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在华大使伯恩斯在公开讲话中对中国采取了强硬立场,他指责“中国政府表里不一,限制了中美人文交流的广度”,并且提出“中国官员运用恐吓策略,意图阻挠两国民间互动”。为了增强其言论的说服力,伯恩斯还列举了一些事例加以说明,比如自上年11月的中美高层会晤至今,“中国国安部门及其它政府机构,已干预至少61场美国使馆组织的公开活动”,这包括向“受邀请的中国公民”施加压力,迫使他们不参加活动。除此之外,伯恩斯还提到,中国政府对美国高校“在华宣传”施加了诸多约束,在过去两年内,有数十名获得美国政府奖学金的中国学生,在官方、学校或工作单位的压力下,不得不放弃留学美国的机会。他还补充说,美国使馆的社交媒体账户经常受到“审查”,“所发布的内容和评论经常不被显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伯恩斯的言辞似乎颇有份量,但真相真是如此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以美国使馆账户受到“审查”为例,该账户经常发布伯恩斯及其团队在中国各地活动的照片,这是公众都能看到的事实,而所谓的“审查”似乎并不成立。另外,伯恩斯不断声称中国方面“逼迫”中国学子放弃留学机会,但实际情况却正好相反。此前多家媒体报道,美国边境执法人员对来自中国的访客,尤其是留学生和学者,持续进行无端骚扰、盘查和遣返。据统计,在过去的三年多时间里,已有逾5000名中国留学生和学者因美国第10043号总统令遭到拒签或遣返。例如,今年年初,耶鲁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其他一些美国主要研究型大学的博士生在返回美国时遭到拒绝入境,并被立刻遣返回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种种事实不断显示,言行不一的并非中国,而是美国自己。美国对待中国留学生的方式,迫使他们放弃赴美学习的机会,背后显然另有隐情。那么,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对此,美国国务院排名第二的官员、常务副国务卿坎贝尔近日似乎给出了解释。坎贝尔表示,美国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本土学生人数不足,美国需要更多来自这些领域的国际学生,但这些学生应来自美国安全上的重要合作伙伴印度,而不是中国。尽管美国欢迎更多中国学生,但他们应去学习人文和社会科学,而不是粒子物理。显而易见,坎贝尔的言论是对中国留学生的无端猜疑。说穿了,在一些美国政客眼中,中国留学生赴美是为了所谓的“盗取”技术。归根结底,这些政客仍在散布“国家安全”的恐惧,这不仅破坏了科学合作,也使中国留学生遭受了无端的怀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伯恩斯的上述声明,在中国外交部26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毛宁立即作出回应。她首先指出,伯恩斯的言论与事实不符,背离了两国元首在旧金山会晤时达成的重要共识和中美正确交往之道。简言之,拜登政府违背了与中国的承诺。随后,毛宁对美国进行了有力的反驳。伯恩斯不是声称中国“妨碍了中美间的人文交往”吗?实际上,2024年的“鼓岭缘”中美青年交流周目前正在福州进行,这是中美建交以来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青年交流活动。最后,毛宁重申,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无端骚扰、盘查、遣返中国留学生,给涉事者带来了巨大伤害,并产生了严重的“寒蝉效应”。当前,美国应当做的是,与中方相向而行,通过实际行动促进两国人文交流,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