战的白热化,双方在西南边陲的较量也愈加激烈。当年,一支国军部队在上级的号召下,本已拥护起义响应解放;但由于信息闭塞,竟又被南京方面的谎言忽悠,重新附逆投靠蒋介石。就在他们准备固守反共阵地之际,解放军的铁骑已迅疾压境。面对突如其来的局势逆转,这支部队的命运将何去何从?这些信奉上意"翻来覆去"的国军官兵,到底是"憨憨"般的盲从,还是被迫无奈的牺牲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 刘文辉号召四川彭县起义,西康军政要员响应

1949年岁末,时局风云诡谲,国共内战愈演愈烈。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西康省主席兼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挺身而出,于12月9日在四川彭县宣布起义,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振臂一呼,顷刻间在西康激起滔天巨浪。

彼时,西康内局同样暗流汹涌。刘文辉在宣布起义后,随即通知了三名西康军政当权者:雅安将军刘元暄、西昌督军伍培英,以及久任省府"代主席"的张为炯。与刘文辉自年少时期保定军校同窗的张为炯,向来是刘文辉的左膀右臂。作为西康最高实权掌舵者,张为炯笃信佛门,为官廉洁自守,故而在西康民间享有极高声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上级刘文辉的通电起义,张为炯斩钉截铁地于12月12日在雅安宣布响应,西康全省正式起义,拥护人民政府。紧接着,雅安刘元暄、西昌伍培英等将领,以及驻守边陲戍垒的独立团傅德铨团长,纷纷表态响应起义。一时间,西康军政高层似乎已团结一致,势如破竹。

二. 田中田窜入西康,掀起新一轮"内斗"

就在西康军政高层对刘文辉的起义呼声作出回应之时,一股蓄谋已久的暗流正在西康腹地渐次升腾。这股暗流的主使者,正是由河南流窜至西康的国民党残军田中田。

田中田,原任国民党127师309旅旅长,上级长官先后起义之际,他因畏惧迭经劫难,始终不愿起而响应。及至127军余部仅存1000余人,田中田亦无可奈何,只得率领残部逃窜四方。值此,正逢西康局势扑朔迷离,信息更是闭塞难通,田中田遂将目光投向了西康省会康定。

2月20日,田中田进占丹巴,将锐芒直指康定。康定守军人数虽少,不过只需结合大炮山的天然要寨,全力防守,足以力保省会。然而由于与刘文辉的联系长期中断,加之消息受阻,守军中竟有人心存投靠南京的谬念。当张为炯召开会议,部署固守大炮山时,与会者竟无一人发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为炯斩钉截铁表示:"刘主席通电起义脱离蒋介石,是正确决定。刘文辉是我们多年上级,我又是本地人,绝不允许故乡沦陷!"言罢,张为炯决定暂避锋芒,请田中田直趋西昌,并命连长龚耕耘前往大炮山力守。不料龚耕耘一去竟不复返,不仅将康定防御的机密泄露给田中田,还同流合污,配合田中田翻越大炮山天险。

眼见形势渐趋恶化,3月4日,张为炯率领残部出康定南门,急遽翻越折多山,转至营官寨。第二日,田中田长驱直入,顺利占领康定。这让南京政府喜出望外,竟妄自尊大,声称是"大捷"。局势如此,康定内部亦陷入更大动荡,早已思想动摇的守军主将唐英、傅德铨等人,纷纷与田中田勾连,重新附逆,倒向南京...

三. 起义官员被"中转"信息忽悠,再次"倒戈"

虽然田中田已攻陷康定,但张为炯仍未放弃起义决心。他在撤至营官寨后,意外发现了一台刘文辉留存的无线电台,终于恢复了与刘文辉的联系。得知康定失陷的惨况,刘文辉无奈叹道:"你们这些人翻来覆去,将来如何了结啊。"

然而就在张为炯坚持起义立场之时,南京方面的"中转社"开始向康定投放大量虚假宣传,妄图让已起义的官兵重新"倒戈"。3月12日,《西康日报》刊登一则"紧急启事",声称"我等头脑简单,曾受奸人欺骗误入歧途,现已觉悟,决定改过自新,重新为党国效命。"签名者竟有30余名早先响应起义的省府官员。

看到这则启事,张为炯感叹万分:"看这些人翻来覆去,将来如何了结啊?"不过尽管面对如此"倒戈"困境,张为炯仍然坚持立场,拒绝向田中田投降。

事实上,就在田中田占领康定后不久,防御工事早已开始升起。田中田不仅在城内布下重兵,还在城外郊野挖掘陷阱与壕沟,并架设铁丝网,誓要死守康定。与此同时,南京方面更是极力渲染田中田的"大捷",宣称"国军已重新控制" 西康全境。

在这种气氛的渲染下,不少早已心怀二意的国军官兵更是彻底动摇了。曾被张为炯安插于大炮山防御的龚耕耘连长率先投诚,如此一来,康定本已部署完善的防御体系顿时被彻底瓦解。一时间,田中田胜券在握,南京方面亦如虎添翼。

而就在这危难时刻,原本已归顺的独立团团长傅德铨更是叛变,与田中田勾结在一起。傅德铨此举无疑是对张为炯起义阵营的沉重打击,康定官兵阵营更是出现严重裂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 传统康定"武士道"文化的另一体现

康定地处边陲要塞,素有"金戍铁马"之称。自古以来,这里的将士们世代效忠于中央政权,无论是帝王朝代的更迭,还是内忧外患的更替,他们都矢志不渝地捍卫着这座天险之城。可以说,无论裹着裙装或是穿戴裤装的权力主体,康定军民都会全力以赴地予以拥护。

正是这种先天不移的"武士道"精神,注定了当年康定官兵在政权更迭之际的种种纠葛。他们无不竭尽全力去追随上意,争分夺秒地效命于新旧统治者,即使在短时间内"翻来覆去"数次,亦视为理所当然的宿命。

谁能想到,张为炯率领军民最初响应了刘文辉的起义号召,接受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权,随后却又莫名被蒙蔽了双眼,不得已重新效命于蒋家王朝;就在他们准备固守大炮山誓死抵抗解放军时,解放军的铁甲已压境而来。面对突如其来的形势逆转,张为炯等人亦是一筹莫展、身不由己。

其实早在康定府城陷落前夕,张为炯就已断言"将士们翻来覆去,将来如何了结"。可见他对于部下们对上意言听计从的"忠骨遗风"早有洞见。只不过在当年的环境下,这些军人们别无选择,只能被迫"翻来覆去",以对等的忠诚回报新旧主子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出于这份赤胆忠心的宗旨,他们才会在日后的战事中屡屡反复无常、两面三刀。当解放军的铁骑真正压境时,他们又不得不选择投靠新的人民政权。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翻来覆去"的行为,实则是对忠诚理念的一种坚守和诠释,只不过随着时代更迭,忠诚的对象在不断地转移罢了。

五. 解放军压境,两面三刀下场收场

就在田中田在康定四处设防、固若金汤之际,解放军的铁骑已行军数百里,直扑康定城下。4月18日,解放军攻克泸定桥,田中田竟溃不成军,仓惶逃窜。

4月20日,解放军334旅教导旅长傅作义已率精兵直逼康定,并向守军发出最后通牒——"解放军已到,立即缴械投诚为时未晚,否则将遭血腥屠杀"。

眼见铁蹄压境,迫在眉睫,张为炯与刘文辉商议最后一搏,准备派数百人驻守大炮山,以此断后。然而,驻防大炮山的国军已面临内讧。唐英、傅德铨等曾经倒戈的将领再次行为怪异,暗里与田中田联手阻碍张为炯,意图再次"倒戈"投靠外逃的田中田。

一时间,康定局势烽烟弥漫、阵脚大乱,起义阵营节节败退。4月22日,解放军教导旅开炮猛攻,攻破了城防外线。随后,又有一路增援部队从东侧石门山口而入,康定正式陷入重重包围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见形势已然无可回转,刘文辉断后方案已无从实施。当日下午,解放军总攻令一下,震惊四座。仓皇之下,刘文辉第一时间派先机部下寻访张为炯,极力游说其投诚,庶免一番白白浪费生命的悲剧上演。

经过一度激烈的争论,张为炯终于被说服,决定接受和平关系,并呼吁官兵全体缴械投诚。就这样,在和平的氛围中,康定终于重新改制,成为新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会城市。这一段翻来覆去、两面三刀的离奇历史,就此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