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患者在进行传统医学诊疗。  记者 车晋彧摄

本报讯(记者 陆珏)记者从苏州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获悉,入梅以来,“祛湿”已成为门诊患者的普遍诉求。该院近期推出的中药祛湿茶,目前每日需求量都在500帖以上。

半月前,苏州市中医医院推出了12款升级版中药代茶饮,其中一款“祛湿茶”可谓相当应季,直击苏州人在黄梅天的实际需求。“我们统计了一下,入梅以来,祛湿茶的每日需求量都在500帖以上。”该院治未病科副主任朱立毅介绍,祛湿茶的配方成分为扁豆衣、生薏苡仁、赤小豆、茯苓,具有健脾、利湿、止泻的作用。一次一帖,开水冲泡,闷泡为宜,煎煮更佳,可反复冲服至味淡。

“从门诊情况看,入梅后不少市民都出现了体内湿气重的症状表现,希望寻求祛湿良方。”朱立毅表示,湿邪入侵可致病,常见表现有腹胀,时常感觉没有食欲,吃点东西就消化不良;总是感觉睡不醒、身子重,精神萎靡,四肢乏力;腹泻,便溏。

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西苑医院苏州医院治未病科执行主任张兰凤提到,自然界的“湿”是最怕阳光的;有“湿邪”的人,一定“阳气不足兼有阳气不通”。对此可遵循温通阳气原则,达到祛湿的目的。

她介绍了几类非药物疗法:芳香走窜通阳气,可以佩戴香囊;拔罐、走罐可温阳气、通阳气,去除身体某一部位或者某条经络的湿邪;针刺治疗,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刮痧,可以刮脾经,也可以刮背部阳经的穴位,如膀胱经、督脉上的穴位等,借助外力作用,使人体的阳气振奋,进而除湿。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自助式的祛湿办法。”张兰凤表示,首先避其邪气,防淋雨,不到湿气雾气比较重的地方,关窗注意湿气入户。其次可学习功法,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使机体活动起来,带动气血,帮助祛湿。再次可尝试食疗,选择本地枇杷叶、扁豆花、荷叶、鸡头米等,还有疏肝健脾的杨梅,以食性或药性来纠正身体之偏。

两位专家提醒,要根据不同个体,辨证选择食疗方或代茶饮,以服用后身体舒适为度,适时调整。在祛湿的时候,要明白湿有时候不是单独存在的,有偏寒之湿、偏热之湿、不寒不热之湿。同时,祛湿食物、茶饮要辨明是性平、性温还是性寒。例如枇杷叶,就不宜用于寒性咳嗽、胃寒作呕者。为此,专家建议市民前往医院就诊开方,因人制宜、因病施治。

截至目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已派驻了共三批、近20名专家,进驻苏州市中医医院,为苏州市民提供高水平中医药服务。作为其中首位来自治未病科的长驻专家,张兰凤表示,下一步将在苏州市中医医院定期坐诊、举办义诊,还计划把治未病调养门诊按不同的亚健康表现来细分,为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防病治病策略,让更多百姓了解什么是“治未病”。

链接》》》

下周一有“冬病夏治”大型义诊

7月1日起,苏州市中医医院冬病夏治门诊将正式开诊。为增强中医药文化服务功能,更好满足群众的中医药文化需求,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在2024年“中医药文化服务月”之际,该院将举办“冬病夏治”大型义诊活动。届时,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专家团与苏州市中医医院专家联合为市民提供优质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义诊时间:7月1日9:00-11:00

义诊地点:苏州市中医医院门诊大厅共享空间

活动内容:

免费健康咨询(肺病科、儿科、针灸科、妇科、治未病科、骨伤科、脾胃病科、血液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老年病科、周围血管外科);中医特色适宜技术体验;中药养生茶饮品尝;赠送中医药科普书籍。特别福利:活动当天,如接受三伏贴治疗的市民可免除挂号费并获赠中药香囊,限前50名,先到先得。