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毛主席和周恩来在中南海商议政协会议召开的事宜。在谈话中,毛主席突然问周恩来:“恩来,离开家乡50多年了吧,你怎么一直不回去看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沉思了一会,苦笑道:“主席,我少小离家,不是不想回啊,这里面是有原因的!”

周恩来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那他阔别家乡多年,为什么不回去呢?

离开江苏淮安的时候,周恩来才12岁。他跟随伯父前往东北求学,后来又辗转来到天津南开学校,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家乡。但是周恩来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家乡,惦记着那片生生不息的故土。

五十年代初,淮河流域连续两年爆发了特大洪水,冲毁房屋、淹没庄稼,有2000多万群众受灾。在专项治理会议上,水利部提出开挖苏北灌溉总渠,因地制宜根治水患。

财政部一位领导为难地说:“现在国家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从哪弄这么多钱来修渠道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想到一向温和的周恩来发了脾气,动怒地说道:“当年淮海战役的时候,苏北十几万百姓推着板车运粮,源源不断地把粮食送往前线。现在他们的庄稼被淹了,房屋被毁了,难道我们坐视不管吗?”

在周恩来的坚持下,苏北灌溉总渠仅用了83天时间便完工了,淮河水患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造福了沿岸几千万百姓。

无论是在北京召开会议,还是外出视察,遇到淮安的老乡,周恩来总是忍不住多唠几句家常,问问家乡的情况。

1959年1月,周恩来从广州开完会议,乘坐专机返回北京。途中经过淮安上空的时候,周恩来突然走进驾驶舱,对机长袁桃园说:“小袁,我有个请求,难得天气不错,能不能降低点高度,让我看一看家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桃园也知道周恩来多年未回家乡,赶忙答应:“总理,您先坐下吧!您有很多年没有回来过了吧?”

周恩来点点头,若有所思地说:“我父亲常常外出,从小过继给伯父,是婶娘把我养大的。我的童年时光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袁桃园缓慢地拉低飞行高度,小心地问道:“那您怎么不抽空回家乡看看呢?”

周恩来没有正面回答,无奈地说:“我也想回去啊,约上几个童年好友,聊聊天,像当年一样去放放风筝,可是身不由己啊……”

“那我在淮安上空盘旋几圈,您好好看看家乡吧?”袁桃园看见周恩来的眼眶红了,也不敢多说了。

周恩来平静地坐在那里,凝视着淮安的街道和房屋,仿佛在寻找什么。他摆了摆手说:“不用了,赶紧飞回北京吧,晚上还有事情要处理。”

周恩来对家乡是关心的,内心也是很想回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当毛主席发出疑问的时候,周恩来解释道:“主席,我何尝不想回去呢?但是亲戚好友来见面,我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我也担心回去后,地方政府兴师动众,会增加当地百姓的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逝世,周恩来也未再踏上生养自己的那一方故土,但是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